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宁静上次哭这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真的好剧,20年以后依旧一秒入
日期:2020-07-19 21:45:11 作者:好饿好饿的 来源:女侠鵺话 阅读:

#宁静上次哭这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真的好剧,20年以后依旧一秒入

  对我最大的,是转发出来

  这两周突然忙了起来,连吸娃的时间都没有了,浪姐更没时间正经了。

  连阿朵淘汰都是基友告诉我的,匆匆看了点微博点评就到了必须睡觉的时间……

  实话实说我对阿朵不熟,从前对她的印象也就仅止于“经常上央视晚会的女歌手”以及《男人装》。

  但现在看来她真的是我最爱的那种姐姐类型人生历练丰富专业过硬随波逐流,懂得自己坚持念,温柔又有力量

  她被淘汰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我觉得她这趟真的没来,不仅收获了其他姐姐们的爱,更刷新了观众对她的好感

  真的好需要这样的姐姐来人生导师~~~

  阿朵淘汰了,宁静可能是最伤的人之一,妹妹们都跟哄宝宝似的围着她安慰她。

  后面电视上的歌词应景哦~

  于是在阿朵的直播间里,还有一条弹幕刷过:

  “静姐上次哭那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的时候”……

  就,本来很伤感的,一下就给哏儿住了!

  你们要不要这么绝~~~~~~~~~~~~

  大静静为啥上节目以后都是奇奇怪怪的热搜,什么猪饲料啊,什么“幕后黑嘴”啊,大概是浪姐里目前人设崩塌最全面的姐姐了吧~~

  从开始我不要成团,我不合群,我不跳舞,我怎么哭不出来”,变成了干啥都香,我要跳,我要集体活动,她们走我就走,还有动不动就眼泪汪汪的“母系”姐姐。

  不过大静静也说过,自己母起来很母的~我信了~

  宁静这一泪汪汪,一下就让人想到了她最有名哭戏

  然有一说一,多尔衮死的时候,宁静开始并没有哭得很惨。

  回顾下情节,她先是在噩梦里惊醒,接着苏茉儿送来加急军报,大玉儿看了两眼发直,一言不发

  苏茉儿接过看了,立刻泪流不止,胡静的哭戏也好看的啊~

  你看人家的眼泪!说来就来!

  鲜明对比是苏茉儿已经哭倒在地了,大玉儿却诧异地摸着自己的脸,奇怪自己为什么连眼泪都没有。

  ‍

  ‍

  她的表情开始困惑,对自己产生了质疑

  ‍‍

  “一个影响了我一生,我深爱了一生的男人,死了。我就吝啬到,不能为他掉眼泪?”

  接下来,种种的痛苦悲伤遗憾不甘,才席卷而来。

  终于意识到“多尔衮死了”意味着什么

  责怪多尔衮“都没有跟我说一声,他自己就死了”。

  《孝庄秘史》我看过不少遍,之前在2018年前后“大女主戏”突然扎堆出现的时候,我们还专门回顾过。

  复习戳→十五部大女主戏?先打赢这部“野史剧”再说吧~

  这部戏虽然是“秘史”,其实本质也就是个言情(最多是历史言情)剧,可是质感要比现在很多号称“正史”、“正剧”的作品要好很多。

  之前看好像还是8.2,现在分数又涨了,可能因为宁静,也可能因为其他剧的衬托~~

  我翻出主题曲又听了一遍,好多已经忘记情节又浮现了出来~

  不管是片头曲《你》还是片尾曲《美人吟》,都既好听又贴合情节,实在很用心。

  其实光从上面“多尔衮死”这段,大玉儿的表现,就足够看出剧本设置和演员表演的优点了。

  在《孝庄秘史》的设置里,孝庄和多尔衮是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和政治斗争,多尔衮丢失了原本机会很大的继承人资格,大玉儿也被安排嫁给了多尔衮的兄长皇太极。

  但皇太极并不喜欢大玉儿,只因为喇嘛对她“母仪天下”的预言

  俩人不仅被棒打鸳鸯,还从此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毫无猜忌,尤其是当大玉儿的儿子福临当了皇帝,多尔衮做了摄政王之后,矛盾更加突出。

  原本大玉儿虽然嫁给了皇太极,但她和多尔衮之间还是全然的默契和信任。她开始并不得宠,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多尔衮出手相帮,连最后福临称帝,都是多尔衮极力支持的结果。

  因为原本多尔衮可以趁虚而入自己称帝,就算是从皇太极的儿子里选,论尊贵论年长,都轮不到福临。

  可是俩人共患难都一起过来了,到了可以“同富贵”的时候,反而出了问题。

  大玉儿身为皇帝的母亲,一边仍然爱着多尔衮,一边却不得不提防摄政王对自己的孩子不利……

  《孝庄秘史》里最出名的哭戏是马景涛和宁静两个人共同完成的。

  摄政王野心渐渐显现,让自己统领的两白旗还有多铎的正蓝旗驻扎永平府(今秦皇岛、唐山地区),威胁京师。

  俩人嫌隙已生,见面之后气氛很僵,阴阳怪气,互称“皇太后”和“摄政王”。

  多尔衮说自己陈兵永平只是为了阻止圈地,但孝庄不信他没有异心,翻出了在多尔衮在代善死前亲笔写下的誓言:

  誓保吾皇,不生异心,如有违誓,短折而死。

  多尔衮以为这个誓言已经被代善带着入土,这些年并没有遵守。

  可他只听到了“短折而死”几个字从孝庄口里说出,认为对方是恨自己入骨。

  于是名场面诞生:

  短折而死?!

  ‍

  ‍玉儿,你咒我?我们这样的情分,你咒我!

  ‍

  不是我咒你,多尔衮,是你自己……

  

  多尔衮开始还是冷冰冰地喊人“皇太后”,后来却伤心“玉儿”咒自己,孝庄谴责多尔衮不守信在先,自己却哭得更惨。

  这里是俩人撕破脸的节奏,却都没有声嘶力竭地摔东西和怒吼,不管眼泪怎么流,表情还是镇定的。

  多尔衮最生气的时候反而用的是气声

  “玉儿,你咒我?”

  啊,一下就虐了!

  

  气声用得好,苏感翻倍啊,去复习一下《伪装者》里的明楼就知道~

  不管其他地方教主多么浮夸咆哮,看到这里我就要大肆吹捧他的颜值和演技!

  “为你我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挖给你!”,男人这种屁话可信度真的非常可疑,但是此刻多尔衮说什么我都信!

  ‍

  两个人都太会了太会了太会了~~~~~~~~~~~~~~~~~~

  ‍

  整个《孝庄秘史》里,最动人的就是这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处处是纠结痛苦,求而不得。

  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的政治斗争原本就异常惨烈,加上大玉儿又嫁给了皇太极,杀母之仇夺妻之恨,没有比这个更过分的了。

  可是多尔衮势力不够不能报仇,等后来势力强大了又迫于种种阻碍不仅得不到皇位,连爱人都渐行渐远反目成仇。

  最后一次出征,孝庄担心他的安危,他握着爱人的手感叹地说:

  能不能告诉我, 我这半生,马上鞍上, 刀里枪里,所为何来?该我的,我竟然一样都讨不回, 我不明白,我真的一点都不明白。

  “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真的没有说错。

  因为有了前面这些铺垫,我们对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的感情才会没有怀疑。

  到多尔衮真的“短折而死”的时候,才能相信大玉儿的不流泪,并不是对他没有了感情,而是一时无法接受,难过到极致的结果。

  所谓“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表面没有波澜的悲伤,比歇斯底里更摧心肝。

  从前的“意难平”一直集中在多尔衮和大玉儿这对官配上,但这次又回顾一下,发现“意难平”是全剧的主题之一,几乎所有的主角都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挣扎。

  孝端文皇后秀外慧中母仪天下,但也要承受丈夫娶了两个侄女,又因为偏宠而引起争端的处境。

  她把多尔衮当亲弟弟看,多尔衮也尊重她,但哲哲最后劝多尔衮放下对皇太极的仇恨,却被还是对方拒绝。

  皇太极得到了皇位,有哲哲这样的贤妻,有大玉儿这样的贤内助,也有海兰珠这样的爱人,自己也觉得此生无憾。

  皇太极确实爱海兰珠,但他对大玉儿仿佛又不是仅止于欣赏美色和智慧,连梦里都在喊人家名字。

  此前哲哲追问他,到底是因为冷淡了玉儿,才移情海兰珠,还是先爱上海兰珠,才不爱玉儿了,皇太极竟然说不清楚。

  海兰珠再嫁之身却还是得到皇太极的盛宠,住“关雎宫”,封号“宸妃”,死后追封“敏惠恭和元妃”。

  封“元妃”意味着把海兰珠当成了“原配”,而皇太极真正的“元妃”早已去世,可当时的正妻孝端文皇后仍然在世。

  就跟宋仁宗当着曹皇后的面追封张姓女子当皇后是一个意思吧~

  历史中关于海兰珠的记录不多,而我一开始也不能理解为什么皇太极放着年轻美貌的庄妃不喜欢,偏去爱海兰珠。

  长大以后再看,啊,何赛飞,这该死的魅力~

  那种娇俏动人的小矫情,男人大概很难抗拒……满族本来兄终弟及就很平常,而且皇太极这一脉似乎还对熟女格外感兴趣。

  海兰珠本来跟大玉儿争宠,处处针对她,阻挠皇帝跟她见面,甚至把自己孩子的死怪到大玉儿头上,引得皇太极对大玉儿糊过嘴巴子甚至挥刀相向。

  不过大玉儿虽然觉得委屈,并不认真在乎她那些小心机小手段(本质就是不爱皇帝),海兰珠直到临死才醒悟对方宅心仁厚,而自己太过计较,命浅福薄。

  (此处洗白的作用:1、丰富人物形象;2、使情节起伏,具有更强的可读性;3、彰显主旨。)

  多尔衮爱大玉儿,对自己的妻子小玉儿不闻不问,从前看剧只觉得小玉儿可恶,见天闹得鸡飞狗跳,后来看她未尝不可怜。

  爱多尔衮,也成功嫁给了他,而丈夫却始终爱着别人。

  (这个妆面多好看啊~)

  俩人唯一一次好好说话,没有以大吵大闹结束的交流里,小玉儿终于绝望地明白,她不可能赢来多尔衮的爱,无论是撒娇撒泼,还是苦苦哀求和痴痴等待。

  多尔衮把感情都给了一个人,就不能再分给其他人。

  多尔衮终于出于愧疚拥抱了她,说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小玉儿卑微地问,你此刻的难受,是因为我吗?

  

  她惊喜地说,这是你第一次抱着我,真心真意地抱着我。

  弹幕里看到有人说,小玉儿应该学学苏茉儿。

  我觉得一码归一码,人家正儿八经的夫妻,明媒正娶的福晋,学大玉儿就算讨好跪舔了,凭什么还要学一个暗恋自己老公的人?

  我以前看剧的时候,总觉得苏茉儿对多尔衮的态度有点微妙,就很亲密,但又不是那种因为熟悉而产生的亲密,但当时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也是后来才明白,这同样是一条隐藏的感情线,剧里的苏茉儿相当于一个安分守己的浣碧,对多尔衮有感情,但始终是克制的。

  多尔衮和大玉儿矛盾激化的时候,是她在中间斡旋调和,努力缓和俩人的紧张关系。

  她只能叫一声“十四爷”,来回忆当年的亲近

  她一生中最接近多尔衮的时候,就是当年大玉儿嫁给皇太极,多尔衮痛心疾首生不如死的时候。

  但她并没有趁虚而入,让自己成为一个象征大玉儿的物件留在多尔衮身边,多尔衮看着大玉儿的面子也会对她好。

  她克制了私情,体现了忠勇的情意,让多尔衮明白大玉儿的苦衷。

  所以后来多尔衮才回忆,说当时如果没有苏茉儿来劝说,他可能就永远都过不去了。

  而所谓的“求而不得”,到了福临这代身上,就体现得更明显。

  福临甚至因此直接抛弃了江山,把国家丢给了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

  《孝庄秘史》里稍显单薄的福临元皇后,到了《少年天子》里变得神采飞扬血肉丰满,又是另一个精彩形象。

  而舒畅和霍思燕的董鄂妃,也成为剧迷心中难分高下的经典角色。

  《孝庄秘史》里的小董鄂妃,又贡献出一个未来的霸屏90花~

  从现在的角度看,《孝庄秘史》的服装和道具都不算精致,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有的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

  但它最核心的内容,从选角到表演,剧本到台词,都经得起推敲,这么多年过去重新看起来仍然让人感慨,不会觉得过时。

  连妆面都非常是很有特色的美感。

  之前浪姐刚开播的时候,宁静面对易立竞的采访,仍然自信地表示,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一线。

  为什么,因为她特别自信吗?还不是因为她有众多拿得出叫得响的作品。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红河谷》《黄河绝恋》《新上海滩》

  从《吕不韦传奇》到《孝庄秘史》《奢香夫人》再到《大秦帝国》,不管是大屏幕还是小屏幕,她都有足够过硬的作品。

  同是大女主芈八子,不管是《大秦帝国之崛起》还是《大秦帝国之纵横》,口碑都吊打玛丽苏巨制《芈月传》。

  宁静就是张雨绮说的那种“手上有叫得出去的作品”、“站在舞台上才硬邦邦”的演员。

  今天我在找《孝庄秘史》看,我妈听到音乐马上跑来跟我一起看,觉得不过瘾,然后又在电视里搜到了全集,津津有味地开启了复习模式。

  好的电视剧,好的演员,就是能让你在听到一句歌词、一句台词,甚至一段旋律的时候一秒入戏。

  就算已经播出了将近20年,只要看过的人,都会秒懂“宁静上次哭这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的梗,然后陷入对剧情的回忆里,迅速涌现无数剪辑视频。

  现在b站搜“多尔衮死”全是现在这个梗~因为就算过去再长的时间,这场戏看起来仍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女侠鵺话

  

  女侠鵺话原创,欢迎勾搭和转发

  转载要提前告知人家~

  

  点在看~

  变好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宁静上次哭这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真的好剧,20年以后依旧一秒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