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7月5号,国贸1804班的史雅菲、曹雨燕、陈雪娇、沈心竹、张晴、赵芸同学开始了大学以来的第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六个人,于下午三四点左右在无锡惠山区进行环保活动,虽然当天下着大雨,也阻挡不了实践的步伐。小组成员提前准备好了垃圾袋,一次性手套等必备物品,虽然对环境卫生充满自信,但还是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发现了挺多角落里的垃圾,保护环境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不容大家懈怠。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人类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人类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环境保护就是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
环境问题也从不仅仅是人类个人需要注重的,社会,国家都要引起重视。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方方面面都能看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现象虽然局部有所控制,但整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植被生态功能减弱,植被质量低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可利用的天然草原每年还以上百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林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下降的局面已经形成,增加的林地大多数为经济林和用材林,且多为中幼林。用材林中,成、过熟林面积持续下降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生态功能较好的原始天然林面积显著缩小,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单一化,生态功能降低。具有无法替代的湿地生态功能正受到严重破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湿地丧失200多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0%,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减少到2625平方公里,有的湿地不但退化,盐碱化,甚至沙化。甘肃敦煌地区,20 年前还有大面积沼泽和季节性湖泊分布,草甸发育良好,后因修水渠衬砌,影响自然渗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现已退化为盐碱地。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 5000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15~ 20%,世界上640种濒危物种我国有156种。上述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严重的环境问题会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