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我布置了一项常规作业,写一写自己在本周生活中的发现。或者收获,也可以写自己周末生活。自由表达最可贵,我经常因此而发现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真生活,而且予以正面引导。
第一节课,我打开他们的作文本,看见很多孩子基本写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何雨辰是本次作业写得最长的几乎有800字呢。表达的是自己在班队会中当上主持人的种种感想和经历,虽然语言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她以这样的年纪写出如此具体的内容已经属于很好了。所以她获得了本次最高星星——八颗星!当大家给她鼓掌的时候,她那笑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而我最引以为豪的是她会由此变得越来越自信,敢于表达自己。之前,我也她妈妈交流过,希望妈妈给予她鼓励就好,不要横加干涉她的表达。慢慢孩子会打开生活的眼。这次文章她有部分是在我办公室写,写的速度很快。连我也感到诧异。孩子就是需要很好的激发。关键是教师需要找到那个合适的点。
孩子们的文章一一读来,我很是欣喜,因为每个孩子几乎都有自己的生活了,这才是我追求的一种境界。拔牙,游玩,妹妹生日,骑自行车,当上黑板报的编辑,去乡下抓蝗虫,作文登上展板,没有登到的遗憾,马蜂进教室,表演节目,教姐姐不怕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而我特别强调:写,抒写自己真实的感觉,作就是创作加工。不是把原生态的生活拿来完全搬在作文本上。就好比妈妈去菜市场买菜,菜买回家还需要摘菜,去除菜根,泥巴,黄叶子等,最后还要清洗才能做成美味的菜。我们绝不能把生活中那些类似于黄菜叶子和烂菜根子,泥巴一股脑放进作文本。因为我们的“作”的过程就是去除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很多过于芜杂的内容,就会说:黄菜叶子,烂菜根子……哈哈哈。
生活中很多原本可能被忽视的那种感觉,或者是自己以前不是经常注意的内容都会被孩子们一一表达在作文本上。而我会每每花时间给孩子讲述那些选材优秀的文章,每次讲解都是孩子们听课最认真的环节。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懂了很多对于自己那份期待和孩子们那种内在的力量。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是一种方向,而孩子却是会沿着方向前进的。只要告诉孩子路途中就有风景,不一定非得等到旅程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