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天准备,3天参观,和日后的资料补充与材料撰写,我对大连的发展和大连的人民生活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大连市的管辖权在清、俄、日、俄、中的手中不断交换最终稳定在了新中国的共产党手中,但大连市的格调却在俄国第一次掌权时候便奠定了下来——一个以广场为主的城市,而大连的主要建筑又大多在日本统治阶段建设,包括大连站和大连市政府。回归祖国后,人民的生活品质确时是在不断提高,但大连的威风却随着时光逐渐消散。和平的年代,又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大连强势的重工业,那些在日俄统治时期储备起来的重工业开始失去了用武之地,尽管大连的软件园算的上是世界有名,但那并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很多城市都是这样,在苦难中受尽了折磨,却塑造了城市的真我,为这座城市烙下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和平里苦苦挣扎却好似一无所获,苦苦守着那些苦难中留下来的东西,不愿醒来。
不得不承认大连是一座优秀而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将自己的招牌打的天下皆知,但却正是这种过分的守旧,失去了创新的力量,大连的人们在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好,却在近些年生活水平提升缓慢。大的环境是真正的淘沙场,顺则生,逆则亡,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时过境迁,便是时候考虑改变了。一座城况且如此,在大环境下踉跄地调整自己以求适应,那又何苦我们小小的个体呢?
一座城,既要有招牌,又要有突破;经历的苦难是历史的厚重,苦难里我们没得选,但苦难过后,我们不应该把当年的殖民统治者的成就当作一座城市的骄傲,城市的标志应该由城市的人民一同打造,这样才更有凝聚力,更有回忆价值。
大连现在正在从多个方面努力创新,深化改革,奋起直追,望重回辉煌,一个新的、完全属于大连人民的辉煌。
其实我们总是这样,心中越是难以忘怀的,便越是会不断提起,总是那么难以控制。趟过了稀泥,让我们自豪的不是满身的污渍,而是这段磨练生成的肌肉,就像中国的标志是万里长城。
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标志,也希望在东北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大连能够在新的时代完成创新之举,拥有自己的新标志,这样大连人民的生活才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