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04 20: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摘抄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是一本由吴敬琏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43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精选点评:

  ●百科全书,主线清晰,适合作教材。

  ●仅凭吴敬琏这个名字就足以吸引你读这本书了。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著作,全面的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制度的逐步改革过程。并且作者对中国经济制度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且,本书并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作者用尽可能浅显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经济学道理告诉了读者。经济学的外行也可以读这本书。

  ●作为了解还是很有用

  ●终于精读完这本书了,不容易。知识增量很大,个人认为吴老师的分析框架很适合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史(行政性分权,增量改革,整体推进)。全书贯穿着作者对建设法治市场经济、反对权贵资本主义的信念。尤其推荐序言和总论的那两章,我读了四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悟。社会主义的理想为什么会变成效率低下的[……为什么后面的大段评论被豆瓣截了?]

  ●涵盖范围很广,有些地方感觉不是很具体

  ●未来仍然是不太确定呀。

  ●编排上可以作为理解我国经济改革的框架,从时间角度的梳理,再到各个部门的问题和措施(尽管某些部门叙述相对薄弱些)。总体上偏叙述和教材性质,各家观点也有提及,知识、事件等也有说明性补充,可以结合《重启改革议程》(更重问题和观点)来一起阅读。

  ●写得真是好啊真是好

  ●这本书是在阅读吴晓波先生的《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是得知的。后来京东网上搞活动我就收入囊中。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系特别齐全,按着历史发展的顺序把我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史,经济政策以及当时出台的社会环境。阐述的十分详细。 书中对于一些经济学 金融 国贸的常识2问题都有着很好的阐述,非常详细。是一本很值得拥有的基础读本。对于某些敏感性的内容,吴老师也并没有回避。很精彩

  ●2011年10月25号购于当当。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一):当故事书看看也是好的

  书中内容很丰富,有些章节讲的也还不错,思路很清晰,让我们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编写有点避重就轻的意思,很多棘手的问题反而没怎么提到。

  作为经济类书籍没太强的专业性,就当充实课外知识读读还不错。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二):不客观,严重失实

  不客观,严重失实的一本书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三):体制内的梳理

  算是体制内的梳理吧,有价值,对中国经济做了非常详细的官方式的梳理,但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重点看了国企改革那一块,描述的很详细,但也回避了国有资产流失等原始积累问题。还有三农问题,貌似也是隔靴搔痒,很官方。总体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对改革开放可以有个总体的结构性的认识。可以配合《变革中国》《资本与改革》一起看,对改开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四):中正、平和而又不乏深刻

  读吴敬琏老先生的这本《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让我对中国经济从“再分配到市场”的转型过程有了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计划经济的反思与批判、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不成功原因的剖析,以及他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治改革的探究。作为一个嘴对着领导,但却站在民众中间的经济学家,他的观察和评论中正、平和,同时又不乏深刻,很有胡适当年的风范。看来吴老实现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软着陆。人们可以说吴的著作在理论上没有多少高深之处,也远不如西方一流学者那样精深,但在对中国问题的把握上却是其它学人包括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无法企及,甚至难以望其向背的。

  吴晓波说,很少有向吴老这样从外表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我倒是觉得他就像经济学界的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五):前三章值得细读

  囫囵吞枣般的读完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三章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论述,不仅仅是学术上引经据典、鞭辟入里的论述,我从字里行间里能感受到一位学者身处于那样一个政治挂帅,压制独立性的时代中努力保持思想独立的痛苦与坚忍,这里引述一段吴敬琏和顾准的一段小故事,从中或许能窥视一二。

  1974年11月,医生在顾准的痰液培养结果中发现了癌细胞,顾准自知末日降临。当时,那场“文革”浩劫似乎还没有任何终结的迹象。就在秋风萧瑟中,顾准把44 岁的“干校棚友”吴敬琏叫到病房,他冷静地说:“我将不久于人世,而且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气管堵塞说不出话来。所以要趁说得出话的时候与你作一次长谈,以后你就不用来了。”在这次长谈中,顾准认为中国的“神武景气”是一定会到来的,但是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所以,他送给吴敬琏4个字,“待机守时”。顾准在遗嘱中把自己的遗稿分为两部分,其中“有关希腊史部分交给吴敬琏同志”。这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思想家对另外一个思想家的衣钵传承。十多天后,顾准去世,吴敬琏亲手把他推进了阴冷的太平间,这位日后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回忆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悄然而逝。而消逝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疾恶如仇却又充满爱心、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生命,不能不使人黯然神伤……我在回家的路上就是觉得特别特别冷,觉得那是一个冰冷的世界,顾准就像是一点点温暖的光亮,但是他走了,然而我想,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光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