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
至于小赏还有小侄女,反正我是丝毫没有看到她们受到丝毫影响——这女人好像不管疫情不疫情,根本不出门。
我把自己关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漫长无比的冬天,迎来了丝毫没有好转的春天。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带着好转迹象的夏天。
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我每天吃完晚饭第一时间到地儿打卡。
大概是我被关了太久。同样的科罗娜,在酒吧里比在家里喝味道好;我甚至觉得清吧新来的驻唱小姐姐唱的《独家记忆》都比耳机里的原唱好听。
那几天小赏说我肯定得了寂寞症候群,俗称一个人呆着就会死的病——真的没有,酒吧我也是一个人去,我只是不想在家里听自己身体逐渐腐朽的声音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一个人去酒吧,和一个人吃火锅的感觉天壤之别。一杯酒,双倍的快乐。
和火锅店不一样,吃火锅时那种雾气腾腾下真实的热闹,一不小心就容易刺痛人心。但是酒吧里推杯换盏摇骰子起哄的热闹,虚假很多。
那些真的过得很好的人,不会在这种地方,靠酒精找存在感和快乐。
我在清吧驻扎的那一周,感受到了那种“我有酒,他们有故事”的快乐。
第一个故事。
我一个人坐在驻唱舞台正对面,旁边那桌是两个男孩。俩人特别安静,在一众的喧闹中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看见他们点了二三十瓶啤酒,满满的摆了半个桌子。
发呆的男孩不看手机的时候,就自己对瓶吹,也不招呼对面的男孩一起喝。
抽烟的男孩捻灭了烟,对他这种外露的情感极尽言语之能的表示了鄙视。
然后他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他离开酒吧去接了电话,回来的时候面沉如水——但是根据我的了解,不过是小男孩的压抑式情感管理而已。
当驻唱开始唱那首《独家记忆》的时候,抽烟的男孩突然情绪崩溃。
我其实一开始没注意到他哭了,酒吧确实是个隐藏情绪的好地方。直到对面那个男孩递给捂着脸的他一张纸巾。
他们俩看起来不大,不超过二十岁。一举一动都在书写着“恋爱中”的样子。
真好,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过这么深度参与在一段关系和情感当中了。
第二个故事。
一桌子看起来就叔叔辈儿的男人,酒往醉里喝,话往海里说。
我其实是不爱看他们的。
但是旁边有三个小女孩儿,从长相穿着到一举一动,都写着青春洋溢。
叔叔辈儿们的赌注赌在了三个女孩儿的眼力上。他们请三个女孩过去猜猜自己那桌子,谁最大。
去喝酒的人,无论男女,无论年龄,或许会拒绝,但绝不会扫兴。
三个女孩过去了俩,没有一个年龄猜的超过35岁。
叔叔们很满意,给女孩儿们一人点了一杯酒,还送了满桌子的果盘和小食。
女孩儿们也自得其乐,两桌再无交集。
我走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了隔壁桌的叔叔之一。
他满脸醉意,语气却如同军训的学生和教官说话般清醒。正跟老婆打电话:“这就回去了,生意,生意。孩子睡了?你也早点睡吧。”
我想象着他老婆在电话那端的样子,是笑着听他演,看他玩都这么累。还是一无所察的幸福。
第三个故事。
酒吧来了一个新的驻唱歌手,长得还不错,有点像欢乐颂里的姚斌,高瘦版本。
我坐在了二楼,视野更好,也更不容易被人注意。在这儿呆的越久,我想和人交谈想吸引人注意的意愿越少。
楼下坐着一个和我同样的一个人的女孩子。
她一杯接一杯的独酌,明显不是来看故事的,这种买醉的速度,只能做故事的主角。
大概是喝的差不多了,驻唱小哥哥唱了一首许巍的《灰姑娘》,女孩儿坐在下面喊了一声好听。
从这一声开始,这个刚刚还专注唱歌的小哥哥,只对着她一个人唱。
女孩儿喝酒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我开始等,等他们互相要微信的时刻到来。
我想象了一下伤害了女孩儿的男人。他大概也没想到,一段故事的结束和开始,都是这么仓促又激烈。
我以为驻唱小哥哥一定会和这个买醉的女孩儿发生一段故事了。
结果我等了一整晚,直到驻唱小哥哥结束工作离开。
什么都没发生。
我有点失落,也有点开心。
这就是看别人故事的快乐,你不是编剧导演,剧情走向你永远猜不到。
一周刚过,清吧因为疫情关门了。
我的快乐戛然而止。
但是也好,没有人应该靠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
好有好的常态,坏有坏的百态。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没腐朽的那么厉害。
这里是人间,故事一直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