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与狂》是一部由颜廷录执导,姜潮 / 蒋雪鸣 / 王厦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片泛滥,谁都想分得一杯羹,于是,近期又有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上映——《迷与狂》。
导演颜廷录本是企业管理界的一位专家,跨界操刀青春电影,除了姜潮,一群全新面孔的演员,导演拿着这些人又打出了哪些牌。
从最开始两个难配趴在阳台上看走过的美女同学,我以为,又走进了一部烂俗的青春片,但接下来的情节,也算是略微看到一丝惊喜,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烂。
当然,在青春片烂大街的今天,你要再讲出什么新意确实有点困难,所以,整部片子的基调依然逃不开,学校追女孩-毕业-租房找工作-男主感情出现问题-男主男配工作出现问题-男主难配一起创业-创业中发生各种小故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束。
这片基本没有逃脱这个套路,要讲的无非也是青春无奈,友情可贵,梦想有的时候是结果,有的时候只是过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生的友谊才最为珍贵。
所以,为了讲这个故事,本片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我觉得,整体画面还是可以的,但有些部分有点过于雷同,比如卖甘蔗那里,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反倒是三个人找工作那块,有点意思,也显示导演对于营销环节的一个熟知度,其他的,较为普通。
既然故事没有太多可以唠叨,咱们就说说幽默这块,这片在宣传时打出“保证让你情不自禁地笑,但不保证你会偷偷地哭”,在整部片中,确有不少笑料,几个配角戏演得比较足,比如那个胖子老板,比如那个大舌头配角,还有那个屌屌的男配,也挺搞笑,情节的设置给了影片一些小小的增色,让人不觉得过于乏味。
在演员的演出方面,女主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基本就是来配戏的,而男主姜潮很有型,两个男配刚才说了,那个演“华哥”的在形象上符合要求,但配音可能欠缺一点。
整体而言,这片作为初出茅庐之作,能够上院线并且获得一定排片,实属难得。其实,对于青春,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左耳》是一种,《万物生长》是一种,可能《迷与狂》也是一种,我们都拥有自己的青春,过好每一天,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迷与狂》影评(二):三傻大闹新职场
剥去青春的外衣,抛开职场的时尚,真正的新职场对于所有毕业的刚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年轻人都是一个险象环生甚至陷阱多多的新世界。影片《迷与狂》便是这种活生生地讲述“三兄弟”勇闯新职场的历险故事,而在编导们的精心勾画下,影片更如曾大闹宝莱坞的那三傻兄弟般,凭借自己的本真、任性以及难得的“人性”大闹了一把新职场,更为自己的青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但过程必然是不可能顺滑的顺遂的,谁的青春不疯狂,谁的青春不残酷,何况是走向职场走向社会的稚嫩青春,何况是面对爱情面对友情的考验和抉择的青春,更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跌宕,或激烈或残暴的困境。而带着对未来的冲动与拼劲的三兄弟,更怀揣着对梦想和青春的“迷(恋)与狂(热)”的心,敢于面对一切的困境和挑战,依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可谓谱写出了一曲慷慨激昂又活泼变奏式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歌!
相比于早前风靡华语影坛的各路青春片或怀旧或畅想或燃情或追忆或感怀甚至矫情的节奏,《迷与狂》从内到外皆散发出难得的现实感,并针对当下初创社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做了即诙谐幽默的反讽和自嘲,又对当下年轻人骨子里难得的坚持劲儿给出了别样的诠释和展现。青春本就是一个人生命旅途中最闪亮的阶段,最活力四射的旅程,何必让怀旧所充斥掩盖,现实的青春才最有魅力。而编导处处发力的喜剧调调,也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投简历,面试,被拒,再投简历,再面试……想必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历经过如此周折加纠结的阶段,高期待值与低现实的反差,率先考量着每一个年轻人初入职场的承受力。而实际工作中的种种考验和困难,也可谓连续磨练着年轻人的意志。大城市的魔力与魅力,更吸引着像“三傻”主人公这般有梦想有追求的代代年轻人。
还记得自己也曾“为朋友裸辞”的事迹,痛快淋漓的青春,至今回味起来依旧快意不断。义气的黄大中也好,精明的叶肃也好,善良的张一闲也罢,“三傻”虽偶尔犯浑,却也能始终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的未来,时刻决定着自己的前途走向,并始终友情当先,着实一代“好基友”的典范。
浓郁的喜剧氛围,也始终萦绕在全片的自始至终。值得称赞的是,影片脱胎于浓浓的青春范儿,又游刃于光鲜的职场中,更在不断地对青年一代就业与创业的持续关注与对现实现状的“冷嘲热讽”中,并恰当融合了必不可少的爱情元素,将“三傻大闹新职场”的搞笑故事,层层递进式地展示出来,让观者不由得笑出声来,更不由得思考不断。
《迷与狂》影评(三):《迷与狂》:企业管理者眼中的青春之梦
新晋导演纷纷试水青春怀旧影片,这似乎是青春电影得以在一定时期内快速呈现和生长的原因:2013年郭敬明从出版业来到电影业,第一次当导演拍摄的电影《小时代》在商业上取得极大成功;赵薇也在自己的导演之路上交出了网络作家辛夷坞的成名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答卷;苏有朋也走出了五阿哥的青涩青春,还原青春伤痕文学《左耳》于大荧幕之间……无论是作家还是演员,走上导演的道路,无一例外地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对情节的感性化处理。他们更加侧重于角色的选择、场景的表现、镜头的技巧、特别是光线的运用和道具的处理,这些外在于形的展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除了跨界从事导演之外,企业家成为青春片导演却少之又少,5月23日,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规范化管理咨询专家颜廷录,便向观众们交出了青春、喜剧电影《迷与狂》,他兼任了编剧和导演。
之所以诸多导演在起步之路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青春题材,一方面是因为青春剧本身就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谁都年轻过,青春对观众有一种经历的吸引力,而且青春剧不同于历史剧、战争片,它的拍摄起点和难度相对来说最低,在服饰和道具上也是最基础的。另一方面,青春剧本身立足于单纯的情感,导演在表达感情时,会更加直率。颜廷录导演有他更为独特的地方,可能他在艺术处理上不同于年轻导演,导演在拍摄青春片时,加入了与其经历更匹配的求职体验。这些经验被他植入到了《迷与狂》的电影中,影片中叶肃(姜潮饰演),张一闲(蒋雪鸣饰演),黄大中(王厦饰演)为了爱情与梦想,毕业后决定留在大城市打拼,他们在营销公司的一线,从事着最基本的市场营销工作,从毕业生的求职态度,到企业老板用人的方式方法,再到员工对于客户的态度,这些都被颜廷录放入影片中,这不仅是毕业生求职的蓝本,也是企业营销的教科书。
从《迷与狂》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的轻狂和奋斗、挫折和成长,工作中缺乏经验,生活中又不乏热情。叶肃在公司任部门经理,却在初次打电话拉客户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最后他在尝试中走了出去,在大街上以发传单的形式接触客户;张一闲也因为和老板的意见不合,自请辞职;黄大中有他的勤奋踏实,但是也在不近人情的企业管理中,为了兄弟义气而放弃了工作……颜廷录反映的不仅是现实,也是将管理理念渗入其中,正如他在他的著作《管理功力》中说的那样:“ 当企业主管们一旦从内心有了素质提升的需求和对成功的渴望,并能付诸于实践,那么才能修炼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主管”!《迷与狂》不仅仅是一出青春励志片,更是企业管理的一则寓言。颜廷录导演以他的企业管理之心,谱写着一出别出心裁的青春之梦,这是电影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
《迷与狂》影评(四):《迷与狂》:一场关于青春的无奈
青春片泛滥,谁都想分得一杯羹,于是,近期又有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上映——《迷与狂》。
导演颜廷录本是企业管理界的一位专家,跨界操刀青春电影,除了姜潮,一群全新面孔的演员,导演拿着这些人又打出了哪些牌。
带着疑问,走进影院,看完整部电影。
从最开始两个难配趴在阳台上看走过的美女同学,我以为,又走进了一部烂俗的青春片,但接下来的情节,也算是略微看到一丝惊喜,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烂。
当然,在青春片烂大街的今天,你要再讲出什么新意确实有点困难,所以,整部片子的基调依然逃不开,学校追女孩-毕业-租房找工作-男主感情出现问题-男主男配工作出现问题-男主难配一起创业-创业中发生各种小故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束。
这片基本没有逃脱这个套路,要讲的无非也是青春无奈,友情可贵,梦想有的时候是结果,有的时候只是过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生的友谊才最为珍贵。
所以,为了讲这个故事,本片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我觉得,整体画面还是可以的,但有些部分有点过于雷同,比如卖甘蔗那里,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反倒是三个人找工作那块,有点意思,也显示导演对于营销环节的一个熟知度,其他的,较为普通。
既然故事没有太多可以唠叨,咱们就说说幽默这块,这片在宣传时打出“保证让你情不自禁地笑,但不保证你会偷偷地哭”,在整部片中,确有不少笑料,几个配角戏演得比较足,比如那个胖子老板,比如那个大舌头配角,还有那个屌屌的男配,也挺搞笑,情节的设置给了影片一些小小的增色,让人不觉得过于乏味。
在演员的演出方面,女主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基本就是来配戏的,而男主姜潮很有型,两个男配刚才说了,那个演“华哥”的在形象上符合要求,但配音可能欠缺一点。
整体而言,这片作为初出茅庐之作,能够上院线并且获得一定排片,实属难得。其实,对于青春,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左耳》是一种,《万物生长》是一种,可能《迷与狂》也是一种,我们都拥有自己的青春,过好每一天,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迷与狂》影评(五):《迷与狂》出品人卢瑛的挑战与机遇
黑色幽默电影《迷与狂》,与其说是一部充满了励志力量的创业指导片,不如说是一部题材大胆而尺度又恰到好处的青春性喜剧,相对于众多的卿卿我我或者撕逼扯肉的青春片而言,《迷与狂》更真实的呈现出三位毕业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那些自我小世界的陶醉,女友面前的招摇炫耀,职场中的故作沉着,尽管每个人都被社会磨砺成了“多面人”,但他们的逃亡,他们的甘蔗梦想,无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由此可见,《迷与狂》这部影片,有着明显的优点,其一是故事接地气,剧情很真实,众多新鲜桥段虽然令人捧腹,不乏令人难以启齿的爆笑桥段,其三是演员挑选恰到好处,没选最贵,但选最对,典型的是人物刻画来胜出,其四是影片没有流于俗套,虽然年少轻狂谁都有,虽然社会万象令人厌,但最后还是将落点放到了三位同出校园的好基友携手创业,共赴美好前程的故事,不仅令人物变得更加饱满,而且也升华了当下年轻人拼搏不息、收获不止的正能量主题,无疑会带给观众极大的安慰。
如果探寻《迷与狂》的诞生之路,就不得不提影片的出品方浙江本真影视发行有限公司,本真影视的公司定位即为“致力于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优秀制作商”,其实很少有公司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类型影片的专业制作商,并以此为目标,全力前进的,在当下影视产业中,热钱不断涌入,人人发热发疯,各个公司都贪大求全的当今,本真影视,走的是一条精进却稳妥的道路。
作为本真影视的当家人,同样是《迷与狂》的独家出品人和总制片人,民营企业家卢瑛,则代表了搅动市场的“鲶鱼”力量,中国的影视产业,就是需要有新鲜血液、新鲜创意来不断补充“体力”,高擎“喜剧电影”大旗的本真影视,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于电影的创作,卢瑛自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表示作为制片公司,在销售的产品是电影,不是什么名演员,对名演员她只采取相信而不迷信的态度,所以她宁愿制作出合格的让观众喜爱的电影产品,也不愿意把钱砸在名演员身上粗制滥造出欺骗观众的电影。
在卢瑛眼里,能把剧本中角色创造性地演绎到位能被观众喜爱的就是名演员,就是好电影。她还表示:“本真影视致力于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优秀制作商,但仅仅是喜剧还不够,喜剧片要有意义,不能胡编乱造。相信这部电影让年轻朋友们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能获得启迪。”
当然,《迷与狂》的片名,还是充满了文艺气息,这是影片坚持品质的呈现,当众多的青春电影,纷纷打着怀旧的幌子招摇过市的时候,《迷与狂》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影片在看似不经意间,将当下年轻人的“迷”与“狂”进行了细致的解构,并以预言式的风格,摆出了狂迷一代因自身性格缺陷及社会教育失格所引发的学校与职场的脱节,爱情与婚姻的脱节,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嬉笑怒骂之中充满了批判力量,挖苦讽刺中又不乏关切之情,贯穿了本真影视的企业理想。
《迷与狂》影评(六):好看又好运的男人才有青春
前阵子看李玉与范冰冰第N次合作的影片《万物生长》,看之前曾经被影片的“最真实的青春”而有所期待,但看完不得不感慨:这是冯唐的“最真实的青春”吧,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距离“最真实”还间隔着1000个李玉和范冰冰。反而是日前在影院看的这部由新导演颜廷录编导的《迷与狂》,勾起了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这也才是普通人的“最青春”的写照!
影片开始于大学毕业前夕,三个大学时代的好友叶肃、张一闲及黄大中满怀着对于青春、对于前途的梦想与憧憬,踏进了社会,但青春的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即使是为了尊严而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得以得到了原本很期待的工作,但工作的现实依然是距离原本的梦想很遥远,更何况,原本是大学时代就拍拖走到一起的叶肃与女朋友李雨馨,也在现实的面前越走越远,而叶肃、张一闲与黄大中又想着自己创业,从在街头摆摊卖甘蔗开始,但创业的道路也并非是原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影片中的三个年轻好友,就像是很多当代刚毕业的大学时的缩影:青春,有梦想,家庭背景一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摆在前面,即使是要自主创业也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这几年内地电影十分的流行青春片或者喜剧片,初生之犊不惧虎的颜廷录并不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类型模式,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写照。就以与前阵子的话题性青春片《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的对比来说,《迷与狂》里的青春无疑是更真实更残酷的。《万物生长》里的韩庚虽然也曾经历了女友的分手、红颜的不辞而别,但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多多少少的相聚别离呢,而当韩庚再度回到银幕中时,已经是功成名就时;《何以笙箫默》也直接的省略掉了大学毕业后到功成名就的这段青春期的奋斗史,演员在努力的想要说明“我很痛苦”,但这种“痛”难以给人共鸣,反而是多了几许的笑点。相比之下,《迷与狂》则不再回避青春期的残酷奋斗,有笑也有泪,更有梦想在青春面前的残酷的痛!相对于《万物生长》或《何以笙箫默》的那种哥成功了、然后回首青春来说,《迷与狂》表现的是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的迷惘、无助,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本真、善良等。
另外,新导演往往是选择青春片或者喜剧片作为导演生涯的首部作品,而《迷与狂》里虽然也夹杂了些许的笑点,但影片在类型的选择、题材的处理上,也都胜过不少的新导演的喜剧片。恶搞喜剧或者小人物的夸张化喜剧是常见的,而《迷与狂》里的三个主人公并非是那种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以导演颜廷录本人的成功经历来说,大可以像《中国合伙人》般讲述三个大学好友的“合伙人”成功学,但颜廷录还是避开了这种过于地摊文化的成功学,而是直面真实而残酷的青春史,带来青春期的现实的阵痛与梦想的共鸣。
《迷与狂》影评(七):《迷与狂》:残酷而真实的青春
前阵子看李玉与范冰冰第N次合作的影片《万物生长》,看之前曾经被影片的“最真实的青春”而有所期待,但看完不得不感慨:这是冯唐的“最真实的青春”吧,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距离“最真实”还间隔着1000个李玉和范冰冰。反而是日前在影院看的这部由新导演颜廷录编导的《迷与狂》,勾起了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这也才是普通人的“最青春”的写照!
影片开始于大学毕业前夕,三个大学时代的好友叶肃、张一闲及黄大中满怀着对于青春、对于前途的梦想与憧憬,踏进了社会,但青春的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即使是为了尊严而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得以得到了原本很期待的工作,但工作的现实依然是距离原本的梦想很遥远,更何况,原本是大学时代就拍拖走到一起的叶肃与女朋友李雨馨,也在现实的面前越走越远,而叶肃、张一闲与黄大中又想着自己创业,从在街头摆摊卖甘蔗开始,但创业的道路也并非是原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影片中的三个年轻好友,就像是很多当代刚毕业的大学时的缩影:青春,有梦想,家庭背景一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摆在前面,即使是要自主创业也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这几年内地电影十分的流行青春片或者喜剧片,初生之犊不惧虎的颜廷录并不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类型模式,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写照。就以与前阵子的话题性青春片《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的对比来说,《迷与狂》里的青春无疑是更真实更残酷的。《万物生长》里的韩庚虽然也曾经历了女友的分手、红颜的不辞而别,但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多多少少的相聚别离呢,而当韩庚再度回到银幕中时,已经是功成名就时;《何以笙箫默》也直接的省略掉了大学毕业后到功成名就的这段青春期的奋斗史,演员在努力的想要说明“我很痛苦”,但这种“痛”难以给人共鸣,反而是多了几许的笑点。相比之下,《迷与狂》则不再回避青春期的残酷奋斗,有笑也有泪,更有梦想在青春面前的残酷的痛!相对于《万物生长》或《何以笙箫默》的那种哥成功了、然后回首青春来说,《迷与狂》表现的是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的迷惘、无助,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本真、善良等。
另外,新导演往往是选择青春片或者喜剧片作为导演生涯的首部作品,而《迷与狂》里虽然也夹杂了些许的笑点,但影片在类型的选择、题材的处理上,也都胜过不少的新导演的喜剧片。恶搞喜剧或者小人物的夸张化喜剧是常见的,而《迷与狂》里的三个主人公并非是那种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以导演颜廷录本人的成功经历来说,大可以像《中国合伙人》般讲述三个大学好友的“合伙人”成功学,但颜廷录还是避开了这种过于地摊文化的成功学,而是直面真实而残酷的青春史,带来青春期的现实的阵痛与梦想的共鸣。
《迷与狂》影评(八):《迷与狂》:好看又好运的男人才有青春
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看到青春、梦想这些词就腻味。它们让我想起那些前呼后拥又千篇一律的国产青春片,每个人都糊里糊涂闹上一通,把最好的年华荒荒唐唐耗光了之后,说几句,“我们的青春都输给了现实”之类的无病呻吟。还好,《迷与狂》不是那一类的东西,否则它不会取个跟摇滚音乐人传记片似的标题,它没有意料之中的那些狗血低俗,异想天开和炫富花痴。
首先它并不改编自任何热门小说,没有姓郭的作者,没有千万网络点击量,没有被人民日报批判过,更不是任何人花季的组成部分。片中的三名主角,一开始就毕业了,因此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是玩不成了。他们既不是富二代,也没有姓顾的富二代朋友照应,弄一套廉价西服和不合脚的皮鞋,就人模狗样跑去接受面试的羞辱和社会的摧残,这个咱们都经历过,但银幕上可不多见。
这里也看不到小三,堕胎,撕逼,各种醋各种婊。倒是有恋爱,不过清纯到了连接吻都欠奉,注意,不但是没拍出来,而是人物根本就没有试过。打架也有,而且不止一场,有空手也有持械,不过互殴起来那个架势,嘻嘻,导演一定很清楚,姜潮的脸蛋破了口子粉丝会跟他玩命,所以没有请袁和平洪金宝这样来指导动作。
小鲜肉和老鲜肉们就那样,女主的颜更是吐槽无力。好玩的是片里的老总形象,各个都是神情猥琐,肥头大耳,挺个啤酒肚,好色又逐利的中年人,刻板而叫人生厌。但偏偏有趣在,他们愿意陪着无知后生玩唇枪舌战吹胡子瞪眼的表演游戏,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宝贵而无偿的教育事业上,这令我非常感动,大概因为编剧和导演颜廷录,是一名职业培训师的缘故吧。
说说姜潮吧,相信有八成女观众是冲着他而来。此片的副标题可以叫《鲜肉的磨难》,倒霉缠身,事事不顺,麻烦不断,但我却非常羡慕他——这枚被好运所诅咒的男子。他有个死心塌地的富二代女友,开着豪车接他下班,美中不足的也许是妹子的观念略微保守了一点;他在死党中俨然是个带头大哥,拥有乔峰和陈近南一样说一不二的威望,除了“善于”做决定,多点正义感,并没有什么领袖气场;最绝的是他常常碰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随口招呼的客户,动用公安局找到他签单,顺手见义勇为一次,竟然套上公务员的近乎,实在搞不定的大婶,自有老天代替惩罚。
很多人想不通,好端端的为啥要卖甘蔗,这个我倒是很能理解编导的一番苦心。说来简单:故事的前半截已经展示了姜少爷贵为营销天才,估计碾压马云乔布斯也就三五年的事,这样潜力深厚堪比石破天的顶级高手,普通的销售工作已经挖掘不了他的潜能,更磨练不了他的脸皮,就好像富二代蝙蝠侠要到西藏去磨练武功意志一样,他选择沿途吆喝甘蔗这样的底层技术活,才能在销售这份有前途的工作上走的更远。当然了,这故事最终还是没励志到我,长得好看、天赋异禀又好运的男人才有青春,我这样的,看完电影还是继续搬砖去吧。
《迷与狂》影评(九):就业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偶然看到《迷与狂》这样的新人导演作品,意外获得妙趣与小惊喜。如今科幻脑残片、闹剧雷片、青春堕胎片的扎堆骗钱,很久没见这样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黑色幽默式喜剧电影了。除了大量引用当今流行语撰写辛辣台词,调侃了三个小鲜肉在求职和创业路途上的不满与自嘲,仿佛让人回到毕业后的青年时代。在这种创业励志片贫瘠的时刻,《迷与狂》来得恰到好处。谁人没有梦想,但只是泛泛做发财梦,而不能“脚踏实地”把想的做好,才是《迷与狂》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挖取讽刺。
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一直追逐梦想与创业,却屡屡碰壁。“张一闲”携手两位好兄弟,他们哪怕去卖甘蔗,都要固执地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却遭遇陷害、失恋、迷茫、折磨、病倒。片中,男主角叶肃通过死缠烂打面试,应聘到代理经理后,并不赞同手下总用电话搞营销,鼓励大家走出去发传单,多接触客户,却效果绝佳。但是哥们不被老板尊重,还遭坏人陷害,依旧落得离职下场。本片重返反思了当今企业高层认死理,没有长远规划与建设,反对员工苛刻压榨,导致许多“人才”不是被摧毁思想,就是被流失埋没。
这部电影没有启用任何一名大牌演员,姜潮、蒋雪鸣、王厦、杨清四位新演员,却真切演绎了毕业青年们的情感心路。小伙子们嬉笑怒骂的调侃着“梦想”,并为营救一位良家妇女,被流氓打的落荒而逃,能看到一路艰辛、两眼泪水的“被动人生”。叶肃急于求成地梦想飞黄腾达,反同“富二代”女友李雨馨渐行渐远,张一闲应聘时桀骜不驯、被辞时张狂备至,黄大中憨厚中不失狡黠,见到女人就死盯,对未来和工作很迷茫,三个哥们重视兄弟情深,却碰了一鼻子灰。他们最终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不像《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们般顺风顺水,反映了一定现实色彩。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弊病,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只会考试,却真不懂得“求职”。撇开教育的诟病不说,十几亿的中国人口,各大公司都想用“有经验”的高级人才,总想着压榨和剥削新人,更导致毕业生就业的举步艰难。听着“人事经理不干人事”、“等通知就是你不太合适”、“挤公交地铁到处都是人”“梦然后再想”等精辟台词,《迷与狂》展现的是一群年少轻狂的毕业生的迷茫与困惑。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寒窗十年后,却在应聘、上班、辞职之间徘徊,不禁让人一声叹息。《迷与狂》这样轻松幽默的新人电影,关注了现实社会的“就业”、“创业”,并提出了独到见解。
该片与时下最热的“青春片”不同,没有狗血堕胎、乱摔酒瓶、泛滥性交,也没有刻意肤浅将大时代元素逐一展现,但吊儿郎当、玩世不恭、重情重义的三位“奇葩创业男”,非常符合生活中点滴,营造一幕幕意趣盎然的情境。如今,孩子们所处的社会就业压力太大,还有经验不足、欺行霸市、老板平庸等因素,让学子们毕业后面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尴尬。当然,有些学子还是创出自己就业道路,例如《迷与狂》中甘蔗买卖稍有了起色。那么,青年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如何相互扶持、抱团取暖?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如何收场?均是现实生活中值得思考的事情。
《迷与狂》影评(十):《迷与狂》三个相爱的少年创业纪
云之东/文
每年的5、6月,是毕业季,也是就业季,学子们忙着告别,也开始人生路上新的旅程——踏入职场,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迷与狂》没有象《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电影那样,把镜头对准还在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描摹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又幻象叠生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
电影真实的还原了三个刚步出校园的男生,在求职、工作、创业路上的光荣与梦想,酸楚与眼泪。三个男生三种性格,叶肃有梦想有激情敢于坚持不怕挫折是三兄弟的领头羊;张一闲喜欢耍小聪明但充满热血是三兄弟的排头兵;黄大中有点笨但能吃苦是三兄弟中的润滑剂。
三个人的职场经历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叶肃对工作认真刻苦全力以赴,并且多思多想敢于他新,然而他想要做出的改变却得不到上司的支持和认可,对上司而言,经验大于创新;在感情的路上,叶肃也遇到了情敌的陷害,现实面前,这段经过毕业季考验的感情,终于在骨感的现实前败下阵来。张一闲要经历来自上司的愤怒和贬斥,做不出销售业绩,只有扫地出门。黄大中选择从送货做起,然而他心里一定是有落差的,大学毕业,为了在城市生存下去,最后不得不骑着三轮车送货,甚至被误认为是收废品的。
三兄弟的创业史则借鉴了当下各种大学生回家种地,或者卖蔬菜卖水果的新闻,最新的消息是女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卖煎饼,这煎饼是她大学时最爱吃的。电影没有回避这些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问题。偶像剧里的大学生们刚一工作就风光无限,一身白领装出入格子间,轻轻松松的开着车供着房。然而现实是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社会新鲜人如同三兄弟般租住在狭小而简单的房间里,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
对于三兄弟卖甘蔗,电影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并且描述了即使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片尾的时候,三兄弟也并没有取得通常同类电影里可见的成功,他们还在成长的路上。避免了同类电影的俗套,而这其实才是生活,站在金字塔顶的永远只能是少数。然而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应该只是我们是否站在了塔顶上,在于我们是否有去奋斗,我们是否有去经历,我们是否收获了快乐,是否得到了心灵的丰富。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是我们所应该真正去追求的。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三兄弟的奋斗只是小人物的奋斗史,但电影加入了很多幽默搞笑的片段和对白,比如黄大中偷换“请勿打扰”的牌子学习爱情动作片;比如黄大中找工作前看风水;比如张一闲看见叫“救命”的是美女立即一马当先跑出,医院重逢“救命”美女立马抛下兄弟不管;比如张一闲和黄大中在打斗中误打误撞的“吻”在一起;比如三个人请来歌手造势卖甘蔗。让三个人的奋斗史又多出几分笑声。
嗯,只要我们每天都还在微笑,生活总会充满希望。“迷与狂”,是年少轻狂时的迷茫与激情,也是从男孩到男人的奋斗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