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双郎》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28 03:0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双郎》观后感精选

  《双郎》是一部由黎光执导,范刘俊才 / 阮清秀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戏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郎》精选点评:

  ●#金鸡百花电影节# 第五场 4星。 电影镜头和音乐都为上佳水准。以越南民族戏为故事载体,又结合了同性元素,不难使人联系起《霸王别姬》。当男主放弃收债人的工作,准备走上正途(去戏院应聘)时,我就准备好了—因为当生活和命运的希望燃起时,只有悲剧性的结局才能使影片的感染力、故事性得到升华。 末了,补充下,影片中一位欠债人之小女儿的扮演者出演过越南这两年另一部热片《二凤》中的角色(饰演女主角的女儿),而《二凤》的女主角很巧的也是一位收债的打手。

  ●不知道是不是意识深处有对越南“小”的偏见,所以看越南电影,总觉得影调过于温吞,像是资金不足,摄影、表演、场景、灯光、后期调色等都降低了要求后的产物。

  ●结尾有点突然。。。

  ●我天!越南电影都可以拍到这种程度,耽美情节包装下的文化保护及传承 虽然情节老套了些 导演倒是也沉得住气 把一个意料之中的结局拖到了最后 另一个国家的张震脸 如何不能成全另一个国家的王家卫 不知导演是否看到这张脸就会潜意识地去与墨镜的艺术风格做一个贴合呢?无可厚非的是 对作为国外观众的我们来说 这部越南电影够惊艳,足矣!

  ●很像八九十年代的东南亚情节剧,摄影、调度很好,剧本还是差些。

  ●13场 男主好像张耀扬和张震的越南合体版 好喜欢这片的镜头啊 算展映影片中不错的了

  ●“他还没给他,他也还没还他”,故事就结束了,可是也没结束,他学会了在表演中拥有情感。最好的部分是天台戏,正好铺了电影里最值得输出的“记忆太空旅行”。但两组人物的关系铺垫并不够,反而把重心都放在没用的地方,最后的收尾太过滥情以至于拖沓失真。其实导演控制在某个微妙的角度更好,能看出来他想传递的是,这样的情感顺畅,也许对于分级制国家来说这是合理的,但整体来看,未免只能活跃于电影世界。

  ●第一段超长的戏曲注水不要太明显,人物动机与情感逻辑的缺失也是一类通病了。不得不承认,东南亚风情还是加分的…………#9thBJIFF#

  ●移居美国的帅气讲话好听的导演映后谈:1. 越南是佛教国家,虽然在性取向等方面民众并未受到足够的正规教育,但在生活中LGBTQ不受歧视,gay pride游行与民间事实缔结的同性婚姻都是有的,艺术审查也较宽松;2. 在越南艺术审查的点在于历史与政治,这方面没法自由表达;3. 他认为太多的LGBTQ电影driven by sex,所以想在自己作品中摆脱这种模式,单纯表现两个男人相知产生感情的过程,着重的是两个灵魂的契合。以下我的观感:本片摄影和美术突出,光线色调构图赏心悦目,剧作问题挺大的,双男主一夜间的相知相契,各种套路桥段简直像一篇言情文,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但其实这些对今天温暖春日午后的我并不重要,我依然被这部影片所打动,两个耐看的男主,新奇的越南改良剧,同性情愫在唯美含蓄的东方氛围中被温柔书写,这就是属于我的电影节。

  ●北影节第14场注目未来。在陈英雄之后很少看越南电影,这部的质感和风格与港片甚为接近,感觉像看了张震和秦昊度过蜻蜓点水有点暧昧的一夜。融入越南戏剧的元素,对于这一文化有了新的认知,但拍摄方式模仿王家卫的痕迹过重,二人在夜晚之后节奏又太散,很可惜。“越南版《霸王别姬》 ”的名号还是算了吧。

  《双郎》观后感(一):城中村作精爱情故事?

  小攻父母均是戏班中人,后来母亲为了追寻梦想不告而别。从此小攻变得叛逆,父亲离世后,干着收高利贷小弟的危险工作。(黑人问号)

  小受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却从小希望戏班的工作,不顾反对地一路向戏班子钻。小受第一次登台,父母来捧场的路上出车祸双双离世。(黑人问号)

  两人相遇,小攻在小受身上看见母亲的身影;小受看见小攻隐藏的才华和侠肝义胆。一晚上就火热升温成为挚友,相交相知。(然而,小攻顶多算双性恋、全剧并没有一句暧昧台词!硬要说是同影,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小攻被小受重新点燃“生”的热情,决定也去戏班工作。结果在戏班门口被仇家砍死……小受并不知情,自以为是小攻爽约,自己被鸽了,剧终……

  这样的剧情,乍一看只觉得俗套,但回味起来,愈发觉得恶心反胃!!!

  全片的每一个情节都是典型的过时言情小说套路,OK!你要表现这种极端理想化的浪漫,麻烦能选一个干净点的拍摄场景吗?用王家卫的滤镜在城中村嚯嚯?小攻的狗窝,我更是不忍直视,那么油污发黄的枕头就这么递给小受睡?的确,如果是在一个干净的小镇拍摄,3星,不谢。但!请别在“厕所”“写诗”!!!!

  对于这种把各种情愫像小学生作文一样拼凑出来的电影,永远会有一批浅显之人愿意买账!如果十五六岁时,我也爱这类电影,浅显易懂又能满足各种幻想情愫。情愫二字,终究是少年的专利,终有一天会觉得幼稚又莫名其妙的。

  《双郎》观后感(二):看电影《双郎》有感

  看电影《双郎》有感:

  看越南的电影总有一种传统文化,乡村淳朴回归的感觉,晚上我看了越南的电影《双郎》。一些人观影之后,标注和留言都把这部电影视为同性恋的电影,可能我不是这方面的人,所以看不懂这方面的暧昧,倒看到的是一种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当满大街都是高楼大厦,汽车尾气,刺耳噪音,人性的嫉妒、仇恨、贪婪都因为物欲横流的现代而变得暴露无疑。那么这个时候,人类更需要的是精神文明的洗礼,艺术对灵魂的救赎,超现代的生活,假如没有艺术,没有精神,那只能是干瘪的躯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的一生很短,没有必要非得大富大贵,能有几个懂得自己的人,就已经是很美满的人生了。俞伯牙因为知己的死,悲愤之下把琴给摔了,既然知己都不在了,留着琴又有何用,古人可以不辞千里的拜访良师益友,或是书信寄托,情真意切。现在的人只要一个电话,或是社交软件里的问候,这些都让人觉得很虚假,甚至不厌其烦,根本没什么价值,微信里的祝福发的再多,也变不成《傅雷家书》。

  所谓天妒英才,很多人有艺术的想象,和艺术天赋,却没有艺术的机遇,不能发挥,不能从事,只能被当路边的易拉罐,踢来踢去。电影中的收账小混混,日常就给高利贷老板收账,做这行久了,也就看惯了欠钱的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戏班里要债,内心却是忐忑不安,遇到对方没钱,就要烧掉戏班里的戏服,却遇到赶来的戏班小生,他不和戏班计较,神魂颠倒般转身离开。因为在小生的身上,收账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母亲也曾是戏班里的主唱,后来退出戏班,不知去向。收账人的父亲擅长谱曲写词,虽然艺术在上一代已经瓦解,但是收账人的天分,并没有被夭折掉,他继承了父亲的弹唱。江湖的生活,或和江湖女同床,这些都不是收账人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个能知心的人,可惜自己的周围,不是因为逼债对自己恨之入骨的人,就是日常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流氓,一个这样的环境当中,怎么会有莎士比亚,会有艺术,会有灵魂呢。

  法律制裁不了流氓,民政解决不了民生,但是艺术却可以让一个人悬崖勒马,思想、灵魂方面也可以起死回生,和戏班小生一见如故的收账人,终于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他发觉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是在虚度光阴,在助纣为虐,自己需要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做个艺术的殉道者。上天允许生一个天才,却不肯给天才一个机会,正当收账人兴致勃勃,踌躇满志,背着老琴朝戏班赶去的路上,他被自己逼债的仇人暗杀,横尸街头。这就是命,就是不公,上天就是如此儿戏,荒唐,它只给了收账人再次启蒙的灵感,赎回了他的良知,却不肯继续给他实现艺术的机会。有时候天赋,才气也需要时代,环境,像隋朝的万宝常,他很懂音律,能从音律中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虽然聪明,却不被人尊重,受到嫉妒和排挤,如果他生逢在唐玄宗的时代,他就会是第二个被看中的李龟年。

  我不喜欢看国内频繁的都市剧,或是宫廷斗争剧,我喜欢看一些让人缅怀的东西,比如陈旧的街巷,古色古香的往事,这些题材都能让人回味无穷,熏陶心灵,精神上当是一种顿悟。现在只要一看日本的古代电影,就觉得是看到自己的文明,犹如契阔的游子,终于回家了,看越南的电影,就想起曾经的城中村,或是旧城老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电影给了我一种担忧,我们的周围,二十年后,三十年之后,还能保留多少老的东西,如果都被推土机推得干干净净,盖起所谓的各国风格建筑,我想问,我们的东西在哪,用什么证明我们的祖先曾经存在过,在这片土地里生活过。在商业汹涌的趋势下,精神文明会越发贫瘠,艺术只能被阉割、伪造,甚至受到嘲笑,诅咒,真正的东西注定消失的无影无踪。

  《双郎》观后感(三):越南版《霸王别姬》,难道要靠张国荣蹭热度?

  被金鸡奖肯定的同志影片

  不久前,在厦门举办的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落下了帷幕。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最权威、最专业的电影奖。被金鸡奖提名的影片和电影人,就代表被业界认可。

  今年金鸡奖的热点在激烈的影后之争,但是很少有人注意,第32届金鸡奖的展映片里,有一部男同电影——《双郎》。

  该片由美籍越裔新生代导演黎光执导,这也是他首部剧情长片。

  在特拉维夫同志影展上,专业人士对其评价是:“两位主角艾萨克和连秉发充满化学效应,绝对令人心花怒放”,更有甚者认为该片“堪称越南版《霸王别姬》,更是交织人性情感的独特故事”。

  《双郎》,又名“悲歌一击”,影片里精致华丽的画风、复古典雅的格调,像是给上世纪80年代的西贡写的一封情书。在从西贡更名为胡志明市的风云变幻、时序变迁里,双郎——两个男人——的爱情也随时代起起伏伏。

  戏子与黑道混混擦出火花

  影片还有一个很具越南风情的名字“Song Lang”,它既是越南戏曲中使用的民族传统脚踏板乐器,也有“两个男人”的意思。

  片中的两个男主也正是因戏结缘,从而奏响仅属于彼此,却不被世道认可的生命颂歌。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西贡,越南传统民间戏曲改良剧持续负债巡演,黑帮老大派打手勇霹雳(连秉发饰)去剧组收取欠下的巨额高利贷,遇到了明星演员凌丰(艾萨克饰)。

  硬气十足的凌丰帮剧组挡下了勇霹雳的拳头,勇霹雳就此成为了凌丰永远的戏迷。

  一来二去,两个身份、地位迥异的男人,因Song Lang擦出了电光石火,坠入了爱的漩涡。

  迷茫的凌丰是个戏痴,油彩上脸、行头上身,俨然就是剧中人,傻傻分不清自己和角色。

  听多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逻辑,反而忘记了诠释角色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归生活。

  一旁的同行打趣道,“他连爱情是什么还不知道,演到如此是很了不起。”老师傅语重心长地对着凌丰说,“爱吧,当你有爱有失,不演都演到出来。”

  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才让只会演戏的凌丰懂得了什么是老师傅所谓的“戏剧和生活混合”。

  对于勇霹雳来说,尝到了爱情的甜头,尽管是同性之爱,也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原来打打杀杀的日子,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

  凌丰劝说,反而得到勇霹雳男友力爆棚的回答,“但是打架有什么不好呢?要这样他们才不歧视你们。”

  男友力Max的勇霹雳一直保持着“侠肝义胆”吗?当然不,这得益于情爱的力量,改变一个人,就在不经意之间。

  你能想象,一个黑帮打手,文艺范儿十足地问爱侣,“你相信时间旅行存在吗?”

  如果是你的爱人问你,你会怎么回应?影片中给了三个因素,不妨跟着两位男主,去找一找是什么,说不定也会给现实中的你们,一段关于“爱”的公式。

  越南影迷为什么强行插入一波?

  因为张国荣从未离开

  电影中扮演戏子的艾萨克,除了在越南声名鹊起,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当他扮相登场,中国影迷给以“雌雄莫辨”的说辞,媲美张国荣。

  二十多年过去,《双郎》公映,依然可以跟《霸王别姬》联系起来。

  在中国电影史上,《霸王别姬》绝对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

  自1993年1月1日在香港公映以来,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拿奖拿到手软,获得奖项一页A4纸打印不下。遗憾的是,本土导演、本土演员集结的一部作品,在内地并没有获得什么表彰。

  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炙手可热,可以从当年的一些新闻轶事窥见一二。

  原本当年张国荣可以凭此片问鼎戛纳影帝,但仅一票之差,铩羽而归。组委会给出的理由也差强人意,甚至有些谐谑。

  评委们认为《霸王别姬》已经获奖了,何妨高风亮节一点,也给其他电影一些机会。同时,一位意大利籍的评委还故意给张国荣投了一票最佳女演员。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霸王别姬》蜚声国际影坛,以及电影所带来的多方效应。

  归到我们今天讨论的《双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南影迷喜欢将之与《霸王别姬》不由自主地对照。

  当观众看到自己本土的演员艾萨克油彩戏服装扮,配合着连秉发黑社会打手的形象,再强行组CP,一阴一阳、一柔一刚,脑海中自觉不自觉地想起来当年红遍国际影坛的《霸王别姬》,仿佛自己的祖国也孕育出了国际大腕张国荣。

  哥哥,用一种激烈的方式离开了影坛,但是,永远无法离开海内外挚爱他的影迷们。多年以后,可能某一个瞬间,某一个演员,突然地出现,都会勾起人们心中对哥哥的那份怀念。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哥哥从未离开,只不过换了一种跟我们相处的方式,而已。

  二十年前,《霸王别姬》,人戏不分。

  二十年后,《双郎》,人戏合一?

  不知道,留给你们评说吧!一郎在台下,等着所爱之人的演出,一郎在台上,被问及,“孩子,为什么你今天那么紧张呢?”有人说,这是双郎中的一郎,误把自己当成了真虞姬,只为默默等待那个挚爱一生的假霸王……

  - END -

  作者 / 关外臣 编辑/李澈 排版 / sen

  :)猜你还喜欢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一发照片就被拉黑,我这样的gay注定孤独终老?

  ⚡ 听不见声音的gay,生活要给他多少磨难?

  ⚡ 宁做高富帅舔狗,不陪矮丑穷吃饭

  将最积极的能量,传给最多的性少数

勇敢点击在看,好基友会突然降临!

  《双郎》观后感(四):东南亚电影新惊喜!两个男人的悲情夜游

  看死君:“花园”第24期,我们要推荐的是一个“当戏子爱上讨债人”的故事,出自越南新生代导演黎光之手的同性电影《双郎》,被很多影迷捧为“东南亚电影的新惊喜”。

  有人说,如果越南人拍“霸王别姬”,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也有人以为,拿它跟金棕榈之作《霸王别姬》相比固然太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这是去年难得一见的优质佳作。

  栏目| 花园

  作者| 全钲子

  提起越南电影,许多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上。但在去年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及年底金鸡奖的展映中,这部越南同性电影《双郎》的出现,让观众眼前一亮;该片还获得了第31届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

  影片《双郎》将同性之爱与越南的改良戏剧相融合在一起,因此乍一亮相,就被称为“越南版霸王别姬”。虽无法媲美《霸王别姬》般厚重沧桑,但《双郎》的清新细腻,也别具风味。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西贡,黑帮收债员勇在一次任务中认识了改良戏演员凌丰,两人在误打误撞的纠缠之下,产生暧昧的情愫。在两人的亲密相处之中,他们成为彼此生命的引导者,勇让凌丰有了爱情的感受,而凌丰引导勇不再逃避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影片《双郎》的越南片名为“song lang”,它是指越南改良戏演奏中的一种民族传统脚踏板乐器,在演奏中便于引导音乐家和演员保持节奏,正如勇和凌丰一般,他们成为彼此的“song lang”,引导了对方生命的节奏。

  叙事上,影片围绕勇的现实生活和童年记忆双线并行。勇的母亲曾是改良戏演员、父亲是改良戏演奏者,原本琴瑟调和的家庭因为母亲的离开分崩离析。而勇的内心对母亲的离去无法释怀,便将自己喜爱的改良戏演奏深埋心底,选择逃避。

  现实生活段落中,影片大部分篇幅聚焦在勇和凌丰共处的一个夜晚之内。当两人相遇,故事的时间便慢了下来,被拉伸的时间放大了情绪的流动。两人在这个漫长的夜晚里,由陌生到熟悉,由敞开心扉再到互生情愫。

  这个夜晚,凌丰演唱了勇已故父亲谱写的一出改良戏,而勇也拿起多年未碰的琴为凌丰伴奏。这出戏是父亲为离开的母亲所写,在凌丰的演唱下,将多年来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深情诉出。

  这个时刻,勇代替了父亲演奏者的形象,而凌丰则代替了母亲表演者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借由这琴瑟和鸣,凌丰填补了勇心中无法释怀的缺口。而勇和凌丰与父亲母亲也形成某种暧昧的对照,彼此无法言语的情感在歌声中得以升华。

  正是这缺口的填补,凌丰引导了勇直面自己的过去,放下对母亲的执念,同时也跟自己达成和解,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

  凌丰虽然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但却从未体会过真正的爱情,所以在戏中表演与爱人生死相隔时,他始终无法调动自己真实的情感。凌丰剧团所表演的改良戏是一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相爱的两个人因为国家之争被迫分离,最终落得天人相隔的悲情结局。

  舞台上,女主媚珠为了爱情不惜背叛自己家国,被父亲一剑刎颈。现实中,当勇决定开始新生活之时,却被欠债者一刀夺走生命。影片将戏剧和现实形成了精妙互文,戏里戏外都是一段无法被认可的感情,而结局只有相爱的人被分离。

  这显然与《霸王别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程蝶衣与虞姬人戏合一,为了自己心中和戏中的霸王刎颈自尽。而凌丰在勇的身上,拥有了失去挚爱的真实的情感,但他现实的爱人却与戏中的爱人一同离他而去。舞台与现实相交融,彼此精妙的交映重叠颂出了一曲爱情的悲歌。

  与其他充满热吻、拥抱和性的同性电影相比较,《双郎》则显得更加“纯爱”。勇和凌丰的情感克制又细腻,他们的爱是在深夜小路上,是在琴瑟和鸣之中,也是凌丰未送出的礼物。正如导演采访中所说:“他们不发生肢体接触就不相爱了吗?其实不是,他们的爱在对话、心理和行为中,这才是爱”。

  影片特意避开亲密行为的刻画,从而让观众沉浸在两个男人细腻深情的内心交流和转变上,就像凌丰离开勇的房间后才偷偷靠着墙壁笑。这样的爱情更像是初恋般简单纯洁,没有强烈的欲望,只有一种暗恋的悸动随着影片呼之欲出。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是改良戏的黄金时期,彼时的改良戏还是民众生活的必备娱乐品。每场戏都有着爆满的观众,一场戏的主角就会成为整个城市当红的明星,这些情形让人不禁回忆起京剧风靡的时代。

  导演黎光出生在越南西贡,13岁时移民美国。在成为百老汇出色的音乐剧演员之前他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改良戏演员,也深深热爱着这一民族文化。因此他在影片中加入大段精彩又完整的改良戏表演,不仅还原了曾经的黄金时代,也将自己热爱的民族文化展示给世界的观众。

  导演从画面到细节上都极大地还原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西贡,挤仄的楼房、破旧的街道、贴满海报的餐厅、还有男主最爱的小霸王游戏机,女性的打扮也像极八十年代的港星。不断出现的“越南是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激昂广播,也深化了八十年代末越南经济改革这一历史背景。

  影片的摄影、灯光、调度都十分精致,影像风格与以往的越南电影不同,更具香港电影的神韵。甚至能在电影中发现许多王家卫电影的经典元素:《阿飞正传》中潮湿的热带小城、《堕落天使》中飞驰的摩托、《2046》天台上诺大的灯箱,甚至影片中唯一的打戏都充满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特色。

  影片在画幅上采用了3:2的比例,小巧的画面无形中增强了复古感,不仅符合八十年代越南紧凑的景观,也将两个人物之间暧昧的氛围表现了出来。

  导演黎光说,“我们能通过三种方式穿越时间,分别是人、物件和空间。”而《双郎》还只是导演黎光的第一部长片,当他选择用电影这一媒介来讲述故事时,率先就将镜头对准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导演黎光

  对我们来说,《双郎》是一部感情真挚的同性电影,我们因为影片中两个男人之间简单纯粹的感情而动容。于越南观众来说,《双郎》不是用传统文化做外壳来讲述同性爱情故事,而是在同性爱情故事中感受民族的文化。

  它是一个通往过去的通道,导演用影像这一媒介让越南观众回到属于他们的八十年代,让改良剧这一已经在现代社会逐渐消逝的艺术重新回到观众视野之中。这部电影中不仅饱含了导演对于家乡土壤的眷念,也充满了对传统民族文化消逝的感叹。

  如何用电影的形式去传承和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导演黎光用自己的行为完成了答卷。而这,也是《双郎》的可贵之处。

  栏目| 花园;作者| 全钲子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双郎》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