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对李子旸老师说两句
日期:2020-01-24 03:30:31 作者:押沙龙yashl 来源:押沙龙yashl 阅读:

对李子旸老师说两句

  今天是大年三十,本来不想写什么文章了,但是碰巧看了李子老师一条微博,有点感想,就随便说说,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很简单的几句话,读下来也花不了几分钟。

  李子旸老师的这点感慨肯定是因为这次冠状病毒,觉得关键时刻, “知识分子胡言乱语制造恐慌,应该收拾一顿才好。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① 什么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这个词太过模糊。知识分子什么类型都有,有专家型,有人文型的,有杠精型的,也有太监型的,等等等等,不能一概而论,就像李子旸老师这样的也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之一”嘛。

  所以,就算有胡言语的,也不能笼统地都算到“知识分子”头上。

  ② 什么算胡言乱语?

  人们危机来到的时候容易比较糟糕方向推测,这是人进化出来的生物本能乐观主义的生物存活率往往偏低。而且大部分言者并不是专,有偏差和夸大是正常的,其实就算是专家也不能确保自己言论一定正确

  所以,不能随随便便把有偏差的言论归结于“造谣”“煽动”“胡言乱语”。

  ③ 这些言论有价值吗?

  然有。

  首先,这些发言代表民间对危机忧虑。如何处理好的话,这种忧虑可以提供一种有益压力

  我们看看世界史知道,如果完全没有这种压力,危机有时候会用一种更可怕方式展开。因为各国的官僚系统都有类似通病们当然想解决危机,所以它们的利益民众利益确实有吻合点。但是两者并非完全吻合。这也不难理解。看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就能明白这一点。民间表达忧虑,哪怕是失真和夸大的忧虑,也往往能提供一种力量推动双方利益点的更大吻合。

  其次,哪怕它本身没有价值,也必须获得表达的机会

  因为人本身就是多疑的生物,如果像李子旸老师说的那样,把发声的所谓“知识分子”都狠狠的整一顿,那大家的恐慌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人们很容易会联想到一点:这么整,是不是有人想掩盖什么?是不是真实情况更可怕?

  ④ 这些言论能作为决策最终依据么?

  当然不能。

  一个多元社会必然会有多元言论,这是社会健康表现。这种言论只是博弈的力量之一。如此而已。就像太监型知识分子也可以参加这种博弈,但是最终决策不应该听这些太监的。

  ⑤ 如何对待这些言论,考验的是国家组织智慧

  要求所有言论都正确,这是不合理的要求。但是要求现代国家组织有对待这些言论的智慧,却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⑥ 危机来临的时候,对待恐慌的最好办法就是信息透明、及时、规范

  正规组织本来就有公信力先天优势,只要能做到上面三点,大多数人自然选择任。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狠狠地整一整”,只会激发惶恐

  2003年SARS的时候,我就在北京。在我记忆中,初期谣言确实满天飞。后来新闻机构不再捂盖子有条不紊地发布感染数字,大家普遍选择了信任,很少有人质疑那些数字。

  这种公信力靠的不是打压错误的言论,而是坚持透明公开的信息机制老百姓并不像李子旸老师想的那么蠢。如果当时听了他这样的建议,那场面只会不可收拾

  ⑦ 清朝的时候,皇帝就立了一个规矩宦官不许干政,忠心的宦官也不行.....

  嗯?我怎么扯到这儿了?说乱了。

  ⑧ 从历史上,李子旸老师说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57年反右之后,咱们中国并没有迎来一次大发展,反而出了很大的问题。

  ⑨ 要想理解李子旸老师,请参阅我的一篇旧文:

  静静,李子暘老师问们话呢!

  ⑩ 祝各位身体健康,新春快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李子旸老师说两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