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说,婴儿是最好的时候,因为最柔软,生命力最旺盛。
不能接受必然的衰老,就是和自然规律对抗,最后还不是自己受伤。
我反倒觉得,让人难以忍受的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年纪轻轻,一副老态。
人们迷恋好看的脸,这张脸像陶瓷一样,饱满、晶莹、没有褶皱,即便假的也无所谓。
与此同时,人们对衰老各种诋毁,见不得自己老,甚至也见不得别人老。
男人以外貌挑选女人,而女人也会贬低那些外貌不好的女人,似乎被观看、被评判是女人的义务,为了你的观众和评委不那么难受,你得奋起努力,为成为一张完美的脸而勇往直前。
可是,凭什么?
男女平等喊了那么多年,女人怎么还在自行洗脑,把价值寄托于一张脸,过于表面。
而鄙视自己的同类,最厉害的就是人类。有些人自己长相普通,却看不起比自己更普通的人(还有一个类似的逻辑,穷人通常看不起比自己更穷的人)。
女人们对女明星评头论足,当女明星生孩子发福,和普通女人一样时,她们就开始各种“点评”。
这些年来,人们的审美是愈发怪异了,先是追求花样美男,如今又开始对“少女感”趋之若鹜。
比如,有些媒体说“43岁某某身材窈窕,酷似少女”“某某年近六十,浑身少女感”。
可是,听起来怎么那么沧桑?难道只有少女才是美的,只有与少女雷同才是好的?
我们都喜欢钟南山院士,今年84岁的他,精神抖擞,身形矫健,又专业又时尚。
相比那些二三十岁正当年的青年人,很多都是满脸颓丧,消极避世的模样,谁说钟老不是更胜一筹?
上次在《开讲啦》看到李兰娟院士,73岁的李院士对着观众露出标准李氏微笑,在电视机前的我瞬间融化掉:
而如果你不介意,年龄就只是个计数器,生命无论处于何时,都充满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