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于是,这个已经被病毒快要逼疯了的朋友圈,好似陷入了一场久违的狂欢。
苏州的初春原本就慵懒,却又于慵懒中带着些许的闲适。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因了这场初雪,在历经最初的一番惊艳之后,恢复了往常的娴雅。
于是,朋友圈里的狂欢,又变成了软糯糯的一句,“一到下雪天,苏州变就成了姑苏。”
都说苏州的美景,晴不如雨,雨不如雪。但要看苏州最美的雪,恰在园林。
薄薄的雪覆盖古朴的庭院,循着腊梅的香气,浸润在2500年的古老岁月里,欲诉还休。
此时的苏州,是唐诗宋词的风雅颂,是一段温婉、静谧的时光,是于这素雪映翠竹的诗行里走过的姑娘。
此刻,我困于家中的阳台,眺望远处的城廓。有晶莹的雪花飘落,悄悄覆盖城池。
远方的城楼于蓝天之下显出平常不曾有的温柔气度,似一位初嫁的新娘,于娇柔羞涩中,透出几丝巧为家妇的成熟。
现在,我已不再烦躁于困城之下的隔离生活,望着窗外的雪,泡一杯茶,捧一本书,从容享受这初春的一份闲适。
读到元代散曲家张可创作的《太常引·姑苏台赏雪》,忽又想起那年上灵岩山赏雪的情景。
那年,漫山的雪,或遮盖了岩石,或骑上了高枝,台阶上一道道脚印,踏实了雪凝成了冰,令人不由地跌跌撞撞。
若是擦碰了大树,白色的华盖劈头盖脸罩下来,避不及,狼狈得像农田里滑稽的稻草人。
入得顶峰灵岩山寺,天是青蓝的,檐瓦却是白的,楼宇殿堂、多宝佛塔头顶白冠,更有长长的冰凌,剑一般垂挂下来,在佛音袅袅中,闻得飞檐上风铃阵阵。
地面的雪逐渐融化,蒸腾起蔼蔼水汽,阳光的身影无处不在,宛若幻境,身在其中,倒像是顶了佛光,也跟着飘逸起来,这佛国的庄严,几乎要迫使人跪拜下去。
灵岩山位于苏州西南,因一块"灵芝石"而得名,其秀绝江南,大名鼎鼎的净土道场灵岩山寺就坐落在这座山上。
灵岩山寺始建于西晋,是一座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庄严古刹。而追溯起来,它的前身则是当年吴王为博美女西施一笑,倾国力于山上建造的姑苏台。
雪后苏城的灵岩山别有一份风韵,且听这位元代的文学大咖低吟: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换作现在的话说,老夫子是这样感慨的:洋溢着脂粉香味的池水流连过积雪,好像当年美人西施在洗濯她雪白的肌肤,我一早起来看见这般情景,就忍不住想要作一首诗。
然后他又感叹: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按现在的人话就是:可惜我没有艳福看见西施洗澡的样子,只见这枯败的杨柳枝挂满了冰雪,就像老太太的白头发一样。
这位文艺老夫子前半段说的人心痒痒的,多美美好的意境,到后半句又不三不四起来,实在令人生厌。
不过他用到了"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
看在他这般实在复述了灵岩山雪景之美,姑且不再骂他。毕竟他是在怀古,感叹人生无常,富贵风流无常。
只是这苏州的雪,好似初恋的少女等待情郎的心思,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没有人说得清,这场雪就这样惊艳的来,而后突然就此打住,此后也不再来。
也或许,在你一觉醒来之后,室外早已是银装素裹,太阳高高升起,长空如洗,湛蓝而明净。谁知道呢?反正,这场初雪她是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