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理类型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4-26 03:0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心理类型读后感1000字

  《心理类型》是一本由荣格著作,上海三联出版的475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09-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类型》精选点评:

  ●七年前读过的却因晦涩未读完的荣格,今天也才能读懂不到三分之二。好奇怪,最迷恋的从来都是自己不能把握住的,比如列维比如库布里克比如福柯,比如黑暗面。

  ●感恩。谢谢所有伟大的人们。

  ●MBTI帮助认识我自己太多了。人每一次做判断都受到自己人格类型的制约,每一种观点都必然是相对的。

  ●荣格太强大了。。。。这本书读的我看了后面忘记了前面,荣格的东西需要系统整理。。。。

  ●好了,好了,我知道我无知了,超纲了超纲了,一本心理学的书为毛那么多哲学内容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看荣格心理,需要些时间走出来。

  ●翻译不怎样,

  ●: B84-065/4949-9

  ●就我一个人看不懂吗?

  ●一旦涉及到全部,这种尝试就变得令人疑惧

  《心理类型》读后感(一):摘录

  在思维层次上,我们过多地滞留于外倾思维型。我们听从外在客体的支配,投其所好。我们自己的人性淹没在与客体及与他人的种种关系之中,我们经常与人格面具保持一致,俯首帖耳地充当某种社会道德的顺民。我们虽然以牺牲自己的内在现实为代价赢得了社会的赞赏,但我们自己的内在世界却一片空白。我们不得不在精神的双重折磨中讨生活。

  《心理类型》读后感(二):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荣格对西方历史中的哲学分析很强大,不知道有没有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心理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大作?

  《心理类型》读后感(三):北京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生活中遇到困惑和难题,请联系我们---------

  会明心理新浪微博:@会明心理咨询

  会明心理微信公众账号:Huimingcz

  《心理类型》读后感(四):关于导言

  我是先读完后面的心理类型分类的基础,又开始从头阅读的。

  这周的子夜阅读主题是“导言”

  荣格在导言中提出分析人性格类型的难度的直接来源是次生性格,这种性格的产生在心理学意思上是对心理发展的平衡,但也正是这个内容让分别人类的性格类型,尤其是自己的心理类型更加困难了。

  在给出清晰的性格类型图像分析时,荣格引用了歌德关于心脏收缩和扩展的理论图像,但在此基础上,继续歌德的解释分析,为什么歌德说的是均等的机会,又发展出不同的类型,荣格提到环境因素(自己在这里多少感觉有点儿不足吧,因为后面介绍原理时,荣格提到内倾和外倾的表现与遗传,教育,家族成员是没有统计关系的,而是猜想有生理学基础的,这里多少有点儿不一致了。)

  最后荣格提出,内外倾性格和其他四种的组合,对之前自己文章的问题总结一下,说的是类型定义不对的问题,至于之前的著作是哪些,我也没有go。

  《心理类型》读后感(五):读书笔记(持续更新)

  第十章 类型总论

  286

  常见的事实是,室外天气寒冷迫使某人穿上大衣,而另一个人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而认为这是大可不必的;某人崇拜一个新近成名的男高音歌手是因为所有人都崇拜他,而另一个人的不置可否则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他,而是因为她觉得公众所普遍崇拜的对象实际上并不值得崇拜。某人之所以屈从与环境是因为经验告诉他,一切都从来如此,而另一个人则深信,尽管事情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一千次,但第一千零一次则会极不相同。前者定向于既定的事件,后者则保留一种可说是介于他自己与客观事实之间的观点。这样,当课题所导致的定向占据绝对优势,以致其决定和行为受客观状态而不是受主观观念所支配时,我们就说这是外倾的态度。这种态度一旦成为习惯,我们就称作外倾型。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感觉和行动。它实际生活中的一切皆直接的与客观态度及其要求保持一致,那么他就是外倾的。

  客观事件对他具有近乎永不衰退的魅力,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他绝不会舍此而求他。

  287

  这就是外倾型的危险:他为客体所束缚,在它们那里完全迷失了自己。从这种状态中产生出来的神经性或生理性的功能失调就具有了一种补偿的意义,他们迫使主体进行一种不自主的自我限制。

  318

  虽然内倾型意识也是对外在环境的意识,但它总是把主观规定当做决定性因素。因此,这种类型定向于直觉和认识的因素,他们根据个体的主管气质对感官刺激做出反应。

  外倾型总是求助于客体呈现在他面前的东西,而内倾类型则主要依赖积聚在主题中的感官印象。

  319

  我所谓的主观因素,是指一些心理行为或反映,它们与客体所产生的作用相融合,因此而造成一种新的心理事实。既然主观因素从最古老的年代以来,在所有的种族中,它一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不变,因为基本的知觉和认识几乎是普遍同一的,那么主观因素就像坚固地建基于外在客体一样的真实。倘若情况不是这样,那么任何一种恒久而且基本尚无变化的现实物就会变得完全不可思议,任何对过去的理解都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主观因素正式向海洋的宽广和大地的宽阔一样的必然性事实。

  320

  真正的基本主题或即自身(self)要远比自我(ego)涵义深厚,因为前者包括了无意识,而后者基本上只是意识的焦点。

  但内倾型的特殊之处——这不仅合乎他自己的倾向,也合乎一般人的偏见——却在于将他的自我同自身混淆为一,把他的自我提升为心理过程的主题,从而产生上面所提到的那种意识的主题化,是他与客体相分离。

  322

  对个人无意识的分析揭示出大量的权力幻想,其中夹杂着对客体的恐惧,该恐惧迫使个体变得极为活跃,通常也足以使他成为客体恐惧的牺牲品。他对客体的恐惧可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懦弱;是他退缩而不敢明显地表现他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总是对客体方面影响的加剧而担惊受怕。

  323

  它不可能从具体的经验再返回到客观事物中去,而总是导向主管内容。外在事实并不是这种思维的目的和根源,尽管内倾型总喜欢标榜自己是因此为目的和根源的。

  事实被搜集用来作为某种理论的证据,但绝不是为事实本身而搜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理类型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