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28 03:34: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锦集

  《从前有个老女人》是一本由埃勒里·奎因著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前有个老女人》精选点评:

  ●三星半 凶手的范围凭直觉猜到了 如果能在童谣上多下点文章我会更喜欢的

  ●  开头,是特立独行的女强人的刻画,特别的她与她特别的家庭,这是奎因作品里不多见的好开头吧。接着第一个案子的戏剧性把全书推到第一个高潮。第一案的诡计也是特别出色,简直是非典型的奎因。毕竟我印象中奎因本身少写诡计,少见记忆深刻的诡计。   之后,整体节奏很快,解答前略有断节,逻辑流逆转又回到平时的奎因。   诡计与逻辑俱全,剧情节奏极快,就这两点也是很讨喜的一本。   广播剧中的秘书妮奇原来是在这本初登场的,真是一个彩蛋。   可读完,始终没有被击中的感觉。可能还是最后推理只解决了部分问题,少了全事件的逻辑完整性。 4星半

  ●童谣杀人

  ●【 There Was an Old Woman】这本有第一时期的风格,多重解答+可怜的奎因又被骗了,亮点是假签名的推演,感觉艾勒里就是一纯屌丝,虽然开着好车还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但是每部都只能和妹子调情最后还是只能回到他爹身边,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尼姬的出场,我挺喜欢这对的。P.S:奎因绝对和情侣有仇==

  ●不错的~

  ●奎因回归黄金时代的本格佳作,读起来十分畅快淋漓~~除了一个小细节作者没有交代清楚外,其他部分解答的都很好,逻辑推理依旧可圈可点。

  ●又见鹅妈妈

  ●案子挺简单,看过几本侦探小说的人都可以很容易从文脉里猜到大致的真相,但是有条理的去分析证明它就是另一码事了,这大概就是普通读者和名侦探艾勒里·奎因区别吧。

  ●赞,这本很适合拍成电影。按作品列表算是第三期的作品。决定还是折回去先补完国名系列。

  ●故事很好看,但是伦理上漏洞太大了。从侦探了解的信息来看:一个人说要杀弟弟-提出决斗-好心人调包了子弹-幕后黑手又一次掉包-弟弟决斗中意外被杀。这过程之后侦探只认为第二次掉包的是谋杀者,提出决斗的人却是无辜的。可是明明事件都因提出决斗的人而起。有一种只为揭开谜底而忽略正义的感觉。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一):后期奎因的小众水准之作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一个女王,性格相当古怪,也适合当侦探小说的主角。突然一天莫名死亡,围绕遗产各怀鬼胎。故事发展虽然套路,但是也有精彩的地方。住在鞋子里的女王,她的孩子们,三个是和前夫生的,但是脑子都有问题,鲁莽的老大,神经的老二,伪科学家老三。和第二任生得孩子虽然智力不错,可惜两个死于非命,只剩一个最小的妹妹……

  这本书的凶手不猜测,虽然奎因放了一些烟幕,但那个奇怪的口袋应该有很多人起疑。小说的结合尤其是章节标题都很有趣,第五部分一气呵成,读完不够过瘾,点精的那个童谣还一直令人回响:

  从前有个老女人

  她住在鞋子里,

  她有很多孩子

  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她给他们肉汤喝

  却不给他们面包,

  她鞭打他们

  赶他们上床。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二):关于侦探小说的记忆

  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开始迷上看小说,守着国家图书馆,没事儿就往那里跑,读了很多小说,侦探小说就看了不少,欧美的、日本的,其中就包括奎因系列,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细节的记忆了。

  印象比较深的要算梅森探案集了,因为里面有个漂亮的女秘书,其他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男性侦探,当然还有那个小老太太。

  看过侦探小说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杀死一个人好容易!

  现在看电视时很多桥段都雷同的很,有开始就看到结尾,挺没意思的,O(∩_∩)O~,但是还是会看,一边骂编剧差劲一边看下去,挺自虐的!

  现在挺怀念那会儿窝在国家图书馆看书的日子,那个时候还叫北京图书馆呢,看书累了就去旁边的紫竹院里坐坐,一点也感觉不到是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安静的让人恍若时间都停止的样子!

  唉,该咋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三):这本书编辑给出的回应

  2009-07-21 00:08:10: 杜撰

  关于《从前有个老女人》的问题,译者伤痕从一开始就表示他的译本是询问台湾译者后在台湾译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如果其中有错漏之处,这是伤痕翻译水平高低的问题。我作为策划编辑,并不负责此书的校对工作。但既然作为署名的编辑之一,对于本书的种种疏漏错误,我还是要向读者道一个歉。

  这几天谜案大佬对我的意见似乎很大,我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一下子得罪了大佬,让大佬处处针对我。从小偷到穷B,大佬似乎放下了他高贵有钱人的涵养,对我开始破口大骂了。那我不妨借这个机会回答大佬心中的几个疑问。

  第一,我是主动辞职离开推理杂志社的。辞职的原因说起来很私人,但既然大佬有疑问,那我索性也说说。家严家慈年岁日高,再加上已在成都买好了房子,所以催我回川。大佬如果认为我和推理杂志社有什么龃龉,是被人赶出北京城的乡下人,那实在让大佬失望了。我的新作《时之悲》已经签给了推理杂志社,我依然和推理杂志社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部分推理书系仍然由我进行策划编辑。只是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亦不能免俗。

  第二,我返川以后,依然从事媒体工作,目前已经和成都较知名的类型文学杂志进行了接触,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恕我在这里隐去该杂志的名字。如不出意外,大约八九月正式上岗。“杜老湿”继续“为祸”江湖,让大佬失望了。

  第三,以前的是是非非无论谁对谁错,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人生得三五朋友聊聊天我已很知足了,不想再在网络上和人扯上什么纠葛。对于所谓推理圈的是是非非,我也不想介入,谜诡小组我退出了,谜诡群我也退出了。即使前几日大佬对我破口大骂,我个人也并未有任何针对大佬的行为,如果大佬非要觉得被T出谜诡群以及这次的线上活动和我有关,那我也没办法。

  第四,不想介入纠葛,不意味着人善被人欺,大佬不是说我恶人、人渣吗,那么我想没人愿意没事去得罪恶人、人渣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希望大佬能真正明白“海阔天空”的意思,如果大佬执意继续处处针对我,那丑话说在前面,我不想别人处处针对我,但我也不怕别人处处针对我,还是孔圣人那句话,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言尽于此,我想我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剩下的就是以行动来回应了,大佬自己掂量。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四):你让我恶心,埃勒里

  一个人,一直声称要杀死他的弟弟,逼那个可怜的家伙决斗,开枪,人死了。

  就算中间有什么波折,他杀了人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吧?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吧?

  可是所有人都没去管他,让他继续喝酒胡闹,大吹大擂,好像他是无辜的一样。埃勒里只会忙着琢磨是谁把枪换了的,根本没有责备凶手的意思,只把他当成一个任性的小孩子。

  他是成年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凶手,他已经杀死了自己弟弟,而且毫无悔意!

  居然没有人惩罚他????

  杀了人必须受到惩罚,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就算是有理由也得是陪审团来决定你有没有罪。

  可问题是,那个杀人犯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约束,连取保候审都没有,这太可笑了吧。

  有多少无辜者因为一点点的怀疑就被送上法庭——比如说半途之屋中的妻子,但现在一个证据确凿的现行犯却仍然在四处闲逛。

  警方就算了,但埃勒里居然没有采取一点措施,只是宽容地觉得他一时糊涂,不懂事,这种纵容直接导致了此后的死亡事件——如果警方不作为,我们幻想出一个无所不能的侦探,但如果侦探不作为呢?

  身为一个侦探,解谜很重要,但伸张正义是更重要的事情吧。

  如果凶手不是富婆的儿子,知名人士,早已经被抓起来送上法庭了,哪会让他这么逍遥自在。

  如果把他抓起来,之后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

  在这个案子里,埃勒里是毋庸置疑的帮凶。

  对于法律来说,有没有钱很重要。

  对于侦探来说,是不是知名人士也很重要。

  一直觉得埃勒里有点“面”,带着那种中产阶级的谨小慎微,缺乏个性,现在看来,他也缺乏公平。

  他会带着优越感去同情受难的穷人,但永远都会站在所谓的绅士名流那一边。

  不知道是讨厌作为侦探的埃勒里还是作为作者的埃勒里。

  奎因的书里一直对绅士淑女们非一般地宽容,每次看到那些被宠坏了的没头脑花瓶冒出来的时候都有快进的冲动。

  好吧,这是通俗侦探小说中的惯例,也是社会的惯例,但作为侦探,说几句公道话的空间总是有的吧。

  福尔摩斯会想要把那个混蛋揍一顿。

  波洛会告诉黑斯廷斯,尖酸刻薄的老妇人比美貌的金发女郎更值得同情。

  马普尔小姐会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絮絮叨叨地说,有钱人家的大少爷并不比送牛奶的小男孩高级。

  布朗神父会冷眼看着光鲜下的罪恶。

  可是埃勒里……不好意思,他是他们中的一员,每本书他都会暗恋一个漂亮姑娘,然后在结尾祝福她和别人幸福。

  这本书最讨厌的就是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

  就因为有一个换枪的插曲,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觉得凶手是无辜的。

  他又不是被人陷害的,从一开始他就想杀人,决斗也是他挑起来的,人是他杀的。

  可就连埃勒里也把注意力放在换枪的人的身上,理所当然地没去管凶手。

  如果这个案子没有后续,那么杀人者就这样理所当然的逍遥法外吗?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五):奎因的往日雄风

  自从看了奎因第一时期的十四部作品以及奎因转型期的第一部作品“半途之屋”之后,在奎因的作品之中,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般纯粹的解谜推理小说了。在“从前有个老女人”这部作品中,埃勒里和奎因警官这对父子组合再度集结,披挂上阵,一起调查鞋业大亨波兹家的系列谋杀案。“从前有个老女人”在故事背景设置上和悲剧系列中的“Y的悲剧”有些许类似,同样是具有庞大资产的大家族,相同的性格乖张的女专制统治者,家族成员性格上的不正常因子,在这样一个家族中所发生的案件自然会惹人无限遐想。

  在“从前有个老女人”中对埃勒里的情感描写也是让我十分印象深刻的一点,在我看过的奎因的作品当中,对于埃勒里明明对女方有好感,但是最后却总是主动将女方拱手让人的故事发展,我早已是司空见惯了,“希腊棺材之谜”的琼、“半途之屋”的安德里亚、“凶镇”的帕德里夏以及“双面莱特”的莱玛莫不如是,而本作中关于埃勒里对席拉的情感描写属实让我眼前一亮,我头一次感觉到埃勒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单身主义者,对于他以后的感情发展也总算有所期望。

  “从前有个老女人”算是一部奎因重拾过往风格的回归之作,虽然本作的推理部分较之奎因的巅峰时刻有不小差距,读过之后也缺少那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但这并不妨碍本作步入推理小说佳作的行列,对于喜欢奎因的读者而言,本作绝对值得尝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前有个老女人》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