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观,冯煦的激赏可谓无以复加,他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如此点评道: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按照这评语,一般人填词是凭着才华,因为写词成为词人,而秦观可大不相同,他就是一部行走的人形填词机,因为天生词心而自动填词,因为自己是货真价实的词人,所以才填词。
不仅如此,人家冯煦而说了,秦观这样的天纵之人,其填词的本领属于“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旁人想学都学不来。
秦观,真有这么厉害吗?
且看他的一曲《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的填词才华毋庸置疑,历代许多词家,当中不乏生就火眼金睛者,不可能不注意到他,对于秦观词作的注解,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了。
传统注解中,比如《唐宋词鉴赏辞典》,对于秦观这首《浣溪沙》,认为其上片描写室内情景,下片则是写室外所见,一内一外,由内而外,内外兼顾,整首词作流畅自然。
按照这样的结构分析,女主人公清早起床,感受到了春天淡淡的寒意,这才发觉是一个阴天,不由心生不爽。
是啊,春天就该是春天明媚的样子,不然踏春怎么办,赏花又如何说,人不封人天封人,这是摆明不让本姑娘出门好好玩耍了吗?
不爽归不爽,面对着阴暗的天气,感受着这虽在春天却如处深秋的萧瑟,女主人公也只能收起山花烂漫的心思,无聊地将眼光转到屋内的画屏上。
果然,天气比她想的还要糟糕,不仅阴暗沉郁,还飘起了丝丝细雨,这密密如线的雨丝遮天遮地遮空气,就算她有飞花似的轻梦,又能如何呢?
如此,整首词作表达一个古代女子的闲愁淡绪,全篇仅仅一个愁字,却把愁怨的感觉从头弥散到尾,甚至弥散出词外,让阅读词作的人也感同身受,体会到丝丝愁意。
秦观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写愁,却不写为什么愁,也没有将愁写得撕心裂肺,而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却又似剪不断理还乱这么实话实说,而是在一幕幕景象中,移步换景,不知不觉中让读者自己体会到这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