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是一本由太宰治著作,木馬文化出版的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图书,本书定价:NT$ 180,页数:176頁,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如同踏入无尽的地狱,永远无法理解世人相互欺骗,相互蔑视,相互背叛的伪善,只能一步步走向毁灭。“我把门轻轻打开一道细缝,往里头窥探,发现一只小白兔。它正在房内跳来跳去,母女俩追着他跑。(她们两人真是幸福。像我这种混蛋夹在她们两人之间,总有一天会毁了她们。低调的幸福。一对好母女。啊,倘若上天肯聆听我这种人的祈祷,我祈求您赐给她们幸福,就算人生只有那么一次也好。)” 难过得想哭
●"为了让人们不觉得我妨碍了他们的“生活“,我选择了搞笑。"從此我隱約參透了人前越搞笑人後越乏味這套人格是如何產生的。。
●丧到极致。阅读期间,总不自觉想起《被嫌弃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叶藏与松子,都太渴望被爱,却不知自爱,最终的结局不过是无数次放弃自我的选择总和罢了。
●“棉花都能让他们受伤!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我想乘着还没有受伤,赶快分手。” 、 “俗话说‘钱一用完,缘分就完’,其实人们把这句话给解释反了。并不是说钱一用光,男人就会被女人甩掉。而是说男人一没有了钱,就会不自觉地意志消沉,打不起精神,连笑声都无力,而且性情变得特别乖戾,最终自暴自弃,甩了女人,近乎半疯的拼命地甩掉女人。应该是这个意思。据《金泽大辞林》就是这么解释的。真可怜呀。我现在也明白那种心情。”
●很抱歉是断断续续读完的。一口气读下来会觉得很压抑。文字很平常,但是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衰败、消沉的气氛。太浓烈的情感了,让人有代入感,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挖掘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与世界不能妥协。
●一口气读完太宰治的这本名著,我仍然不相信这本书是真的存在。或许这么说实在奇谭,但读过之后你就会懂。日本作家完全不依靠中国文学教育写作硬性规定的方式技巧,反而名篇都用最简单直白的叙事人称角度入手,效果却震慑人心。开篇就像是笼罩着一层真相般的薄膜慢慢被阅读者撕开,再继续下去就像坠入深渊般入迷。内容极为萧条,情绪败坏,像患有败血症的病人苍白但又直抵人心。彻底毁坏,抛弃,玩弄了一切浮华而又虚伪的世界。太宰治就像将人世间的一切置入培养皿中任期发酵变换,而它隔一张就会漂白一下,冲洗一次。让你在临近结尾处越来越观的透彻。最后就留下了个“空”的皮囊。虽说是第一人称,但也和全世界的大多数“觉醒”之人一样,只是我们没有勇敢的说出来。所以,在完成书后,他选择自杀。不是走入迷路的障碍深陷其中,而是看得太清楚明白。
●人为了什么而活下去。我还不知道这个答案,现在活着似乎只是活着而已。
《人間失格》读后感(一):未將自己置於人間之外的人,哪裡知道什麼人間失格?
問題:讀它時,你是人間的人,還是人間之外的自己?
人的答案應該是前者。
但這書不是人寫出的。
人又如何能看到太宰治眼中的人間?
我們出生時並不是人,而是自己
在人世間活得久了,我們就迷失了自己
變成了人
但我們當中總有一些
不肯被人世玷污
於是
他們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读后感(二):跟《蛤蟆的油》一样,晚年的作品可能有不一样的意义
文学的功底深就可以用文字杀人,我是这么认为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完了想自杀。好忧郁。怕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么?怕自己也人间失格么?我无从得知,或许是人戏太深,跟那句说的一样。“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然后两年后,我再看一次,我可以说是我长大了么?这本书如果认真说说,应该可以用黑泽明先生的自传《蛤蟆的油》里面的一个故事来表达吧。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他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了几条腿。人们抓到他后,将他放在镜前或者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人間失格》读后感(三):愿我们一路看的到希望
生活很难,但不是毫无希望。在不了解太宰治的生平时,我和舍友关于这本书的体验极差,特别是作者把自己抽离出人类的角色,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一切。而主人公又不是一个讨喜的人,也受到了人设的影响。顺便吐槽有些出版社的排版,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这样,人间失格和太宰治的其他文章排在同一本书里,整本书看下来莫名其妙,如果不是后来上网搜索了整本书的简介,这次真的是极其糟糕的体验。
在了解过太宰治的人生后,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别人的人生不敢妄加评论 。我一直追求快乐,在生活中的不愉快中一直寻找能让我愉悦的因素,因此,会不太理解书中主人公面对恶意时的体会。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在所有事情中都不能看到希望,却仍在世上存活着的人,书里描写出了他们的绝望。放眼望眼看去到处都是荆棘和干枯的蔷薇,眼前都是黑色,我不知道那三张照片里的人会怎么感受,光想想,我都要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了。
《人間失格》读后感(四):一年后,……
突然在某个节点,我明白了何为太宰治的痛苦。
生活本身便是残酷,更残酷的本身来自于人类的无能,以及对自我无能的无力。我们一边直面冷峻真相,一边还要创造“坚强、积极、乐观”精神鸦片,甚至还要抚慰无能带来的痛苦。人类本质的不过是因情感而发的同理心与怜悯,这便是最初的“性本善”,而并非成功人士榜样般积极向上的精神。生而为人,这些“优秀品格”我从未与生俱来。而“性本恶”便是人类自我情绪的失控。因为我本性便是如此脆弱,多愁,我便会无法抑制地妒忌、疯狂。
或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人和人之间无法体恤与理解吧。在明白了这些后,我们还要背负着巨大的叫做“爱与责任”的包袱前行数万日,直到烛尽。
酒醉抑或沉睡,狂欢抑或淡漠,哪一种未曾因为太过清醒……!
(第一次读完全本时为2016年二月下旬)
《人間失格》读后感(五):春风亦可伤
高詹灿先生翻译的版本。总是觉得台湾文学本就带有某种清颓的感觉,配合太宰治的文字,契合的很棒。
太宰治从旁观的角度和当事人角度写了很多故事,像小时看了庆山的文字那样的感觉,清秀,颓废,绝望,像无色的烧酒,不动声色的烈。至于无赖派文学,还算不上是,日本提倡的美学,一瞬间的美可以用生命去换。
手札第一部分描写叶藏幼年时期在家庭里度过的压抑童年。又要提到弗洛伊德说的话,少年时期的印记会伴随我们一生,严肃阴郁的父亲,大家庭对孩童内心教育的漠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母亲,拼凑了一个丧失安全感的童年。第二部分是叶藏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极度缺乏安全感和惯于讨好他人的天性,导致叶藏在社会上十分艰难。其实放在当下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懂拒绝,无法分别家人和朋友的界限,混乱的男女关系,懵懂的伤害和爱,都是充满在生活里的情绪。第三部分是渴望自杀和绝望崩溃的高潮迭起,叶藏的生命,用他自己的话说“完全的毁在了自己的手里。”对于这样的人,我们通常没有办法去责备他们,本质上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的人能指望他们去付出什么呢。所以他们像一种人性的黑洞,你对其付出了爱意,信赖,你却不能期望他们付诸同样的东西,人间失格,做人的资格不是失去了,而是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