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把要学习的内容构建成四个领域,其中“数与代数”为首,可见其在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作为小学数学该板块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一年级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前教育中孩子学到的部分数的认识和最简单的加减法,在入小学一年级后都要随之释然。而作为身居高位的教师,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视角,丰富孩子的知识,让孩子对知识的学习达到知其所以然。
一年级学生入学伊始,在数学学习中逐步接触到“1-5”、“6、7”、“8、9”等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是让孩子理解“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的由来,其中“6、7”的加减法可以说在知识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题中呈现了两幅情景图,一幅是两个孩子在桌面上相对观察已摆好的小棒,编者意图是要呈现两个加法算式,一幅是两个孩子在桌面上相对观察已摆好的圆片,编者意图是呈现两个减法算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此环节时,让孩子利用学具在自己的课桌上摆一摆,然后分别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根据孩子日常观察认读习惯(从左向右的顺序)大部分孩子都只能分别写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不知道反向相加减,这时老师们大多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从右向左相加减,但是显而易见前者是学生经过研究后生成的知识,而后者非也!那么怎样来教学这个环节呢?我们教师首先要俯下身子,静心去观察一下教材所展现的情景图,两个学生分别坐在桌面的对面,按常规观察习惯他们所看到的内容应该相反的,自然如果要求他们每人根据情景图书写一个算式,那么他们所列出的算式应该是不同的,然后将他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和,那就是教材上所列的两个算式,对知识的理解水到渠成。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出学具后,让课桌前面的学生回过头来共同观察呈现的学具,这样再让学生每人写出一道算式,然后进行整和,让孩子进行说理,这样操作简单而不繁琐,对知识理解不牵强附会,对知识的学习自然生成,学生学的扎实,体会的深刻,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此处理方式才是众教师教学之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