这一年估计都不会出国了。
省下了不少钱,但我还是希望世界恢复到以前的模样,自由流动,才能生机勃勃。
去年国庆前从南京出发去了北欧,转眼快一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我是一个航空迷,那一次特别选了从南京出发到德国转机挪威的路线,就是为了体验汉莎航空老旧的空客340的商务舱。
那一次旅行最过瘾的就是飞了8次,乘坐了7种机型,最大的和最小的都体验到了。
法兰克福-奥斯陆 汉莎的A320。
所谓汉莎A320的商务舱其实就是经济舱,只不过在飞机前部隔出一块区域,每排三个座位只安排两个人坐,餐食好一点,其他的和经济舱就一模一样了。
奥斯陆-特罗姆瑟,挪威航空的波音737,最大众机型,没什么特点。
特罗姆瑟是游客最常飞去北极圈里可以看极光的城市,看到极光才知道最好看的都是相机拍出来的,肉眼看到的很很一般,有点失望。
特罗姆斯-卑尔根,维德尔航空(挪威本土的小型航空公司)的E190支线飞机。
第一次坐巴西航空工业集团出品的E190,每排4个座位,起飞很轻但很稳,噪音小很多,特别完美的飞行,国内天津航空有一样的机型,大家可以体验一次。
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但对并不是在意建筑和历史的我而言,大部分北欧城市看起来都一样。
卑尔根-哥本哈哥,北欧航空的CRJ900,这是加拿大的庞巴迪工业出品的支线飞机。
每排4个座位,飞机尾部是一个洗手间,洗手间门上有一个可折叠座椅给乘务员坐的,两个发动机在飞机尾巴上,尾部声音很大,不幸的是我就坐在最后一排洗手间的门口,特别拥挤,体验比E190差很多,国内华夏航空有很多CRJ900。
哥本哈哥的美人鱼真的令人失望,小时候就幻想美人鱼的样子,没想到那么小。
从哥本哈哥自驾,路过瑞典的哥德堡(沃尔沃的老家)回到奥斯陆。
奥斯陆-慕尼黑,还是空客的320那种最奇特的商务舱。
慕尼黑-北京,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汉莎的空客380的商务舱,确实很大,以至于太大了,没什么感觉了,其实大飞机也有颠簸。
北京-上海,东航的空客330,说实话,走了很多国家,还是东方(东方的国家,中日韩)的空姐看起来最顺眼。
这一路除了飞机,就是在机场、路边、商场里看到的各种有设计气息的陈列,对北欧人来说最平常不过,在我们眼里都挺好看的。
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自驾乱停车罚款了好几千块,不是我不交停车费,实在是不熟悉规则,要么不知道怎么用交费的机器,要么就是没找到机器,总之非常冤枉。
十月初还不是最冷的季节,但已经让人很压抑了,如果不是为了看极光,也不会选择冬季去北欧,吃的单调,物价奇贵,很冷。
这是一次体验,来一次是需要的,一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