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初年,姑苏吴江下乡有一位有钱有势的公子哥颜生,因早年丧父,一直未娶。本乡太湖西山,有一位姓高的长者,家道也算殷实,奈何命中无子。独养一女,其美艳远近闻名。颜生早有所闻,心甚慕之,因花费重金遣媒聘请婚。高家正为女挑选佳婿,必欲亲见其人而择定。
颜生自知容貌丑陋,恐不中高翁之意。自思得一计。乃延请同窗表弟钱生代己一往。钱生本不意为此,奈何既碍于颜生固请之情,又感于寄身颜家受其恩惠之实。只得代其前往。高翁一见大喜,考据其人品学识,据可圈点。婚姻遂议成。颜生闻之大喜,以为得计。
其后双方互遣媒聘,送文谍,定佳期。及娶之日,高翁以太湖阻隔,必要婿家亲迎。且意欲夸示佳婿于亲邻也。颜生无虑与此变,不得已与媒计议,复使钱生前往迎亲。
于是,舟车劳顿,过太湖而达西山。高翁大会宾客。不想酒席方半,忽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至使舟不能发。高翁恐误吉时,欲权就其家成礼,钱生坚辞之。不想等到第二日,风雨未停,更兼下起了鹅毛大雪。众宾客俱来怂恿,钱生再欲坚持,又恐其生疑。乃私与颜家接亲之仆仪媒灼商议,曰:“事至于今,只好权从,勿使其生疑而坏事。吾此为全表兄之事,神明在上,绝不相负。”仆媒虽言之唯唯,心下未必全信之也。
于是婚成,合巹三曰后,风雪乃稍缓。高家尚坚持留之,钱生以亲友久等为由固去不可。高家夫妇乃自备大画舫亲自送去。颜家仆者棹小舟疾归报信。
颜生见风雪连宵,己经气恼懊丧。又听闻钱生权作新郎,不由大怒。俟钱生登岸,竞一言不交,迎上去手脚并发,打成一堆。高翁一见骇然,急遣人解之。而与旁人叩其情,尽得其实。
于是一纸文书讼至与县官,三方陈情。钱生诉曰:“寄表兄家求学,衣食俱受兄家之惠。虽行此不情,亦听命与兄,虽三宵同卧,未尝解衣。”官使稳婆内室验之,果然女犹处子也。颜生大悔,愿终其婚。高翁以‘一女无两番花烛’之理坚拒之。官乃断:归钱生。并重罚颜生及媒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