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元波
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到地里去收坡地上的黄豆。这是一块缓坡地,地里的黄豆已经干枯了,晒了一天,豆荚都有些脆了,我用手捏了一个豆荚,一个个豆粒,颗粒饱满,比起田埂上的黄豆,要好得多了。这块缓坡地,在的地势要高一些,在黄豆最需要水的季节,是一年当中最为干旱的时候,父亲可是一担水一担水地挑到坡地上,给黄豆秧浇水的,这一粒粒饱满的豆粒,是父亲用汗水换来的。
记得前些日子到田埂上去的时候,我看到田埂上的黄豆秧长势特别好,用手扒开密密麻麻的叶子看了看,咦,真是奇怪了,这些豆秧呀,是好在树上了,豆荚结的少不说,豆粒也都很小呢。现在,看着这些颗粒饱满的黄豆,我心生疑惑,按道理,长在田埂上的黄豆,水分充足,豆粒理应要长得饱满些才是,可摆在我眼前的是事实:缺少水分的坡地上的黄豆豆粒要比田埂上的豆粒要好得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父亲听了我的疑惑后,哈哈大笑:“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黄豆这种作物,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干旱,在缺少水分的坡地上,它们把根深深扎进土里,让叶子长得少,长得小,豆粒就饱满;而田埂上的黄豆,水分多,根就扎得浅黄豆秧就只长叶子不长果实了,即使结了豆子,也都是又小又瘪呢!两相比较起来,差别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