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一刻,我们刚要去把握它,它就已经不在了,就如我们站在大河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看似一样,其实,每一刻,每一秒中,面前的河水早已不再是你刚刚看到的样子。
河水会不停的流淌,会变成冰,变成气,一切事物皆如此,都在不断变化着,这些变化的,只是虚妄,而我们要见到的,则是与虚妄相对的真实。
那什么是真实呢?远离虚妄,你就会拥抱真实,因为真实从未离你而去。
世上的一切,都是识海的一部分,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我们自己与识海之间,都是浪花与大海的关系,浪花产生了千种万种的姿态,也只是大海的幻化。
幻化二字的梵文叫做“摩耶”,佛陀的母亲便叫做摩耶夫人,这可能象征着幻化才是万物的母亲,这也和印度本土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印度人认为,世界是梵用魔力——摩耶(Mejaz)创造出来的,摩耶是转变为现象界的根源,是现象界的种子。
摩耶是一种无明(无知)或虚妄认识。梵转变为世界则是一种幻现的转变。
从本体论或最高的存在的意义上看,世界和一切现象都是摩耶,它们好似梦、魔术中的幻象。
只要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仍然能发挥作用,你就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手指敲击键盘也会有相应的触觉,睁开双眼能看见周围的一切,也能闻到远处飘来的花香和泥土的味道。
但是,这一切都是幻化没有自性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没有时间的区别,没有好坏的区别,没有美丑的区别,没有好听和不好听的区别,没有远近的区别,没有大小的区别……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和外部世界一样,都是幻化的,两者都归于空性。
这时,你自然会消除“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对立,达到一种道家所说的“一味”,这是一种真正的平等。
这时候,产生于“我”的一切烦恼都自然消失不见,世界上的诸多显 现,都会溶于你的智慧光明当中,你会感受到无量无边的幸福和喜悦。
我们举个例子,浪花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不能代表大海的全貌,但是它跟大海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是大海的一部分,也总会与大海融为一体。
所以,你绝不会把大海和浪花看成两个对立的东西。
你发现自己与海浪一样,都是一种幻觉的时候,就会明白,想要永远拥有一样东西,尤其是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强求一样东西,是多么荒谬的想法。
因为,连“我”都是一个幻觉,还有什么东西会永远都是“我的”?
假如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强求许多东西,你会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不会再去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你,也不会在乎自己会不会一无所有;
你只会专注于自己所笃信的方向,并且把这种淡然与坚定变成一种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于是你自然就会变成自己心灵的主人。
保持这种清醒的觉知,与旁观者一般的出离,会让你的心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加博大,不再以得失、苦乐来分别自己所经历的许多事情;
而仅仅用各种生命体验来完整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然后一天比一天更能理解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一天比一天更接近生命的真谛,一点又一点地消解那个由幻象所构成的自我,以及由这个自我所衍生出的贪、嗔、痴、慢、妒。
有一天你会发现,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清醒的觉知,与旁观者的出离,甚至也不存在什么需要释怀的东西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你会发现,世界的纹路虽然错综复杂,但是它也像掌纹一样清晰。
这时候,你即使身处最嘈杂、最危险的地方,也是宁静、快乐与专注的,你的心灵时刻安住在一种轻松但清醒的状态之中,你明了外界发生的一切,但它们无法扰乱你的心。
这个空寂明朗的心,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心。
相信它的质朴与简单,相信凡夫与圣人同样拥有它,消除一切傲慢与怀疑,用心灵触摸真理,渐渐的,你就会品尝它的滋味,这时候你也就觉醒了。
当你真正觉醒的时候,便看清了生活乃至世界的脉络。
你对一切都不存在疑问,达到了一种真正的“不惑”。
因此,你不但能够恰当地处理生活中的一切,还会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悲悯与无我的爱。
因为你知道,愚痴所导致的悲剧,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世界的舞台上公演,但绝大部分的主角却无法从悲剧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一而再再而三地作茧自缚。
当解开各种对立的束缚时,你将开启大智慧,并看到真相。
读过六祖坛经的人一定知道三十六对, 大、小是对立,长、短是对立,有、无是对立,真、假是对立,邪、正是对立,全对立的。
比如,当人们看到一个人在暴力的残害另一个人,这个时候人们会若嗔恨那个施暴者,并关爱那位受害者。
把施暴者看成坏人,应该被惩罚,受害者应该得到爱,这就产生了好、坏的对立。
这是因为你内心产生了恐惧,你怀着一种深深的担忧,是害怕自己也落入与之相同的境地成为‘受害者’,这种恐惧使得人在同情‘受害者’的同时,对‘施害者’表现出强烈的愤怒、仇恨与暴力。
认为要避免同样的事再次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坏人’除掉,把杀人的人杀掉。
但当人这样做时,他们自己就变成了新的‘施害者’、‘杀人者’。
他们所做的,和那些‘施害者’、‘杀人者’所做的没有什么两样。
最终你是善还是恶呢?
所以佛陀不仅让我们做一个善人,更让我们去做一个慈悲的人。要避免人对人的伤害,唯一的办法是彻底消除人内在的恐惧,以无分别的慈悲取代分别对立的恐惧。
真正的慈悲是基于无分别的智慧,而不是基于恐惧。
任何一滴水,从大海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水都是属于全体的。只有从每一滴水的立场观,才有不同的水。
真正的慈悲,如阳光,普照大地;如天雨,滋润万物。
没有分别,绝无简择,你即是我,我亦无二于你。
当你们用这无分别的慈悲消融了每个人内在的恐惧时,也就消融了一切矛盾、冲突、暴力,那样的伤害事件便再也不会发生,这才是轮回的终结。
当就像浪花终将回归大海,你我也总要脱离轮回。
既然早晚如此,不如就在这个当下,从摩耶之梦中醒来。
当然,这并非易事,但好在时日且长,我们尚有长长一生,无数片羽时光,无数选择无数境遇无数思索的机会,可以悠悠转醒,然后将旧梦付之一笑。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