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复仇:哲学家的思辨力与拖延癌的行动力。要不是最后踩了,那个著名的问题估计会一直问下去。只有中英对照着读,才知道朱生豪翻译的有多好。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小福丁布拉斯的行动的对比,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疯癫关照,克劳迪斯的祈祷中的自省,老国王的逼仄,葛特露的母性,最终的哈姆雷特形象等等,第三次重读,莎翁的哈姆雷特,文学史最高光时刻~
期末考前看的,第一遍读的太快了,后来越想越觉得有深意,有时间重读。生还是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的复仇以及死亡如果不是命运使然,而是自觉的,那么它便是一种参透执念、看破道德二元论后依然葆有的信仰。这种先破后重立的升华过程,比福丁布拉斯、雷欧提斯之流还“高尚”的多。福、雷的正义感,是哈姆雷特口中的自造脸,“烟视媚行”;也是还未看穿野心本身不过是影子的影子。
年龄越大,越觉得莎士比亚伟大。他理想崇高、思想深刻,在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立志重整乾坤,但又耽于沉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生存还是毁灭,我辈到底要思考多久?这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