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乡关何处》影评摘抄
日期:2020-07-24 19: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乡关何处》影评摘抄

  《乡关何处》是一部由胡艺川执导,陈天星 / 江若琳 / 罗蓝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乡关何处》影评(一):回不去的家乡,走不尽的漂泊

  这部《乡关何处》,让人想起了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同样是关注三峡大坝迁徙的那部分人,都是以“外来者”的视角审视喧嚣不止的家园,甚至演员里还有后者的主演韩三明。但二者的主题却不尽相同,《乡关何处》的“外来者”,却是一名离乡之后归来的北漂

  《乡关何处》影评(二):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是用来回忆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是那个心目中的故乡、还是现实的故乡。理想与现实总会产生冲突,也依然那么俗套,那么理所应让你不得不去接受

  无意之中看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小镇青年现实中的写照,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一切又那么理所当然杀马特文艺青年包工头、洗发妹等关键词人物构成了整个电影的元素。电影以一个追求艺术城市创业失败而混不下去的摄影师为视角,他要回去发展。可是你在城市没有属于自己地方,回去也发现依然没有他的地方,一切都不是他的所想。一系列折腾之后,最后又踏上去城市的汽车

  回不去的故乡,那个故乡还是留在自己的中来怀念吧......

  《乡关何处》影评(三):现实一种

  电影中每个人都是一愁苦的脸,尤其是男主朝阳的那张脸,和《万箭穿心》中男主 的脸很像,都是一脸的愁苦,整部片子都是一种压抑调调,有点像《活着》的悲苦, 但和活着不同的是,所有人困顿似乎永远都没有出路,陷入一个死循环影片的最后 ,新娘的怀孕让李曼放弃了外出看世界机会,虽然成却未立业,还是处在一团混沌中。

  故乡还在,却早已变了味,回来也是无所适从拧巴儿女有儿女的苦,父母有父母的苦。每个人似乎都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愧。每个人都在寻找出口。

  最后李朝阳还是回到了大城市,继续他或许虚无缥缈想。至少在城市里没有人认识他,不用那么尴尬

  电影揭示了现实,但过了也就看过了,并没有多少值得借鉴启发意义

  《乡关何处》影评(四):逃离北上广,还是逃离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炊烟袅袅惹人愁。

  我们总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其实,故乡却也似乎是唯一可以归去的地方,只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归去来兮,还能否找回曾经童年乐园少年天堂,以至于青年的志向?却也难。电影《乡关何处》满溢着乡愁,让人沉思于时代变迁中,属于每个人的彷徨,何止北上广漂一代,似乎每一代都回不去了那些记忆中的曾经。

  《乡关何处》影评(五):李小龙追随者和贾樟柯追随者竟在这片子里相遇了

  文/满囤儿

  在中国的电影历史中,曾经有两个人在各自很窄的领域里做到了征服世界。一个是实战派功夫片领域里的李小龙,一个是乡村派文艺片里的贾樟柯。虽然跳脱出这两个领域后,两人并不一定还能有神级光环,但至少在这两个领域内,他们都是全世界瞻仰的大神。作为内地的新生代电影人,沿着这两位大神的足迹追逐梦想,显然是特别常见的。6月30日上映的新片《乡关何处》就有很浓重的仿贾樟柯痕迹,虽然功力有所不及但已颇具形似,也同样能够勾起很多人对故乡的愁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令人意外地看到了内地非常著名的李小龙狂热追随者。这就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了。

  《乡关何处》影评(六):日暮乡关何处是,苦碧一脸使人愁

  这个片子跳档跳了N次,但烂片就是烂片,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市场依然会用无情的铁拳来教训你,小样!

  最不能忍受的是配音,电影不用原音是很让人出戏的,你故事烂,演技差,我都能忍,连声音都是假的就不能忍!

  江若琳的扮相显得好老,自毁形象呢,不过她已经不需要形象了,只要有片拍,这位前TVB的小花,如今已经彻底沦为票房毒药、烂片之后(说是后抬举她了,她的级数还不到)。

  陈天星是个奇葩的存在,国产片能烂了那么多年,很大程度上与陈天星等混子的泛滥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才华没演技,但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有人脉优势,从而抢了资源),因此大把的拍片机会,但这些人第一是赚钱,第二是出名,却并不想付出努力,只希望能不劳而获或者投机取巧。陈大湿全程苦逼脸演绎乡村苦情大戏,即使笑也像哭一样,如此演技,不服不行。

  最后,为导演那一点点的故土情怀给个星吧,虽然他拍的“故乡”与我所认识的乡村差很远,相比而言,电影中的农村还像几年前的,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农村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即使是最封闭贫困的地方。

  对了,看到一张泛舟双峰之间的海报挺有味道的,虽然可能是受到《杨贵妃》启发。

  《乡关何处》影评(七):李曼,你欠自己一个久违的自省!

  “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啥子,但是你从来都不知道一个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子的人的感受”……这是电影里,杀马特少年李曼手怂对哥哥李朝阳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何尝不是说出了我现在的真实现状。

  15岁就辍学了,那时候也不是成绩不好,其实那时候成绩还可以,中等偏上,借用老班的话说:这娃娃脑瓜子灵活的很,就是不发狠,爱玩游戏,要是吧心思放在学习上,考个重点高中不成问题……

  然并卵……最后还是因为沉溺在游戏世界里,荒废了学习。那时候爸妈都嗨年轻,在外面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对于我的学业,虽有嗔怪,但是却并没有强制我非要读书。或许在他们心里,将来做一个商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把,就这样,我的人生在他们的规划下,一如既往的脱轨了。

  现在的我并没有成为一名商人,也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在游戏的世界里醉生梦死,我好像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每天无所事事的坐着三等人:等吃,等喝,等死……

  也不知道哪根经搭错了,神使鬼才的去电影院看了这个电影,尼玛居然被一句台词戳中了要害,活了21年,第一次发现自己欠自己一个久违的自省。难道我的人生真该这样一辈子浑浑噩噩下去,天天活在父母无休止的唠叨里,活在长辈记忆力的网瘾少年的标签下,还是干脆,继续这样麻木下去,做一个连铸机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都么痛的领悟,想当初,我还是一个喜欢幻想喜欢写小说的小少年,而今,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一事无成的样子,这一瞬间的领悟,该是多揪心,现在我该说这个电影应该没白看呢,还是不该看……

  《乡关何处》影评(八):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带了一帮人去电影院看《乡关何处》,影院观影人数达到50,大至70岁的退伍老兵,小到十岁儿童.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观影体验。

  看片现场,早已熟知剧情的我似乎有了抗体一般,波澜不惊.高龄的大伯沉默叹息,三十几岁的堂哥却看得哈哈大笑,二十出头的小伙却在羡慕,为什么我没有一个为我退婚三次的前女友,已婚的姐姐第二次看居然落泪了,唯有十四岁不到的小外甥女离开电影院以后一脸鄙夷的对我说“我真不懂,这么严肃的电影,为什么他们会笑得出来,我一包餐纸都用完了。”…听完她这一句话,那一刻我感动了!第一次觉得这个小姑娘长大了.

  我不想说,为什么看片已经看得我麻木了,因为我何尝不是影片中真实的李朝阳,“曾梦想仗剑天涯,看一看世间的繁华…最终却在现实面前被打击得遍体鳞伤……然后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梦想埋进沙里假装自己不曾有过!

  七十岁的大伯会沉默,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活到老李朝阳外公的年纪,也复制一般的活成了电影里外公那辈人的样子,一辈子为了子女任劳任怨,到头来却落得子女富贵无人承欢膝下的孤寡人老人.

  三十岁的堂哥会笑我一点也不意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的他早就被生活磨砺得没有一丝激情,唯一剩下的就是认命,安于现状的麻木和悲凉,又岂是寻常人会懂!或许他早就已经活成了电影里李朝阳的同学建斌的复制体!

  年轻的小伙子会羡慕李朝阳又一个为自己退婚三次的前女友,这点其实一点也不住为怪!因为“”李曼”在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没有那种哪天自己一瞬间长大的危机感……因为这一瞬间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年,十年,抑或一辈子.

  大姐会哭,是因为,这一次她终于放下了自己主妇的身份全身心的进入了故事里,才会想起原来自己正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自己正在潜移默化间变成了陈静…

  十四岁的孩子说:“真不懂,这么严肃的电影为什么他们会笑…”

  听着她的话,泪模糊视眼……脑海中只剩一句话“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乡关何处》影评(九):非典型文艺格局的心灵震撼

  之前就有留意,无论是《乡关何处》的出品方还是一些钟意和关注此题材的影迷观众,对于其文艺的特质和特征直言不讳。要知道“文艺”二字对于当下“市场化强烈、商业味儿浓郁”的华语电影市场,越来越变得忌讳甚至有些危险。但看过影片的人,相信绝不会只拿文艺来形容它,其并非典型性的文艺片手法和格局,特别是处处弥漫的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让影片的思乡,归乡以及迷失在他乡甚至故乡的氛围和情愫,越来越浓,越来越强烈!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乡愁是一段难了的情缘,乡愁是围城般的不知所归,乡愁是寻根守源的代代相传!影片平淡中幕幕揪心,日常琐碎中动容连连……

  导演的手法足够朴实,编剧的水准也很高,个中角色给人的感觉根本都不是在表演,仿佛就是在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故事。漂泊在外为梦想打拼的哥哥,在梦乡实现无望的时候回乡,虽荣誉加身,但在昔日同窗旧友甚至家人的眼里,还不如人民币来得实际。仿佛只有在当年的女友如今已嫁为人妻的她那里,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优秀。

  说《乡关何处》这么多的好,除了情节和演员之外,还有故事的主线并非简单的一线到底。前面提到的北漂归来的哥哥之外,还有一直在本土本乡长大的弟弟。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血气方刚、意气用事,结拜、交女友,打架斗殴,飙车扰民……洗剪吹般的艳丽发型,在常人眼里就是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儿。然而,透过其混蛋的外表和惹人厌的行径,却看到的是当下多少年轻一代,尤其是这种小镇青年渴望改变,渴望走出去,又迷失在大时代和大环境的潮流中的尴尬,以及困惑。

  哥哥和弟弟,谁对谁错?谁该走?谁该留?而且在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眼里,谁的选择,谁的方向都有失偏颇,都不尽人意。

  事实上,影片看似在简单地描写一个普通小镇人家的悲欢离合,却从家里的几乎每个人物的描写中,映照出更多中国普通人当下的现实。影片的英文片名Home lost,直译“家丢了”!对于以家为本,崇尚家庭的中国人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北漂在外的哥哥四处碰壁想凭一身本事回乡创业,却同样碰壁,无奈再次踏上漂泊的路。

  全片节奏舒缓,却冲突不断,柔中带刚。而家中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一个病榻中,一个哀伤后……虽台词寥寥,却力道十足。对于世世代代的勤苦农民,卒于自己的土地上,是莫大的幸福!对于兢兢业业的老百姓,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是莫大的安心。

  片尾,三峡移民工程的时代感,让故事进一步接地气,加底气。父子三人,送别化做灰尘的老人,回家!乡关何处?乡愁何足?

  《乡关何处》影评(十):家乡,确实已经不在了!

  网络、高速发展的路网建设,使得当下中国,乃至世界都变得越来越小,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距离,现在已经成为转瞬即至的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已。于是,古人曾经执着、在意的家乡和家族观念,正在蜕变成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词汇。甚至,如今的人已经越来越相信“日久他乡是故乡”的观念,即便怀念家乡,也不过是以“舌尖”为由头,找寻一点具体而切实的滋味。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与乡,于不曾远离的人们来说,却像是一片桎梏,正如《乡关何处》里的二弟李曼,一身杀马特的装束,在小镇横冲直撞,非常落伍地仍旧模仿着古惑仔的义气言行,眺望连绵不尽的山丘,内心渴望着冲出小镇,去亲眼见一见外面的世界。恰恰与一身萧索,孑然返回小镇的哥哥李朝阳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是一种轮回。从故事里可以看到,朝阳当年的兄弟,如今已经各散东西,喝着言不由衷的酒,各自有了生活的烦恼,而这,大概就是成长的终极烦恼!

  《乡关何处》的剧情虽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其实导演在写实化的故事中,揉进了许多当下中国社会的荒谬感和仪式感,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接踵而至,四川山地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加深了电影本身的厚重质感。全程方言的演绎,既凸显出这个故事的地域特征,同时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适性。

  电影的画面非常讲究,空镜美轮美奂,静谧之中又透着几分僵化,暗示着当下中国农村居所的变迁,使得传统以村庄为聚居方式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失去耕地的农民,却又无法迅速适应出卖劳力为生的打工生活,变得彷徨而迷乱。只有当沉默寡言,自始至终只会在饭桌上和稀泥、打圆场的父亲,带着两兄弟来到水库之中,指着静谧幽蓝的湖水下,说道,“这是我们的老家”时,犹如神来之笔的一段水底特效镜头,在曾经繁华的村落中穿行,曾经鸡犬相闻的农家生活气息,铺面而来,再与湖面上对坐无言的父子三人尴尬的状况对比之下,现实本身的魔幻感,扑面而来,令人难忍心中悲怆。

  电影最后,如死水一潭的移民小镇,终于还是继续回复了它不变的生活。弟弟李曼和陪着他飙车、打架的姑娘奉子成婚,一头杀马特装扮也洗净,变成了正常可爱的年轻人。虽然还是打算出去闯荡,但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小镇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似乎又还是在向陈腐的好方向转变着。只有孑然返乡的朝阳,终于剪去艺术家的长发,绝对重新返回北京漂着。电影英文片名“HOMELOST”的最表层含义,终究落实在他的身上。不想,也无法再融入家乡的环境,却又无法做到“日久他乡是故乡”的从容。

  而更深层次,即便对于还留在小镇上的人们,除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之外,真正的家乡,或者说至少是曾经淳朴,安逸的那个家乡!又在哪里呢?新盖的楼房和毫无生气的小镇,又还真的是那个曾经魂牵梦萦的家乡吗?这,或许有悖潮流的发展,但是,家乡,确实已经不再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乡关何处》影评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