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是一部由松太加执导,容中尔甲 / 尼玛颂宋 / 赛却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拉姜色》影评(一):阿拉姜色走起来
我在这里面看到的重点不是信仰,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承诺。其实坚守承诺也未尝不是一种信仰!在各自的坚守里,被感动被融化虽然需要时间,但这种存在相比我最近看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提到的世界万物是“随机不确定”的存在,这份沉重绝对不是薛定谔的猫!我的推荐是去电影院特别是百丽宫领悟一次何谓“阿拉姜色!”
难得的好片 ,值得推荐 !特别喜欢里面的男主 ,容中尔甲老师 ,典型的康巴汉子! 希望中国能多出一些这样有质量的电影!少一些无厘头式的肥皂剧,太多电影没正能量,没灵魂,演员演技太烂,完全是愚弄观众! 阿拉姜色的音乐很有特色,取景取得很好,有些景色让人震撼!其余灯光设计,影响效果都非常棒!难得的好片!力荐!
《阿拉姜色》影评(三):不懂
一开始对俄玛和诺儿吾的反应很是不解,随着剧情的开展了解到背后的原因(涉嫌剧透不做赘述,但是还是不赞同吧)。 很是敬佩容尔基,在了解了所有的事情之后依旧能代替俄玛走完朝圣路,依旧能代替俄玛好好对待诺儿吾,这个男人我服气。。。 风景和阿拉姜色那首歌还是不错的,一家人唱那首歌喝酒的时候大概是这部片子最温情的部分了吧。
《阿拉姜色》影评(四):记录(一)
开篇女人查出绝症,男人匆匆走来不小心被摩托车撞倒又马上爬起,女人突然大哭——让我入戏的第一个细节。
男人与死后的女人共度的最后一晚,男人把她与前夫照片拿出帐篷——实在是可爱又心酸。
撕开又粘合,此后围绕照片做了很多细节。
松太加:规避对西藏的图片式表达,以及朝圣等文化符号的泛滥。而是专注人与人的关系。
《阿拉姜色》影评(五):阿拉姜色
与其说朝拜,不如说是内心的一种坚持和信仰。与实际生活无关的感性追逐表面看似略显矫作,实则也是意识形态的展现。我不否认其无利性,但我更偏重其影响性。就好似一部影视作品能带给观众有所启示性的东西,那它就是被接受的,与修不修公路鼓吹不鼓吹这种行为无关。导演给人一种沉静内敛之感,少了些浮躁,作品就是第二张脸,感情细腻真挚,比快时尚的影片好了太多,更适合心静的人观看。
这是我看到的短评点赞排名前三的,我特么的好想哭,信仰千年不及商品社会几十年,最让人想哭的是点赞几百,人性永远不变,和信仰什么无关。
我看到的不是朝拜,不是父亲扯开原配夫妻照片的自私,不是儿子的浑不吝,不是母亲近乎偏激的固执,而是父亲帮妻子完成夙愿,而是儿子看见小毛驴失去妈妈的眼泪,而是母亲对前夫对丈夫对儿子的爱,这里面有他妈国家什么事,有公路什么事,真是服了。
《阿拉姜色》影评(七):一部让人默默流泪的电影
一部让人默默流泪的电影。让人心疼的罗尔基和诺尔吾终究融合为一个家庭。两段婚姻撕裂成两半的女人的心,临终选择了孩子的生身父亲。罗尔基愤然撕开的黑白结婚照,他一次次被它打败,它像一粒火石燃烧和刺痛罗尔基的心,却在诺尔吾心中种下了坚强的种子。罗尔基看着只有自己记挂的彩色结婚照泪如雨下。那些曾让我们嘲笑的信仰、爱情、誓言都拥有如此坚韧的生命力。这是藏族人的藏族电影,而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藏族。
《阿拉姜色》影评(八):在路上
我最终还是没忍住眼泪。影片不文艺,也没有壮丽的西藏景色,却有着真挚的情感。从女主人公执意要磕长头去拉萨朝拜开始,前夫与现任老公,自己的亲生儿子与继父之间,随着影片推进,相互之间人物关系和彼此的情感渐渐表现出来。心爱的女人将死,托付给他的是他打心底里曾经不认可的儿子,还有女人要去拉萨的真实想法。听到了,接受了,心爱的女人也在早上去世了。他跃入冰冷的湖水,发疯似的寻找儿子,儿子和他冰冷的隔阂在此时也开始消融了。
《阿拉姜色》影评(九):三人行
昨晚看了《阿拉姜色》的点映,影片实实在在超出了我的预期,原先带着某种猎奇和想要看路上风光的心理,在一长段缓慢的情节推进后,开始进入人物的内心,沿途的风景倒成了陪衬,可以说观影是排除杂念的一个过程,让你去专注于人与人的情感,这一点与《冈仁波齐》很是不同,所以它更是一段内心苦苦跋涉的心灵之旅。 一个重组家庭,三个人,一段人生路......它让我想起贾樟柯导演《山河故人》里的那句台词: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阿拉姜色》影评(十):让人欲罢不能的平淡
印象中藏族的电影应该是简单的,平铺直叙的。自己感觉藏族的生活也应该是如此的。但这部电影在平淡如水中感受到隽永的亲情和友情,在看《八月照相馆》时的感觉有重现了,我曾想国内拍不出这样的片子,但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影片还展现了宗教的力量,它左右着生活观念的底线。这比《八月照相馆》更加深刻。影片在缓缓的叙述中展现出对生活,对生命的无比眷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影片最后的镜头爸爸给儿子剪头发,爸爸的泪水滴落在儿子的衣服上,这一刻我也忍不住眼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