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第七节课学校召开初三家长会。因为开会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班主任要针对中考形势和本班情况做整体分析,留给每位任课教师的发言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我的发言内容概括为两个关键词:“关注”和“读书”。希望家长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通过观察和与孩子交谈、偶尔检查作业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而不是只关注每次考试的成绩。孩子的学习状态好了,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习自然就会进步。我所说的“读书”,主要是指课外阅读。一方面明年的中考取消了现代文课内阅读,扩大课外阅读的内容,需要学生平时积累一定的课外阅读经验。另外从作文的角度,也需要学生不断阅读,丰富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升思想认识。建议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并及时做读书笔记。
一位家长认为她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偶尔读了一个关于UFO的故事,内心十分恐惧,对自己和家人很担心,每天和妈妈睡在一起。我问她是通过什么认定孩子有问题的。她说,孩子做事习惯于歪头,一个人睡觉害怕。我问她,这些有没有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她说,好像影响不大,但自己很担心。妈妈说话时脸上的表情显得十分焦虑而又充满不安,说话的声音也一直是颤颤的。我意识到,妈妈的担心与焦虑可能加重了问题本身。这个学生平时是一个头脑很聪明,但也很有些个性的孩子。对事情,他总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而且不容易扭转,与性格有关。最近,学习是有些下降,但也未发现有什么异常表现。青春期的孩子对那些神秘事物往往容易入迷甚至想入非非,这也是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索,并非坏事。打消孩子的疑虑,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更充分地去了解所迷惑的事物,知道的多了,迷惑就会减少。另一面,我也建议妈妈降低自己的焦虑,充分地信任孩子,多给他一些积极的暗示。孩子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我们大人担心出来的,对问题的过于关注反而会加剧问题。孩子本身是很优秀的,多鼓励他的闪光面,淡化不良影响。孩子的自信提高了,他关注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我答应这位妈妈明天找时间和这个学生聊聊,给予他一些可能的帮助。临走,向她推荐了张文质先生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长很感激!
另一位家长是上周与我见过面的范新雨妈妈。上一次见面,她也是心急火燎,对孩子的状况也表现得很焦虑。她的孩子是这学期初新转过来的,面对新的学校、生疏的老师和同学,孩子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下来的。显然,我们的家长太着急了!经过一番交流后,这位家长理解了孩子的状况,听取了我的一些建议。之后的一周多,这个学生作业由潦草到工整,上课听讲和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这次检测考了93分。再见面,这位妈妈的精神面貌改变许多,看上去神采奕奕,对孩子很有信心,一面又对我表达感谢。我赞许了妈妈主动配合和有效改变,相互间又针对这个孩子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交谈持续到放学后,大家愉快告别。
两位不同的妈妈,造就两个不同的孩子。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与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事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