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穿行在你我身边,却仿佛从不生活在这里。
我说的是「工人」。
但为什么说到「工人」时,我们却很难想起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人,一张生动的脸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不论是在主流媒体,还是在社交媒体上,他们的面孔,他们的声音,都出现得太少了。
做工的人
很多人说,去年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台剧复兴的苗头。
目前,《做工的人》播出4集(共6集),口碑不错,豆瓣评分达到9.0。
但可惜的是,看过的人,还只有寥寥几百人而已。
这可能也和我们的刻板印象有关,说起工人题材,会让很多人提不起兴趣,觉得话题太沉重,他们的生活也离我们太遥远。
而他们的生活,离我们也不像想象得那么遥远。
他们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发财。
最有发财头脑的,是阿祁。
某天,他们几个去拜佛。
阿祈的主意就来了——开庙。
我坐在这里仅仅二十分钟
有二十个人来拜四面佛
一人捐一百
十分钟就有一千
既然这么赚钱,那何不也买一尊四面佛,收香客的钱呢?
就这样,阿祈和两个朋友瞒着老婆,凑了15万的钱,从一个泰国商人那,订了一尊四面佛。
商人却打来电话说:四面佛被海关扣下了,还要交20万的税,才能放行。
三个人什么也没想,抱着抵押地契当来的钱,就去银行准备转账了。
15万就这样被骗走了。
但「三傻」的发财梦,不会就这样停止。
把小鳄鱼养大,再找只母鳄鱼交配,生更多鳄鱼,接着把鳄鱼皮拿去卖,做名牌包包……
就这样,他们花三千元,买下了这条鳄鱼(这次成本倒是不太高)。
接着,三个人从路边,捡了一个浴缸,偷偷把鳄鱼养在工地五楼。
每天从家里偷肉来,喂鳄鱼。
没想到,鳄鱼还没喂大,就从浴缸跑出来,坠楼摔死了。
三个人只好一起把鳄鱼埋了。
但为什么不把死鳄鱼的皮拿去卖呢?
年轻人阿全也很困惑。
阿全:
我们怎么不剥鳄鱼皮来做包包
说不定可以做一两万的小包包啊?
阿祈:
年轻人,鳄鱼死得这么可怜了
你就为了一两万让它再死一次
你还是人吗?
这些工人就是这样,很傻,很天真,很苦,却又很善良。
你可以说他们目光短浅。
比如开庙,还没想好要开在哪里,土地成本要多少,就花光所有私房钱去买佛像。
养鳄鱼也是,还没想好养在哪,就先想到要养一对,再生一堆。
所以,他们的发财之路,注定只能失败。
但在这一次次荒诞的发财之路上,我们却又能处处看到他们的善良。
比如对惨死的鳄鱼的不忍。
比如说另一次,他们又想到一个发财招——收废品。
三个人开着阿全的卡车走街串巷去收废品。
但看到一个阿婆,骑着三轮车,也在收废品。
阿祈想也没想,就下车帮忙阿婆搬东西了,还帮她推车。
阿全搞不懂了:阿婆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吗?
阿祈说:阿婆的车那么小辆,你的车那么大辆,怕什么?
自己发财,也给别人留条活路,这就是阿祈的价值观。
但我想阿祈下车时,可能根本就没多想,他只是看到一个阿婆在搬废品,心有不忍,就条件反射地要下车帮忙了。
这是来自工人的善心,这样的善良,不需要多想,出自本能,却常常让人觉得温暖。
比如,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
在进一家便利店时,昌哥下意识地,脱掉自己满是泥土的胶鞋,踩着袜子进去了。
你可以说这是便利店对工人的歧视,昌哥可能之前因为弄脏便利店,被店员说过。
但也可以说,这是出自善良的,对别人的体谅。
因为同样是「做工的人」,他懂得店员的不容易。
不麻烦别人,是一种「艰苦人」对「艰苦人」的体贴。
同样是在这家便利店,当他们看到一个白领,蛮不讲理地斥责店员,要求找店长时。
几个工人看不过去,站出来赶走了不讲理的客人。
在这三个人中,昌哥的性格,其实是最软糯,最温顺的。
投资赔钱了,老婆不让吃饭,他会穿上「老婆永远是对的」T恤,默默扫地,讨老婆开心。
在「三傻」的发财路上,他也永远是「跟班」的角色。
阿祈鬼点子多,永远乐观积极。
阿全单纯、冲动,行动力强。
而昌哥,看起来不够聪明,总是跟着两个人混,却是最讲义气的。
作为一个承包商,他手下有个几个工人。
但因为施工方压低工资,工人们得不到多少钱。
他白天上完班,晚上自己还出去打零工,赚钱来补贴工人的工资。
知道工地拖欠了受伤的工人工资,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他,突然大起嗓门骂工地主任:
损你个头损失
你有什么损失?
工地有保工地险
不管什么意外什么状况
保险公司都会赔偿
你在刁难什么?
欺负我们这些穷人吗?
大家都辛苦嘛
你好过我好过大家都好过
你不是,自以为你很会读书
嚣张哦
我跟你说,做人不能这样
我们辛苦没读什么书
就看不起我们
……
边说边暴走起来,吓得工地主任,也只好乖乖付工资。
这就是我看这部剧最大的感受,你常常被他们的发财点子逗乐,看着他们兴高采烈地跳进一个又一个坑,觉得好笑。
但看到他们的善良,他们的义气,却又被莫名感动。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少缺点,但就是让你讨厌不起来。
他们像极了我那些工人亲戚:固执,不撞南墙不回头,脾气火爆,但他们又很容易快乐。
他们的心思也很简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明明白白,没那么多利益考量。
我想这部剧最好看的地方,正是它的视角,既不是俯视,一讲到工人,就要讲到他们多惨多惨,讨工资多么不容易,生活多么艰苦……
也不是仰视视角,非要塑造几个伟光正的典型形象。
《做工的人》采用的是一种平视的视角。
踏踏实实地表现工人们并不高尚的喜怒哀乐,也展示工人们身上各种各样的缺点。
更难得的是,用喜剧的形式,却并不猎奇,也不故作深刻地暴露他们所谓的「劣根性」。
尽管,这部剧还并不完美。
如果要说这些是工人生活的全部,肯定是以偏概全。
中国现在有2.9亿的农民工,加起来,接近美国人口。
注意,这还只是农民工,不包括那些出生在城市的工人。
这几亿的人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当然不可能被一部剧所涵盖。
但是,起码这部台剧,将镜头对准了他们,尝试用平等的视角,拍出他们的生活。这就是最宝贵的尝试了。
再想想我们大陆这边,近几年青春剧、古装剧,拍了又拍,都市剧、职场剧的题材也不少,但有多少剧的主人公,是这2.9亿人中的一位呢?
#更多文章
这本书厉害,不只是因为情欲
这几种人最容易出轨?
这本书红了160年,令人反感却又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
朵夫
一个自由撰稿人
理想很大,现实很窄
一个字一个字救自己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豆瓣 | 魏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