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有更好的TA陪你度过
眼看着春节的脚步就近了,不管有钱没钱都得买张票回家过年。作为过年的一个传统项目,被催婚是每一个单身男女大概率上都逃不过的一劫。
说到底,单身只是一种人生选择,不管我们是主动选择单着,还是被迫不得不单,主流文化虽然早已包罗万象,但是世间情感还是依然恪守传统。
都知道幸福要靠两个人的经营,同样的道理,单身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大都有迹可循,可以说,没有一个单身的人是无辜的。
毕业之后我在南方工作,公司有个惯例:每年年后开工,已婚同事都会给单身同事发红包。我们自然是欢喜得不得了,可是,公司刘姐说她不好意思接红包。
刘姐来公司快十年,听闻单身也快十年。
公司偶有年长的同事边喝茶边告诫我们几个都会加上一句:要抓紧的,不然也变老刘姐那样了。
曾有公司的热心同事给她牵线,可是也就二个多月。
末了,她还把这同事给批了一顿:你给我这介绍的是什么人啊。
等介绍人去男方那边了解情况才知道,两人一直聊得还行,吃饭看电影也没出什么差错。
“我都还没亲到,她就说我动手动脚。”据说男方当时也吓到,可在哄堂大笑中也只能佯装喝大。
听同事讲到“动手动脚”这四个字时我们不厚道地笑了,讲真,太小题大做了。
这词变成一个梗在公司流传了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刘姐心里到底怎么想,只是她依然在年后接过已婚同事的红包,也依然单身。
进入一段亲密关系,谨慎保持距离是必要的。但情到深处,亲亲抱抱举高高有什么问题?
如果有自己的底限就别等着别人来试探,不妨开诚布公,这即是避免相处中的尴尬,也是对这一段感情的再次考量。
都说不能盲目地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但是我们对自己与他人的亲密距离能接受到什么程度?
单身日久,最怕的就是对亲密接触固守两个极端,有时候过分主动会让人望而却步,但上纲上线也就亲手剪断了红线。
听好友说起过她的姑姑,是她们那片出了名的“老姑娘”。对这个老姑娘,像她们父母那一辈的人偶尔提起来还是很有些心疼的。
她的初恋男友在一次任务当中出了事故,没能救活。当时生离死别,姑姑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可是生活总得往前看。过了两三年,他父母开始尝试跟她提处对像的事,然而她的反应十分强烈,“我此生非他不嫁”。
父母想办法疏导她的情绪,可她总是抱定要单身一辈子的想法。囿于对前男友的追思当中,一困就是二十年。亲戚朋友都长叹息,可是她不愿意走出来。
前年,她接受了亲戚朋友的介绍,嫁给了一个离异男。想要孩子,可四十多了,难啊。
一段逝去的感情,旁人无权评论,但是任何一种情感祭奠,难道都要以长久的单身为代价?
不想鼓吹“逝去的那个人也希望你能过得好 ”,但是,我们终须知晓,生活不单单是自己的,还有父母家人。
如果早一点想明白,父母的失落会不会少一点、我们自己的人生遗憾是不是也能少一点。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谈恋爱的坏处的讨论,有一位网友是这样写的:
对方是个直男会被气个半死,对方是个渣男会被伤个半死,有钱去追星不好吗?有时间去追剧不好吗?一时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
写得顺溜,看得也畅快,但我很心疼。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恐婚,其实有传统标签的刻板印象、有生活真实的重重压力、也有社会恶性事件的影响,如果主动选择单身那自然是甘愿承担与传统不符所带来的压力,可如果只是因为懒呢?
现在有些孩子懒得出门看看、懒得与人交往、懒得付出时间和精力、懒得生活里有任何涟漪,甚至有些丧鸡汤里说得是一套接着一套:
游戏不好玩?自由不可贵?每天上下班累得够呛,为啥还给自己找事干?
单身多美好,不纠结话题不患得患失,可以没心没肺可以我行我素,可以活得更像我自己。
以此安慰自己单身可贵,实则只是想待在舒适区里得过且过。单身,是惩罚。
当我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好奇心和耐心,当我们变得不敢表露对他人的感情,直到某个不能再懒的时间节点上随意走进一段关系,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
有人说,每个单身的人心上都有一个洞。人这一生,情感顺遂的少,片面夸大造成单身的情感因素,如同喋喋不休说单身多可贵一样不真实。
终其一生,我们多少还是会希望得到认同,向内与自我和解,向外同他人和谐。
单身的人不可耻,但没有一个单身的人是无辜的。我们片面的放大了逐爱路上的障碍和需求,却独独忘了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