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在心口要常开,赞美请具体
日期:2020-05-10 01:50:33 作者:对对对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观澜君掐指一算,从今天晚上开始,将会有数不尽的孝子贤夫在朋友圈平台上,发布诸如“母亲快乐”、“妈,你辛苦了”等撩拨人神经语句

  没爹之前,每年母亲节到来时我也会发这些毫无营养鸡汤。但当我有了娃,陪着妻子坐了一次月子,又着她的头发日益稀少,每天瞪着黑眼圈时,如果再看到这类语句,我可能情绪失控:不是击掌夸赞,而是唾沫伺候。

爱在心口要常开,赞美请具体

  初中学的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有这么句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

  邹忌生活年代人们喜欢以“貌”取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颜控”。城北徐公是国内数一数二美男子,其美貌不输现在的胡歌吴亦凡流量明星

  邹忌里很清楚自己没有徐公好看,但是却获得了妻、妾、客三种人的极高称赞——您比徐公美。因此,邹忌对齐王有了以上的总结

  这个故事经典告诉我们:但凡是很高的赞扬,称赞方大多是从赞扬中占了便宜或者想要占便宜。

  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前者,你可能觉得她们辛苦,但是你认为赞扬就足以抵偿这种辛苦;后者,你要把她们送上十字架,让她们因为“伟大”而继续牺牲,甚至殉道。

  五四青年节时,B站发布了夸赞青年人视频后浪》,结果网上被许许多多的人吐槽调侃

  而过两天人民日报发布的400字小短文小学生案板学习一个月!网友孩子,你努力样子真美》却获得了无数读者的称赞和祝福

  这个对比给我们一点启示:不管针对哪个群体空泛的赞扬往往会招致反感

  对某个群体大肆表扬和夸赞,就是变相要求这个群体做出超过本职付出

  比如你说:“青少年是非常懂礼貌的,是会给别人让座的,是会随地捡垃圾的,是无私的,高尚的。”

  我想大多数脑子正常的青少年都想对你挥舞拳头:你要想表扬哪个人,就去表扬,不要用青少年集体来说事儿

  免得过两天某个青年就因为没有让座而被人骂到抑郁

  对一个群体进行道德绑架,其逻辑基础一般是这样的:

  1.鼓励某种少要回报、甚至不要回报的付出。

  2.将没有达到赞扬标准的那一部分人置于可能会被批评境地

  3.一旦有人达到赞扬标准,猛烈地赞扬。

  4.当更多人达到赞扬标准,则逐渐提高标准。

  然后开始1234循环

  母亲这个群体很特殊,她们无法转行辞职,也无法提出提升待遇的要求。一味地空泛夸赞,就是在捧杀。

  詹青云奇葩说里有一句话:“我妈妈牺牲自己成就了我,是不是有天我也要牺牲自己去成就我的孩子,那么这样一代一代成就着,到底成就过谁呢?”

  多少女孩在心里默想:"我不长大后成为了妈妈,嫁给了爸爸,生下一个自己。"

  片面的神化母亲,过分强调个人职能,不是赞扬,也不是侮辱,而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剥削与压榨。

  而最后的结果是,母亲在痛苦,孩子也在痛苦。

  即使是我们的父母,也需要子女关切的目光和温暖的问候。

  在朋友圈对母亲空泛的夸奖,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作秀,顶多是给外人看的一个人设,其实并没有对父母做什么。有的父母甚至压根看不到。

  母亲节时,夸人一定要夸具体点、实在点,不要只给人家戴高帽。因为前者更多的是表达我们真诚的感谢,而后者则偏向于贪婪地所求。

  比如你夸老师:

  前者:老师们辛苦了,常常改教案备课到深夜,关注班上同学的动态胜过自己,想着法子肯定优秀的同学,鼓励进步的同学,鞭策落后的同学,为整个班集体操碎了心,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Ta真是一个伟大的、受人爱戴的人。

  后者:老师真伟大。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二者对比起来,分别会有什么感觉?

  夸具体实在了,从一些事情中可以看出,Ta的确是做了很多暖人的事情,前因后果不差你手指多按几次键盘,更加能体现一种真情流露,这样的温暖才能感染更多的人。

  夸空泛淡薄了,更像是一种客套和应付,甚至言不由衷,显得人情感匮乏,毫无诚意。

  母亲节到了,具体实在地夸赞母亲,是承认她付出多、操心多、辛苦多,是为了让她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但最有诚意地还是力所能及地为她多分担一点重任。

  希望 X 女士永远不要被“母亲”这个标签所累,她应该开心的做自己,尽情的享受作为一个女性的爱与美,最后分点盈余来扮演我的母亲。节日快乐,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在心口要常开,赞美请具体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