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50岁的高晓松被曝受母亲”放养“:孩子,你人生的幸福,不是非要
日期:2020-01-16 20:46:38 作者: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 阅读:

50岁的高晓松被曝受母亲”放养“:孩子,你人生的幸福,不是非要

  愿你我都能找到自己,不向世界妥协。

  芒来小姐

  三点一弯钩主笔团

  01

  “我只给孩子削过两支铅笔

  就再也没管过他们。

  说起高晓松,是一个传奇男子

  年轻时考上清华,说不念就不念了,写了一首《同桌的你》却火遍大江南北

  后来,他做过导演,做过制片人,做过《奇葩说》嘉宾,做过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还开了中国最大的私立公益图书馆

  有趣灵魂万里挑一,偏偏高晓松就是其中之一。

  他时常在微博上晒自己的生活照、自拍照,和网友侃大山

  也曾为帮山区农产品,去李佳琦的直播间里涂口红

  我不想用一个普世价值观成功定义他,但我觉得他活得精彩通透、又自由

  他还有一个传奇的母亲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原清华大学教授张克群,师承建筑大师梁思成

  最近,她凭借《北京古建筑物语获得新京报年度匠心写作称号,高晓松替她领了奖。

  令人意外的是,谈到教育子女,她淡淡地说:

  “我只给孩子削过两支铅笔,就再也没管过他们。

  高晓松和妈妈

  苍了天了,一家人都是教授级别的,竟然放养孩子,嫉妒使我眼红。

  亲儿子退学搞音乐,不管。

  亲闺女打孩子,不管。

  从不拿着小皮鞭让孩子乖乖学习,也不会对玩疯了的孩子严厉惩罚

  她说:我不喜欢在子女面前谈教育,父母未必比子女高明

  她很少对孩子摆出大家长的威严约束,更像是一个朋友

  高晓松曾坦言,自己从小就跟着母亲到处“翻墙”。

  “她画了一本素描,我抄了一本对联。我的绘画一直不行,看古建筑就看门上的对联,所以我没有注意建筑是什么样的,反而练出了别的技能。”

  但不管孩子,不代表关注孩子。

  某次高晓江问了一个无关痛痒问题,张克群回答不出来,打电话给自己清华大学双学霸的父母,然后把高晓江带到自己父母一家三代人一起帮她解答

  张克群说:这会让孩子感到,论我的问题重不重要家人都很重视

  痴迷古建筑的张克群常年旅行在外,陪伴子女的时间很少。

  但只要她在家,就会陪着孩子一起看星星、看大海

  在爱里长大的高晓松和高晓江,成为了我们羡慕样子鲜活热烈,富于理想,又学富五车

  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有一个错误认知:孩子不管教就不成器,不按照普世的“好孩子框架来约束就会长歪长坏,被社会淘汰

  于是,孩子们不得不按父母的意愿活着,不断地被家长做决定,孩子们知道父母“为他们好”的初衷,也不忍反抗

  久而久之,这些被父母忽视真实需求的孩子们,逐渐陷入迷茫,就像无法掌控个人命运木偶一样,他们成长过程充满不安

  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才会感到安全……

  心理学称之为“存在感”的缺失

  

  02

  “哪怕她打我,我也想陪在她身边,

  不然就没有妈妈了。

  很多孩子,在追求安全感的途中迷失方向,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一切的源头,在于他不知道该如何与“不安全感”相处

  去年12月,一名7岁男童天天亲妈家暴浑身遍布触目惊心伤口,光是看就让人心疼。

  “这是我妈拿刀割的,切菜刀天天假装淡定地向大人展示自己的伤口。

  面对记者镜头,天天还替母亲解释:“她就不小心拿刀划了我一下,现在不疼,痒得很,我一直抠就发脓了。”

  目前,天天母亲已经被警方拘捕。据悉,她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心情不好就会用电线打天天,甚至用刀具砍。

  母亲是孩子记忆最深处的眷恋,当我们与伴侣拥抱在一起,那种亲密温暖触感,源自母亲的第一次拥抱,因此格外令人眷恋。

  什么是孩子最害怕东西不是妈妈打我、骂我,而是妈妈不再触碰我。

  当记者问天天“想妈妈吗”,他回答:

  “想妈妈,哪怕她打我,我也想陪在她身边,不然我就没妈妈了。

  由于长期遭受暴力对待,天天不会和别的孩子相处,一言不合就挥拳头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期盼着得到母爱,哪怕是通过暴力,也渴望从母亲的身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心理学家伯特·纳伯格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缺爱、不安全,根源之一是亲子关系中,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影子”是什么?就是虚假的安全感。

  比如乖乖听话获得夸奖、讨好父母获得奖励等等,这些行为是父母教给孩子的生存方式非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反而让他们越来越迷茫

  纳伯格认为,活在“影子”中的孩子拥有较低的自尊感和安全感,因为他们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在生活中作出各种生活方式、归属人际关系选择

  他们会思考:我这样做他人会满意吗?我选这个父母会高兴吗?我做这件事别人会认可吗?

  但不会思考我喜欢这个人吗?我做这个会感到幸福吗?我热爱我当前的选择吗?

  “暴力”、“隔离”、“讨好”……这些戴着社交面具的孩子们会渐渐发现

  给予我们存在感的方式,也可能会让我们痛不欲生

  因为我们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所有的付出付诸东流

  

  03

  现代人的“缺爱”

  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

  拉康认为:爱在本质上是希望被爱。

  如果父母经常殴打孩子,孩子会认为:我被打所以我被爱,我被爱所以我存在。

  当他渴望被认同、被接纳、被关爱,他会用“打人”来索取关爱。

  即便理智知道这是错的,情绪上依然会陷入“不打人就会很不安”的焦虑中。

  因为不打人,他就失去了自己存在感。

  

  长期没有存在感的孩子,

  有的会通过施暴找自己的存在感。

  加缪表达类似观点父母频繁的让孩子感到,父母关系之间的纽带是用“暴力”维系的,孩子便会真的认为,暴力就是自己的存在方式。

  所以生活中很多问题儿童,都是缺少“存在感”的孩子。

  自杀、诈骗、酗酒……他们与人相处的方式千奇百怪

  但这恰恰说明他们在努力向世界证明我是存在的

  什么是孩子的“存在感”?就是母亲是否认可孩子真实的自我。

  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任、什么是伤害,他会因此怀疑整个人类群体,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问题。

  乔治·西默农是享誉世界的作家,但他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他的母亲格外偏爱她的小儿子选择性地将乔治忽略。

  乔治拼尽全力想获得母亲的认可,终于在事业上取得极大的成功。

  可当他邀请母亲到住宅做客时,母亲的做法令他十分心寒

  母亲穿上了最寒酸衣服,不停地质问住宅里的工人

  “他(乔治)给你们工钱了吗?房子真的属于他吗?

  小儿子去世,母亲伤心欲绝,对乔治说:

  

  “为什么死的不是你呢?

  乔治一生写了450部小说,几乎每三天就写出一本,字里行间充斥着人性恶意、伤害和黑暗面。

  这与他从小就缺失的存在感脱离不了关系:不被母亲关注和认可的孩子,一生都活在不安全感中。

  西默农和母亲

  乔治曾宣称,自己一生和两万名女人发生关系,却无法和其中一个女人携手一生。

  全世界欣赏我,除了你”。

  乔治意识到:他得到了全世界读者和女人的爱戴,却依然无法感到安全,那是因为这些爱戴只是“影子”。

  他拼尽全力想要获得的,不过是一份母亲的认可而已。

  04

  看见”孩子,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孩子需要真实自我被看见。

  如果孩子胡脾气询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很伤心?”“你希望妈妈陪着你吗?”“你需要我怎么帮你呢?”

  比一句“别闹听话”,更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被接纳。

  因为孩子乱发脾气,是在努力证明自己还活着,即使证明的方式错了,他也希望妈妈能看见自己的存在。

  母亲相信孩子有着自己的逻辑,认可他这份努力,给予孩子高质量回应,能让他感到:

  “母亲重视我,信任我,认可我,我是“存在”的,我是“被爱”的。

  对孩子来说,这种感受就是莫大的幸福

  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成年后就不会对未来和选择感到迷茫,也不会轻易陷进一段错误的关系。

  因为他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内心持有一份安全感。

  所以他比不安的孩子多了一份自由:

  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存方式的自由。

  高晓松一家四代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他以超出分数线6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

  却因为“感觉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大三选择退学,转而搞起了音乐,走南闯北到处唱歌。

  普通妈妈肯定愤怒极了,但张克群没有。

  她初中时没考上高中作为清华副校长女儿,她深感羞愧,但张克群的父亲心平气和的对她说:你上学比较早,先休息一年吧。

  这份“不管不教不慌张”让张克群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真实理想,她为之努力,考上北京名校101中学,后来考上清华,成为建筑界有名才女

  父亲给了她选择的自由,她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高晓松:管束他的选择,不干涉他的人生,只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认可。

  这份信任和爱护,让高晓松无论做什么,都能勇敢地为自己的选择拼尽全力地坚持负责

  心里有光的孩子,不会从“影子”里寻找慰藉,他自身的安全感,就足以支撑着他克服追路上的阴影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人生路上最宝贵财富

  对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莫大的幸福呢?

  关于作者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公众号三点一弯钩(),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公众号“三点一弯钩”招募创作者啦~

  如果你有想法、有热情,想用心理学知识温暖这个世界,欢迎加入我们一起来搞事情

  稿件一经采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面对赌徒最好的态度

  将会获得400-2000不等的稿酬

  婚姻、家庭、教育类稿件更容易被采用哦~

  投稿

  你可能还喜欢

  她跟变态男友睡在一起,录音100天后跑进警局,把聊天内容公开……

  

  她19岁嫁给王子遭遇骗婚出轨,抑郁自杀4次:相比梅根戴安娜输得太惨了!

  

  汤唯被曝身体隐私崩溃痛哭,揭开了2亿女性不为人知狼狈

  

  点击程序预约心理咨询

  一起“在看”,在一起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50岁的高晓松被曝受母亲”放养“:孩子,你人生的幸福,不是非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