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在世界各国中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由于国家的差异,人们对于爱情的观念也不一样,正是由于爱情是多元化的,所以在各个国家出版的文学作品上,记录爱情故事也是不大相同的。
《西厢记》中,张生于普就是巧遇莺莺,正是因为巧遇,才使得他们二人的邂逅是一种浪漫的幸福,对于这种幸福,男女主人公才想要打破清规戒律,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和彼此在一起,为了这种理想,虽然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但是他们却从不屈服,依然茁壮成长。《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如此,他们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场合下见面,并且相互产生情意,一见钟情往往比日久生情更加猛烈一些,毕竟相思能够成疾,所以一见钟情更能体现出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向往的心情。
也正是因为偶像剧似的开头,令读者心之向往,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可以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爱人。
不论是《西厢记》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哪个作品,在讲述故事情节方面,都是跌宕起伏的,主人公都是经历千辛万苦才最终在一起的。在《西厢记》中,有孙飞虎、郑恒等反面人物来反对主人公的婚姻。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巴里斯作为反面人物,反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这些反面人物的出现,更加反衬出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
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乳温氏朱丽叶的奶妈,她是一个善良的妇人,也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人的相见做出过努力,尽管故事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因为男女主人公这两个人,两家的父母消除了恩怨,并为他们造了一座金像,用来祭奠他们两个人的爱情。
这两个作品的结尾,说明了在作者的心中,尽管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但终究还是一个较为美满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故事是现实的,男女主人公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人格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他们的爱情是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有谈何容易?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在他们冲破这种束缚的时候,才会被撞得头破血流,但是,作者在结尾的时候,还是写世人接受了他们的爱情,他们也算是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吧!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两部作品中有着相似之处,是因为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都有着压迫和剥削,而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深深地痛恨着这种压迫,所以在这两位作者写下的作品中,都想要反抗当时的社会,想要解放人们的思想,追求着理想化的爱情,所以在《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对于《西厢记》,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语言上有着极大的特色,作者吸收了传统诗词、民间文学中的很多精华部分,所以使整个作品中的文学出现了升华,诗情画意、郎情妾意一跃纸上,更限制人们称赞《西厢记》的语言为“花间美人”,这更是对王实甫语言艺术的一种赞美,那种文学的意境和韵味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于语言的描写,虽然不同于《西厢记》,但是语言中夹杂着很多哲理性或者知识性的文字,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理性和精神的升华,相较于《西厢记》而言,《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于内容写得更加充实,让读者一看便知道其中的深意。
读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对于《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作品之间的爱情观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得不说,中西方的爱情观念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西方经过文艺复兴,人们开始逐渐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是在中国,人们受着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只是拥有着想要改变的心态,并不敢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不过,现在的人们都可以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