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日子,感觉疲惫,心情也有些无味,这时候,比较适合整理办公桌抽屉,顺便收拾一下缭乱的情绪。感觉很灵验,心情郁闷烦躁时就整理抽屉,散乱的心情,最后就慢慢平息下来了。
也许教书育人是一种比慢还要慢的脑力体力活,失去自嘲的能力时,便觉得教书还不如种田有成就感,农民收获的时候,我的收获在哪里呢?我有培养人才的成就感么?失落的时候,整理一下堆积如山、留着备用其实无用的书本资料,年轻的心被压得衰老,为什么不能一咬牙,摆脱一下被鸡肋的感觉呢?
拾掇一下,假想成这一刻要永远离开,凡是没用的东西统统捆起来,尽管那些资料当初是以N倍的价格由新华书店打着教育局推荐的旗号摊派下来的,可是真的值不了几个钱,虽然我并非是金钱如粪土的人。
老实说,我不喜欢卖书,倒喜欢焚书——坐在奶奶家的灶间烧火,一张张地递进去(其中以本市的日报最好烧)看着那些印着字迹的纸张慢慢燃烧、蜷起、剩下的那些文字的灵魂在那个小小的灶膛里扑腾,它们终于可以安息了。
太乱了,太多了,太杂了。怎么有那么多扔不掉的废纸呢?难道仅仅因为我是语文老师的缘故吗?学生的美术作业本、作文本、日记册、读书笔记册、搭着义务教育免费课本的便车摊派下来的一大摞“优化”试卷、凤凰传媒的语文指导用书(一直保持着好几年前的内容和形式,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对于每一届的学生,可能是新的,然而我每每看着这一摞指导用书,审美疲劳,感叹它们如影随形的功夫真是了得!这些人为制造的题海,是如何无形中夺走了师生的自由和乐趣呢?它们一直冠冕堂皇地霸占着我办公桌的柜子和抽屉,我喜欢的一些读物,好似受气的丫鬟在窒息的抽屉边缘,每日下午放学后,方可接受我目光的抚慰!
从上午第三节课,便开始整理柜子和抽屉。收拾了整整两节课,终于收拾好了,有序,宽敞了。还意外地翻出了十年前的一本日记册,啊,真是意外收获,我都忘了坐下,就那么站着,捧着那本日记,慢慢翻着,看着,笑着,叹着,回味着……
如果按70岁的寿命来算,我生命的列车已经驶过人生的一小半旅程了。有一天,我总要离开这个世界,留下你。如果你想念我,又见不到我,那么这些写下的文字,也算是一种很好的回忆吧——字如其人么,也可算是见字如见人吧——如果你还记得相恋的从前!预备将来弥留之际,留给你的最后的礼物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