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最大的爱,是转发出来
这两周突然忙了起来,连吸娃的时间都没有了,浪姐更没时间正经看了。
连阿朵淘汰都是基友告诉我的,匆匆看了点微博点评就到了必须睡觉的时间……
实话实说我对阿朵不熟,从前对她的印象也就仅止于“经常上央视晚会的女歌手”以及《男人装》。
但现在看来她真的是我最爱的那种姐姐的类型,人生历练丰富,专业过硬不随波逐流,懂得自己的坚持和信念,温柔又有力量。
她被淘汰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我觉得她这趟真的没白来,不仅收获了其他姐姐们的爱,更刷新了观众对她的好感。
阿朵淘汰了,宁静可能是最伤心的人之一,妹妹们都跟哄宝宝似的围着她安慰她。
“静姐上次哭那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的时候”……
就,本来很伤感的,一下就给哏儿住了!
你们要不要这么绝~~~~~~~~~~~~
大静静为啥上节目以后都是奇奇怪怪的热搜,什么猪饲料啊,什么“幕后黑嘴”啊,大概是浪姐里目前人设崩塌最全面的姐姐了吧~~
从开始的“我不要成团,我不合群,我不跳舞,我怎么哭不出来”,变成了干啥都香,我要跳,我要集体活动,她们走我就走,还有动不动就眼泪汪汪的“母系”姐姐。
不过大静静也说过,自己母起来很母的~我信了~
然鹅有一说一,多尔衮死的时候,宁静开始并没有哭得很惨。
回顾一下情节,她先是在噩梦里惊醒,接着苏茉儿送来加急军报,大玉儿看了两眼发直,一言不发。
苏茉儿接过看了,立刻泪流不止,胡静的哭戏也好看的啊~
你看人家的眼泪!说来就来!
鲜明对比是苏茉儿已经哭倒在地了,大玉儿却诧异地摸着自己的脸,奇怪自己为什么连眼泪都没有。
“一个影响了我一生,我深爱了一生的男人,死了。我就吝啬到,不能为他掉眼泪?”
责怪多尔衮“都没有跟我说一声,他自己就死了”。
《孝庄秘史》我看过不少遍,之前在2018年前后“大女主戏”突然扎堆出现的时候,我们还专门回顾过。
这部戏虽然是“秘史”,其实本质也就是个言情(最多是历史言情)剧,可是质感要比现在很多号称“正史”、“正剧”的作品要好很多。
之前看好像还是8.2,现在分数又涨了,可能因为宁静,也可能因为其他剧的衬托~~
不管是片头曲《你》还是片尾曲《美人吟》,都既好听又贴合情节,实在很用心。
其实光从上面“多尔衮死”这段,大玉儿的表现,就足够看出剧本设置和演员表演的优点了。
在《孝庄秘史》的设置里,孝庄和多尔衮是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和政治斗争,多尔衮丢失了原本机会很大的继承人资格,大玉儿也被安排嫁给了多尔衮的兄长皇太极。
但皇太极并不喜欢大玉儿,只因为喇嘛对她“母仪天下”的预言
俩人不仅被棒打鸳鸯,还从此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毫无猜忌,尤其是当大玉儿的儿子福临当了皇帝,多尔衮做了摄政王之后,矛盾更加突出。
原本大玉儿虽然嫁给了皇太极,但她和多尔衮之间还是全然的默契和信任。她开始并不得宠,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多尔衮出手相帮,连最后福临称帝,都是多尔衮极力支持的结果。
因为原本多尔衮可以趁虚而入自己称帝,就算是从皇太极的儿子里选,论尊贵论年长,都轮不到福临。
可是俩人共患难都一起过来了,到了可以“同富贵”的时候,反而出了问题。
大玉儿身为皇帝的母亲,一边仍然爱着多尔衮,一边却不得不提防摄政王对自己的孩子不利……
《孝庄秘史》里最出名的哭戏是马景涛和宁静两个人共同完成的。
摄政王野心渐渐显现,让自己统领的两白旗还有多铎的正蓝旗驻扎永平府(今秦皇岛、唐山地区),威胁京师。
俩人嫌隙已生,见面之后气氛很僵,阴阳怪气,互称“皇太后”和“摄政王”。
多尔衮说自己陈兵永平只是为了阻止圈地,但孝庄不信他没有异心,翻出了在多尔衮在代善死前亲笔写下的誓言:
誓保吾皇,不生异心,如有违誓,短折而死。
多尔衮以为这个誓言已经被代善带着入土,这些年并没有遵守。
可他只听到了“短折而死”几个字从孝庄口里说出,认为对方是恨自己入骨。
于是名场面诞生:
短折而死?!
玉儿,你咒我?我们这样的情分,你咒我!
不是我咒你,多尔衮,是你自己……
多尔衮开始还是冷冰冰地喊人家“皇太后”,后来却伤心“玉儿”咒自己,孝庄谴责多尔衮不守信在先,自己却哭得更惨。
这里是俩人撕破脸的节奏,却都没有声嘶力竭地摔东西和怒吼,不管眼泪怎么流,表情还是镇定的。
多尔衮最生气的时候反而用的是气声:
“玉儿,你咒我?”
啊,一下就虐了!
气声用得好,苏感翻倍啊,去复习一下《伪装者》里的明楼就知道~
不管其他地方教主多么浮夸咆哮,看到这里我就要大肆吹捧他的颜值和演技!
“为你我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挖给你!”,男人这种屁话可信度真的非常可疑,但是此刻多尔衮说什么我都信!
两个人都太会了太会了太会了~~~~~~~~~~~~~~~~~~
整个《孝庄秘史》里,最动人的就是这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处处是纠结痛苦,求而不得。
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的政治斗争原本就异常惨烈,加上大玉儿又嫁给了皇太极,杀母之仇夺妻之恨,没有比这个更过分的了。
可是多尔衮势力不够不能报仇,等后来势力强大了又迫于种种阻碍不仅得不到皇位,连爱人都渐行渐远反目成仇。
最后一次出征,孝庄担心他的安危,他握着爱人的手感叹地说:
能不能告诉我, 我这半生,马上鞍上, 刀里枪里,所为何来?该我的,我竟然一样都讨不回, 我不明白,我真的一点都不明白。
“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真的没有说错。
因为有了前面这些铺垫,我们对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的感情才会没有怀疑。
到多尔衮真的“短折而死”的时候,才能相信大玉儿的不流泪,并不是对他没有了感情,而是一时无法接受,难过到极致的结果。
所谓“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表面没有波澜的悲伤,比歇斯底里更摧心肝。
从前的“意难平”一直集中在多尔衮和大玉儿这对官配上,但这次又回顾一下,发现“意难平”是全剧的主题之一,几乎所有的主角都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挣扎。
孝端文皇后秀外慧中母仪天下,但也要承受丈夫娶了两个侄女,又因为偏宠而引起争端的处境。
她把多尔衮当亲弟弟看,多尔衮也尊重她,但哲哲最后劝多尔衮放下对皇太极的仇恨,却被还是对方拒绝。
皇太极得到了皇位,有哲哲这样的贤妻,有大玉儿这样的贤内助,也有海兰珠这样的爱人,自己也觉得此生无憾。
皇太极确实爱海兰珠,但他对大玉儿仿佛又不是仅止于欣赏美色和智慧,连梦里都在喊人家名字。
此前哲哲追问他,到底是因为冷淡了玉儿,才移情海兰珠,还是先爱上海兰珠,才不爱玉儿了,皇太极竟然说不清楚。
海兰珠再嫁之身却还是得到皇太极的盛宠,住“关雎宫”,封号“宸妃”,死后追封“敏惠恭和元妃”。
封“元妃”意味着把海兰珠当成了“原配”,而皇太极真正的“元妃”早已去世,可当时的正妻孝端文皇后仍然在世。
就跟宋仁宗当着曹皇后的面追封张姓女子当皇后是一个意思吧~
历史中关于海兰珠的记录不多,而我一开始也不能理解为什么皇太极放着年轻美貌的庄妃不喜欢,偏去爱海兰珠。
长大以后再看,啊,何赛飞,这该死的魅力~
那种娇俏动人的小矫情,男人大概很难抗拒……满族本来兄终弟及就很平常,而且皇太极这一脉似乎还对熟女格外感兴趣。
海兰珠本来跟大玉儿争宠,处处针对她,阻挠皇帝跟她见面,甚至把自己孩子的死怪到大玉儿头上,引得皇太极对大玉儿糊过嘴巴子甚至挥刀相向。
不过大玉儿虽然觉得委屈,并不认真在乎她那些小心机小手段(本质就是不爱皇帝),海兰珠直到临死才醒悟对方宅心仁厚,而自己太过计较,命浅福薄。
(此处洗白的作用:1、丰富人物形象;2、使情节起伏,具有更强的可读性;3、彰显主旨。)
多尔衮爱大玉儿,对自己的妻子小玉儿不闻不问,从前看剧只觉得小玉儿可恶,见天闹得鸡飞狗跳,后来看她未尝不可怜。
爱多尔衮,也成功嫁给了他,而丈夫却始终爱着别人。
(这个妆面多好看啊~)
俩人唯一一次好好说话,没有以大吵大闹结束的交流里,小玉儿终于绝望地明白,她不可能赢来多尔衮的爱,无论是撒娇撒泼,还是苦苦哀求和痴痴等待。
多尔衮把感情都给了一个人,就不能再分给其他人。
多尔衮终于出于愧疚拥抱了她,说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小玉儿卑微地问,你此刻的难受,是因为我吗?
她惊喜地说,这是你第一次抱着我,真心真意地抱着我。
弹幕里看到有人说,小玉儿应该学学苏茉儿。
我觉得一码归一码,人家正儿八经的夫妻,明媒正娶的福晋,学大玉儿就算讨好跪舔了,凭什么还要学一个暗恋自己老公的人?
我以前看剧的时候,总觉得苏茉儿对多尔衮的态度有点微妙,就很亲密,但又不是那种因为熟悉而产生的亲密,但当时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也是后来才明白,这同样是一条隐藏的感情线,剧里的苏茉儿相当于一个安分守己的浣碧,对多尔衮有感情,但始终是克制的。
多尔衮和大玉儿矛盾激化的时候,是她在中间斡旋调和,努力缓和俩人的紧张关系。
她只能叫一声“十四爷”,来回忆当年的亲近
她一生中最接近多尔衮的时候,就是当年大玉儿嫁给皇太极,多尔衮痛心疾首生不如死的时候。
但她并没有趁虚而入,让自己成为一个象征大玉儿的物件留在多尔衮身边,多尔衮看着大玉儿的面子也会对她好。
她克制了私情,体现了忠勇的情意,让多尔衮明白大玉儿的苦衷。
所以后来多尔衮才回忆,说当时如果没有苏茉儿来劝说,他可能就永远都过不去了。
而所谓的“求而不得”,到了福临这代身上,就体现得更明显。
福临甚至因此直接抛弃了江山,把国家丢给了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
《孝庄秘史》里稍显单薄的福临元皇后,到了《少年天子》里变得神采飞扬血肉丰满,又是另一个精彩形象。
而舒畅和霍思燕的董鄂妃,也成为剧迷心中难分高下的经典角色。
《孝庄秘史》里的小董鄂妃,又贡献出一个未来的霸屏90花~
从现在的角度看,《孝庄秘史》的服装和道具都不算精致,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有的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
但它最核心的内容,从选角到表演,剧本到台词,都经得起推敲,这么多年过去重新看起来仍然让人感慨,不会觉得过时。
连妆面都非常是很有特色的美感。
之前浪姐刚开播的时候,宁静面对易立竞的采访,仍然自信地表示,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一线。
为什么,因为她特别自信吗?还不是因为她有众多拿得出叫得响的作品。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红河谷》《黄河绝恋》《新上海滩》
从《吕不韦传奇》到《孝庄秘史》《奢香夫人》再到《大秦帝国》,不管是大屏幕还是小屏幕,她都有足够过硬的作品。
同是大女主芈八子,不管是《大秦帝国之崛起》还是《大秦帝国之纵横》,口碑都吊打玛丽苏巨制《芈月传》。
宁静就是张雨绮说的那种“手上有叫得出去的作品”、“站在舞台上才硬邦邦”的演员。
今天我在找《孝庄秘史》看,我妈听到音乐马上跑来跟我一起看,觉得不过瘾,然后又在电视里搜到了全集,津津有味地开启了复习模式。
好的电视剧,好的演员,就是能让你在听到一句歌词、一句台词,甚至一段旋律的时候一秒入戏。
就算已经播出了将近20年,只要看过的人,都会秒懂“宁静上次哭这么惨还是多尔衮死”的梗,然后陷入对剧情的回忆里,迅速涌现无数剪辑视频。
现在b站搜“多尔衮死”全是现在这个梗~因为就算过去再长的时间,这场戏看起来仍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女侠鵺话
女侠鵺话原创,欢迎勾搭和转发
转载要提前告知人家~
点在看~
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