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可能是一路向南的一年。
微博朋友圈里,酒局上,表情包里...听着大家都在说“我太南了”,于是某个没睡着的凌晨,也曾对着夜空发问“生活为什么这么难”——
生活为什么这么这么这么这么这么这么难,这可能是一个“宇宙起源”级别的哲学难题。
听见「近处的笑声」
分享一个生活实用小 tips:越是低沉的时刻,越多去翻翻朋友圈微博里记录的快乐时刻,你会发现2019其实真没那么难过。
生活的样子,就是取决于我们“看到”什么。
下面的三支短片里,姜思达、李诞和海龟先生乐队,他们用 vivo 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分别探索,去放大细节,看到了这些城市里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隐藏的美好一面。
第一次接触到北京这座钢铁巨兽,姜思达和大多数人一样,与其说是惊奇和试探,更多是被一种敬畏感慑服:敬的是顶尖人才们共同运转着这座城市,畏的是将要和他们同赛道竞争。
姜思达没有花费很久,就在北京建立起了自己安全感领地,“工作室,家,和花店”,他和北京将要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可靠的三角形开始向外发散。
北京大到无力去兼顾到每一个人的梦想,但它总能为每一个靠近北京的人提供均等机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外人看来上海人活得精致,但上海人的这种精致,其实是靠“折腾”来维持的。
小到淹没在外滩人流里也要讲究穿搭细节的过客,大到淮海路上每一位钻研着新把式的手艺人,甚至是陆家嘴996的金融精英也要早起抽时间在做presentation前健健身……
所以李诞眼里的上海是一望无际的。上海的“边际”,就是被这份源源不断的折腾劲儿持续拓宽着。
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眼前永远不乏惊喜和新鲜感,走近了上海,每个人也都在为这个城市注入着新的创造力。
据说很多陷入人生迷茫或创作枯竭的当代社畜,都会到成都去寻找一次自我救赎。
海龟先生乐队,在07年的迷茫期来到了成都这个看起来“低迷闲适”城市。为了寻找灵感,混迹过市井小酒馆,在茶馆听过大爷大妈摆龙门阵,在作品遇瓶颈时也半路溜出去吃过火锅。毕竟对生活最深刻的洞察,只存在于最深的街头巷道里。
但比起好作品,成都给予创作者更珍贵的东西,是一种态度:灵感并不是一种目的,灵感其实就是生活本身。
这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智慧。看似闲散,走近看是对生活保持敏感和感受,看似慵懒,其实才是一种高级的灵气。
城市就是这样一个载体,即便我们从远处看到的是冰冷且有序运转的机器,放大了看,能发现每一个组成的部分,就是当下喜乐的我们自己。
就像马东说的“凡事都有个和一望而知不同的真相”,即便是充斥着“远处的哭声”的2019年,着眼近处我们依然能听到近处的笑声。
2020年,我们不妨尝试用 vivo X30 系列的60倍变焦,放大城市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瞬间,看到和记录每一次快乐的发生。
策划:Rocco
编辑、撰文:伟霆
插画:八月AUG
视觉:ri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