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轻的同行问我:
“我听了不同的老师讲相同的课,有一个困惑:为什么讲相同内容的课,我说的是课件是一个,讲的话几乎一样,可是有的老师讲学员就认认真真听,而有的老师讲,学员就溜号,在下面该干啥不干啥,不该干啥就干啥呢?”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说话声音完全一样的。我所说的说话声音不一样,是指说话的音速、音准、音量、音调、停顿和重音等的不同。好的声音会营造一个场,置身这个场里,人就会被吸引、感动、引领、激励、共鸣,甚至征服。
“一个老师讲课,没有场,勿宁死。”
当然这句话中的“场”,包含多种因素,但声音是必要的占比最高的构成因素。当然,千万别把这句话当真,因为经不起推敲,我写在这里主要是想突出地表达我的一点感受。
美国心理学家梅赫拉米恩提出一个著名的梅赫拉米恩法则:沟通是有7%的语言,38%的声音和55%的表情动作所构成的。按照这一原则,声音在沟通时占了超过1/3的影响力。相同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声音表现,就会带给对方不同的感受。善用自己声音的特色,将有效强化沟通的说服力。
所以,学习音速,音准,音量,音调、停顿和加重等不同比例所组成的说话方式,就会改变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因此注意说话的声音,才能让你的沟通更具有魅力。
说好话,要练习音速。通常来说,一般人一分钟说话大约180~200个字,流畅者可达到220个字,因此,建议训练自己说话的字数在每分钟180~220字,这样能让自己沟通时音速有更多的弹性。因为说话速度的快慢,是要配合对方的速度,遇快则快、遇慢则慢才能产生共鸣。另外,说话快常常让人感觉到聪颖、活泼,说话慢则让人感觉比较稳重、感性。
说好话,要练习音准。说话,让对方听得清楚明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完全可以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慢慢的练习,先求清晰再求快。
说好话,要练习音量。音量大小,最重要是以让对方听到的为主。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声音大时,会让人感觉较有自信坚定,也比较有魅力;相反,声音过小,让人感觉没自信、没想法;声音过大,会让觉得闹,声音过小,会让人感觉闷。训练方法就是大声朗诵文章,由小声到大声,慢慢练习自然能找到一个舒适的发生音量。
说好话,要练习音调。声音是有画面的,就像接电话时对方音量、音调的变化会带来情绪的展现,会影响到我们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们讲话时包含了上扬音,中平音和下滑音。上扬代表请求、邀请,中平音代表叙述、赞美,下滑音代表命令、要求。可以找篇文章大声运用不同的音调来读,将能传达不同的情绪感受给对方。
说好话,要练习停顿。适当的停顿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停顿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停顿大约一秒较为恰当。
说好话,要练习加重。在众多的内容当中,如何让对方听见重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说话时在要强调的地方加重语气。
应该注意的是,声音形象的呈现不是把自己的声音变成别人的声音,而是要发掘自己声音的特色与魅力,改善欠佳的地方,让自己在沟通时声音更有“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