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德上人
只有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才能体会生与死的无常变化,才能在死之中体会一切都带不去,一切皆不可得,一切皆是梦幻泡影。这不是空道理,而是经过自己生与死的亲身体验,只有经过亲身体验的人,才会知道生死的无奈与残酷无情。只有在亲身经历生与死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知道不生不死的可贵,才能从生死之中体会不生不死的知觉性。唯有知觉性才是永恒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真正自我。只有见到真正自我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不生不死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了脱生死的人。因为这个见性认可灵知不着相的人,已经见到了不生不灭的真性真我。生生灭灭是虚妄的幻相假相,不生不灭的佛性灵知,才是真正永恒不生不灭的自己。这个生生灭灭的幻身幻心,是由不生不灭的性变现的一种幻相。你着相就认为有生有死、有来有去,你若能见到不生不灭的性,就会明白在生生灭灭之中,佛性是不生不灭的。
能说又能行才算是真修行。如果只是说空理而自己做不到,这不算是真正的善知识;如果不会说但能落实做到,这就是真正的明白人;如果既能说又能落实做到,这就是真正的法师善知识。一个真正的法师,首先要知法、得法、体会实践法,把自己亲身体会实践之中的心得体会讲述出来,都是自己真实不虚的心得体会,没有一点理论知识的东西,全是自己亲身实践体验的真实实际。这样的法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能符合现实人生生活,没有空洞的理论,别人听了之后都能得真实的受用。如果一个法师只是说别人的东西,自己没有一点亲身体验,一个自己都没有得到受用的空道理,能帮助别人得到真实的利益吗?自己都不能落实做到,道理讲得再好有什么用处呢?真正的善知识并不是只靠言语、口头文字说法。他的一举一动、每一个思想行为,都是在表法的。有智慧的人,会从善知识的言语思想行为之中,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从中体会善知识的每个思想行为都在法界体性之中,都由性体而随缘妙用的一切思想心念。
圆融的佛法就是要达到体用不二、性相一如、空有平等、理事圆融。这不是讲道理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达到圆融的目的。如果只是在空洞的理论上转圈或者是在事相上边转圈圈,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圆融。只有落实在一切的事相之中,把理体空性平等显现出来,才算是真正的理事圆融。理事圆融就是要把自己已经明白的道理,落实在自己的一切现实生活事相之中,在一切事相之中见性知空不着相,时时保持了了常知。只有时时不离灵知不着相,达到心空无我不执着,才能真正达到理事圆融,不是说理讲理,而是把理应用在事相之中。
去除习气执着,就像一件穿脏了的衣服,虽然不再穿,不再增加新的污垢,但已经穿脏了的污垢依然存在,只有经过洗涤之后,衣服上的污垢才能去除。这个道理就是说,你虽然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心中不再受外界的污染,但你八识田里边存下的习气执着毛病,不经过磨练是无法去除干净的。这也就是说从道理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性与诸佛性体用无二无别,但如果不经过苦修苦练苦磨,一切众生的执着习气毛病依然还是存在。虽然道理上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在遇事妙用身心时,诸佛与一切众生的用心却有天地之差别。这个道理就如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磨加工,是无法成为一个精美的玉器。众生虽有佛性,性体与诸佛虽然无二无别,但一切众生如果不经过修行,没有消除一切的业障习气,是无法达到诸佛的境界。只要自己的心中有一丝一毫的执着,就无法达到安详自在解脱的境界,安详自在解脱必须要建立在对一切事物没有丝毫的执着。
修行做人就是要保证自己的正确知见与正确的心态。也就是说自己在身体有病的时候,要明白自己的法身是无病的,在有病的时候能保持一个无病的心,这就是心理健康;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要经常体会有病、有苦、有难的感觉,通过这个反过来思维,可以增加自己的慈悲心与同体大悲心,通过自己对病苦、老苦、死苦的亲身体验,可以对万类的众生生起一种要救度、要帮助的怜悯心。换位思考,变一个心态思维,是调整平衡自己心态的一个最有效方法。自己不喜欢接受的事情,一切众生一定也不喜欢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切众生也会贪恋不舍,要将自心比人心,将人心比自心,换位思考,千万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想问题,要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为别人设想、为别人打算、为别人操心、为别人起心动念,千万不能为了自己的我我我动心念,更不能为了自我的利益追求贪恋,要为了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而随缘妙用身心。这样的做人、这样的心态,永远是不会有痛苦烦恼。没有私心不为我,平等慈悲为了众生,就是调整自己心态的最好良药,也是消除业障习气、了脱生死的最最实用的方法,一个不为了自我,永远不执着的人,心态永远是平衡的。
修行一世,在要临命终时能保证自己解脱成佛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明明白白的知道,都是佛性灵知所显现的幻影,只有安住自己了了的空心灵知,对一切的觉受病魔、痛苦难过,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心中只有空净无一物的了了常知,无论什么境界,什么情况出现,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清净本性了了灵知,这就是最高、最圆满、最快速的成就方法,是一步到位,一下子证到法身,不在报化身上转圈圈;二是由自己的定力见到报身,与光明身合上去,当下即证报身,这必须要有禅定功夫的人才能达到;第三种是在临命终时,身体难过病苦,在自己承受最大病苦的当下,不能达到心空了了常知,也无法亲见诸佛的报身,心中充满了难过难受,只有用心来对治,也就是念佛,这是对很多人实用的方法。这个原理就是心中有佛,必然见佛。因为心即是佛,佛即心啊!为何心不见佛呢?因为自己着相没有佛,不能见佛。想佛念佛是因,见佛成佛必然是果。果由因生,因必有果,因果同时,这就是念佛成佛的真理实际。在你临命终时,如果心不能空净,除了念佛还有什么办法呢?
佛法不但能让人见性解脱成佛,对于世间法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佛法包括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这两种法相互通融,贯通融会在一起。世间法修到最究竟处,即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达到圆满无碍的地步,即能随缘妙用圆融世间法。也可以说,出世间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里边含有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的一个鲜明不同处,即是菩提心。菩提心也可以说起心动念为了众生,自私自利即是世间法。佛性是平等无二无别,只是用心不同,才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之差别。如果你修行佛法没有发菩提心,也就是起心动念为了自私自利的我,无论你自己怎么再苦修,修行得再好、再有成绩,也是世间法;如果你修行已经发了菩提心,并且落实菩提心,也就是做到没有私心不为我,平等慈悲为了众生,你无论怎么修行都是一个真正修行解脱道的人,也就是你已经具备修行出世间法的人。无论你是修世间法或是修出世间法,你的佛性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但由于起心动念不一样,才会有了义和不了义,也就是人天道与解脱道之差别。在你明白了佛性平等的基础之上,一定要真发菩提心、落实菩提心,才能成就解脱的佛道。因为佛道是用菩提心而圆满成功的,只有具备菩提心才能决定成佛。
修行离不开两大因素,第一是理体空性,也就是明白道理;第二是事相妙有,也就是随缘妙用身心。一般堕落修不上去的人,皆是因为执着于事相,在事相上边转圈圈,没有一个能够修成无上的解脱道。只有从理体空性之中明了通达不着相的人、时时明理见理证理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自在解脱。自己修行一定要十分谨慎注意,所有造恶堕落的人,都是因为在事相上边转圈圈。,由虚幻的事相堕落下去的。因为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因为着相执着,在事相上产生爱憎取舍分别之幻心,由生灭的幻心创造出虚幻的生死轮回。因为着幻相,就把虚幻的生死轮回当成是真实的,才有众生的六道轮回之痛苦,如果能在当下明理见性不着相,不被一切的幻相障碍自己的清净心,自己的清净法身无相无一物,只是了了常知,了了常知没有一点东西,怎么会有生死轮回之痛苦呢?一切的生死轮回,正是因着相转圈圈的我我我虚妄造成。只有明理证空性的见性之人,才会当下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着相如如不动的灵知真心,即是真正佛出世啊!
在你还没有大彻大悟之前,千万不要轻而易举的相信自己的我我我,你自己的我我我的心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主观主义的错误产物,你的我我我的每一个思想念头,都是在造生死轮回的业因。你相信了自己的心的意思,就等于自己心甘情愿的跟着魔鬼跑,你就上了魔鬼自我意思的当,成了魔鬼的俘虏。只有不相信自我的意思,如理如法的做人,才是人生的正确之路。什么是如理如法呢?也就是事事都不执着自我的主观意思,而是客观的面对。换句话说,无论自己怎么样的起心动念,都要有事实依据,不能夹杂自我的意思,不要认为自我是对的,要切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无论自己怎么起心动念,都要建立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之上。决定不能轻而易举的妄动自我的思想意思,自己就不会犯下缺点错误。自己的很多缺点习气毛病,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明白,自己认为自己行,自己认为自己有理正确,自己认为自己总比别人高明,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能、比别人强,总想出人头地,遇事总爱显示自己、证明自己的聪明伶俐,自己已经造下了很大的恶业,自己还得意洋洋,这就是一个傲慢自大、自以为是的人,经常犯下的缺点习气毛病。这个傲慢自大的人,总是喜欢动自我意思,喜欢按照自我的思想意思度过自己的一生,一生犯下无量无边的错误自己还不知道。
一个有智慧的人,生活在一个踏实的世界里。这个有智慧的人,明白一切皆是缘起性空不可得。他既不会有任何的希望心,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失望心;不会有任何的求得心,也不会为了失去什么产生烦恼。这个明白人懂得,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幻相,只管随缘用,不必为了虚幻的假相动心思,更不为了虚幻的泡影造业受报。这个明白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来临,都能泰然处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界出现,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无论出现什么果报来临,他都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且从他的一切果报中体会一般人体会不出来的真理与体验。因为这个具有般若智慧的人,能细心观察一个细微的小节,时时不放过自己的每一个时空点,能在自己的每一个时空点上,觉悟自己、升华别人,也就是自利而利他。一个着相执着严重的人,妄求多、贪心多、私心多、烦恼多、傲慢多、狡猾多,希望心多失望心也随之增多。这个没有智慧的人,生活在一个自己设定的自欺自骗的小圈圈里,处处都是以自我的意思为出发点,不论自己的意思正确不正确,只要是自己的意思就是好的、就是正确的,用自我的意思希望会得到什么,结果现实并不像自己想象那个样子,心中又大失所望。这就是一个愚痴的人,一生为了自我、执着自我,反而又被自我欺骗了一辈子,自己还心甘情愿的受自己的欺骗,这就是迷人被骗不知骗,有我造业不认错啊!
就算自己已经证到根本智空性慧,如果不能随缘妙用后得智,无论怎么样的苦修也不能成佛。因为佛是具有大圆满智慧的慈悲人。你只是注重根本智,不能妙用后得智或者错误的运用后得智,都不能成就大圆满、大智慧。圆满的解脱大智慧,必须要建立在既证根本智空性慧,又能随缘妙用同体大悲心。只是证空性,缺乏同体大悲心,是无法成就佛道的;相反,经常妙用慈悲的心,不明白空性不可得之理体,就会事事产生障碍,也不能成就大圆满的般若大智慧。必须要达到悲智双运、体用不二,才能解脱。根本智是空性无一物的灵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是了了常知,是没有任何心念意思,只是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清楚明白知道而已,没有任何思想心念。所有的思想心念意思都是后得智,也就是随缘由灵知佛性所起的妙用。这个妙用必须要建立在没有私心不为我、平等慈悲为众生的基础之上。无论自己怎么样的起心动念,反正都不是为了自我,更不是执着自我的意思,而是实事求是、如实如理如法的妙用身心、妙用思想、妙用心念,为了法界众生工作,没有一念是为了自我的心念冒出来。因为已经证到根本智的人,已经明了通达无我的真理。既然无我,为何还要为根本就没有我的妄我假我动妄心妄念呢?根本就没有我,为何还要为了没有我的我我我生烦恼造业障呢?根本没有我,是谁要生死轮回、谁要消除烦恼业障习气呢?
一个自私自利为了自我的人,每一个心念都要自我的利益好处,思维、贪恋、执着、计较个人的得失,一生都是为了自我的私利拼搏忙碌;一个发了菩提心无私无我的人,恰恰相反,他的每一个心念都是为了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好处而起心动念,他不会为了自我动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就算有个念头想我,一定也是为了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他可以把握好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让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念头,都是为了法界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工作,为了能让一切众生都能觉悟成佛而工作;他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为了法界众生而生而灭,每一次的生命都是为了法界的一切众生而示现表演,他不会为了自我的好处私利动一个念头。因为这个无私无我的人,已经彻底明白通达无我不可得的空性真理,一个明理证空性的无我之人,怎么会有自私自利的私心冒出来呢?
法身都是一样的,佛性是平等的,一真法界是没有差别的,但自己所起心动念的目的不同,就会产生诸佛菩萨与六道众生的很大差别,在差别的心念思想之中,清净佛性是平等又平等,只因众生着相不见性,才会有差别的心念冒出来。众生着相有我,才会想着法子为了自我的私利好处,因为有我有私心,才会产生无量无边的烦恼业障习气。一切的业障习气毛病,都是因为自私自利的我我我而产生。一个着相有我有执着的迷人,怎么再说也无法让他真正解脱。只有真正无私无我的人,才能达到清净自在解脱的地步。要求解脱,必须要放下自我一切的执着私心。
一切众生都具有善恶两种因素,如果自己的心往善的一方面,自己的人生就会升华超越;如果自己的心向往恶的方面,自己的人生就会黑暗堕落。善的一方面是本性具足、本有的,根本不用外求,正所谓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每一个人的同体大悲心,不是修出来的,更不是从外边寻找来的,也不是别人给加持的,而是自己本有本具本能的慈悲。所以妙用同体大悲心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这更是自己人生份内的事。为什么同体大悲心受到障碍呢?原因是自私自利的贪欲傲慢,一时掩盖了自己的同体大悲心,也就是说纯善的一面被自己自私自利的错误障碍了。我们了解、明了通达善是我们本性本具本有的本能慈悲,而恶并不是我们本性具有的东西,是因为着相执迷,把自己迷昏了头脑,使自己错误的认为有个我,为了自我的利益、为了自我的自由享受快乐,而牺牲别人的利益,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利。自我错误邪恶的一方面,是着相执着才产生的幻心幻相,并不是真的有恶业习气存在,只是自己在执着不舍、不放、不空时,心中才会有一些不良的恶习气冒出来。恶的习气就如同早上的露水一样,被太阳一照,即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切的罪恶习气,用空性慧一照,所有的恶习当体即化空,根本就没有什么罪恶的业习存在。只是因为自己着相执幻当真,才会有一时虚幻的罪恶业障习气,若能化空身心不着幻相,一切罪性当体即空。
一个把身口意供养诸佛与众生的人,自己已经把自我的生命全部供养了众生,自己就是再想找回一个我也找不到了。因为自己的我我我已经不存在了,自己已经是属于诸佛与众生的人,不再属于自己的我我我。一个不想舍、不想放的贪心人,口说身口意已经化空,但事情一来,照样还是我行我素,完全是按照自我的意思行事,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我我我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执着有我有私心的人,无论怎么样起心动念,总是离不开自我的意思。一动念就是主观主义的我放在第一位,一切的起心动念先把自己的我我我放在自己的第一念;总想让所有人都要听我的指挥、接受我的安排;总是以自我说了算,有一点不如自我的意思,自己心中的我我我就不开心、不高兴、闹情绪,不舒服。反正自己的心无论怎么想,都要把自我的主见、主观意思放在首位,总认为自我永远都是对的,有一点不如自我的意,马上就要争斗辩解或者心中不服气,总是认为自己的我总是有理、总是对头、总是正确的。受到别人的批评,自己的我心中还有不甘心、不情愿、不服气、不高兴、有冤屈、有自己要辩解的内情。总而言之,自己心中的我我我,总是想按自我设定的圈圈套套行事,自己的人生观与是非观总是以自我的意思来划分。这个众生牢不可破的我我我,就是生死轮回痛苦烦恼的祸根,只要自己心中忘不了、放不下我我我,这个人必定烦恼。
要时刻警惕自己,自己的愿力越大,业力就会越大。自己的愿力往往抵不过业力,自己的智慧度不了自己的愚痴,自己的善心争不过恶心,自己的同体大悲心战胜不了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心,自己低下心、诚敬心战胜不了自己的贡高我慢心,自己空性无法降服自己喜欢着相的我我我,自己直心经常被狡猾奸诈牵着鼻子跑,自己虽然已经发起菩提心,但无法超越烦恼执着心的障碍。总而言之,自己心中的佛无法战胜自己心中的魔,总是佛弱魔强,魔王的我我我总是在自己心中占上风,自己无法达到时时刻刻不着相,心空无我常灵知。
以上简单的说明,每一个人都会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行为观察分析得明明白白。通过很多堕落下去的修行人,可以清楚的看清自己心中的魔王严重得很,自己的愿力往往无法战胜自己心中的情执业力。一个执着情执、私心重、牵挂计较重的业障人,就无法按照自己的愿力行事,只随着自己的业力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亲身体会的事实。如果自己的愿力大过业力、佛力大过魔力、智慧大过愚痴、善心大过恶心、菩提心胜过自私自利的心,这个人虽是凡夫,已经进入了圣贤的行列。这个虽是凡夫即入圣位的人,即是真正乘愿再来的人。这个人能说到行到、落实做到,决定不会自己欺骗自己的良心,更不会背叛自己的誓愿,一定会按自己的愿力做事做人。过一个真正圆满无私无我的人生,决定不会口中说佛话,心中做的是魔事。理上讲的像是佛,做事来是恶魔,道理一听就明白,事情一来不当家。口是心非狡猾多变,就是自私自利人的拿手好戏。
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有了名声的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利益财富。因为名与利是双胞胎,名与利是互相关联的。所以一般世间人求名的背后,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利益的贪求欲望,在自己利益财富多到一定程度,自然也会有一定的知名度,受到别人的重视。名声可以让人名闻,利益可以让人使用钱财方便,保护自己的私利自由与尊贵。世间的一般人,没有几个能真正放舍名闻利养的机会,总是想尽一切方式方法寻求名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虚荣、虚伪面子心。名利情是世间法谁也离不了的东西,名利情是很多人拼命追求、不舍不放、视为宝贝的好东西。
对于一个真正要修行解脱道的人来说,首先要把以上的知见彻底转变过来,要视名闻利养情执为恶魔、为毒素,要远离远离再远离。只要心中靠近一点,就会被名闻利养情执粘黏上去,再想脱身也脱不开。因为自己心中有喜欢贪恋、喜欢追求的欲望,一旦遇到名利情摆在自己的面前,没有几个人能超越突破这一难关。只有采取远离回避的方式,暂时离开名利情对自己的心理伤害,一旦从自己心中彻底放下名利情,对名利情真的不动心、真的不再有丝毫的喜欢贪恋,再来面对名利情时,名利情全部升华成佛性的妙用,成为利益众生、救度众生的资粮,自己不但不会被名利情危害,还会把一切众生从名利情的束缚困惑之中救度出来。
修行的过程是先具备好心善心,再升华到出离心,由出离心再发菩提心,由菩提心的落实而妙用慈悲心,由真实的慈悲心再妙用平等智具有同体大悲心,在平等同体大慈悲心的基础上再体现出清净心、自在心、解脱心,最后回归般若里边去,再由般若大智慧随缘妙用心,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叫心空无我不着相,平等慈悲为众生,真正达到圆满无碍的境地。清净的佛心要经过心念的提升、超越、升华,最后才能达到清净自在圆满的境界。从性体上来讲,可以一下子一步到位,不落阶级与次第,但在落实实践之中,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准确落实做到,才能达到最后的圆满自在清净解脱。道理可以顿悟,一下子可以顿悟见性成佛。这只能成就一个理性佛,但不是事相上的果地圆满佛。要成就究竟圆满的果地佛,必须要经过事相上的磨练修行,消除自己的一切习气毛病,真正达到体用不二、理事圆融,才能够成就圆满的果地佛。这就是理可以顿悟,事必须要渐修,顿悟不能离开渐修,渐修必然能够一下子顿悟。顿渐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离开顿悟不能见性,虽然见性不去习气也不可以。只有见性去除习气,破除一切的执着,才是真正的圆满修行之正道。偏执在哪一边转圈圈,都不是真正的圆满修行之法。
最平常的话,就是人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话,也是最最最重要的话,这一句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话,就是千万不要空过一分一秒,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当当下下把握好自己的心,让自己的每一个心念都要不出差错,都能正确圆满的处理每一个事务,让自己面对的每一个动点、每一个念头都能恰到好处妙用准确。也就是说,让自己的妙用心念既不执着有,更不执着于空,要在空与有之间、体与用之间、相与性之间、人与我之间、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之间,出入自在,无粘无缚。以上这些常说常讲的平常话,听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更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但这些话对于我们的实修实证实践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千万不能当耳旁风。认为一听就明白,听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是一种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要认真细致分析其内容义理,认真实际地落实,真正做到体用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