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見字如面」有三層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懷旧。現在已經很少人鋪開信紙寫信了,看西方舊電影,房子衣服食物甚至開車都變化不大,唯有電話️最大不同。科技是生產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生產力決定一切。所以,除非特殊情況,現在人與人溝通,大家都不在紙上寫信了。
正因為這種不可扭轉的文字通信走向衰落的歷史變化,人們也就特別懷念、留戀、銘記舊日「家書抵萬金」。我整理書橱文件,最不舍得丟棄的,就是舊日書信。而且人心的橋梁,可以是最美的文字。「見字如面」中的不少書信,都是文學史的經典。
第二種意思是「朗讀」。這個節目是有很多一線演員朴素真情讀信,不特別表演,就給「朗讀」一種新的定義——不再只是佔據屏幕舞台多年的那種「啊!......山河.....啊.....大地.....」的所謂「朗誦腔」(其實是表演腔)。最重要傳達書信中人的聲音,人的腔調。
「見字如面」的第三層意思,是拒絕遺忘。不少書信戳中或牽涉到某些歷史教育的空白,或朦朧之處,這些書信就提醒人們注意那些不應該被遺忘的洪流或角落。書信中有民族史,有共和國史,有黨史,有很多人的家史,有人心的歷史。很多血肉的雕塑,不少血染的風彩。據說是列寧說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