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教育就等同于分数,分数也等同于教育。分数被无限放大,而教育又被无限缩小,这样,分数也就成了教育的全部。殊不知,在教育的词典里,教育本与分数无关。那么,教育究竟应让学生学会些什么呢?
一、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尊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本,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要从小就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植下自尊的种子,悉心呵护,使其在适宜的土壤、温度中慢慢生根、发芽,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长为一棵自尊的参天大树,在每个学生心间开花结果。
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仅能够做到做好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因为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在各方面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人。相反,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进则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退则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这样一个胜亦骄,败亦馁的人,即使分数考得再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考试机器而已。
二、让学生学会宽容。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做人的第一要义,高山宽容了每一颗石子,才成就了其巍峨;大海宽容了每一朵浪花,才成就了其壮阔。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从小就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而不是学会分厘必争,睚眦必报。一旦学生拥有了一种吞吐日月的胸怀,铸就了宽容的品格,那么等他们长大步入社会后,又何愁我们的社会不和谐呢?
学会宽容不是要求我们“以德报怨”,更不是“以怨报德”,宽容的人应该能做到“以直报怨”,任何事情都能凭公理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会走极端。要让学生学会宽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拥有天空般的情怀。在自己的教育行走中,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呢?让犯错误的学生在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爱的温度,爱的力量,从而下定决心,坚决改正错误,并从中学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人。
当然,宽容并不是对学生无原则地纵容与迁就。宽容应如春风,虽轻柔,但可以摧毁坚冰;宽容应如水滴,虽弱小,但隐藏着穿石的力量;宽容应如阳光,虽温暖,但有时也如火般炙热。
三、让学生学会悲悯。天空因悲悯而时常会下雨,人生因悲悯而时常会流泪。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也要有一颗“琴心”,学会一个人躲在漆黑的角落里偷偷地哭泣,也许是为在街上见到的那个乞讨者悲惨的境遇,也许是为了自己无辜死去的心爱的小狗,也许只是为了在秋日的阳光下从树上悄然飘落的那枚黄叶。
一个悲悯的人注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我不喜欢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强,不喜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貌似勇敢 ,我欣赏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为了一只被埋在废墟里的猫而奋力营救的台湾救援队对生命的珍视,欣赏苏东坡的那首“勾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诗句,从中感受他那柔软的心地。这首小诗与他的那首著名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情怀水乳交融,共同铸就了他伟大的人格精神,千载而下,堪与日月争辉。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自尊、宽容和悲悯三者相互支撑,相互生成,共同建构起一个人健全人格的精神大厦,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饱蘸情感的笔书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最本真的色彩,也是我们的教育应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