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来自:我是个妈妈
你见过最不般配的婚姻是怎样的?
老年斑早已爬满了他整张面孔、身躯佝偻、四肢枯瘦……如果不是精神尚可,很难让人不担忧些什么。
相差54岁的旷世之恋,时至今日,人们仍觉得翁帆是这段婚姻最大的牺牲品。
但“牺牲”这两个字,不论是杨振宁还是翁帆本人,都是极不认同的。
哪有人把爱情叫做牺牲?
2010年,在杨澜访谈中聊起两人的初相遇。
“95年!”杨振宁脱口而出。
1995年去汕头大学参加活动,他的向导,正是刚上大一的翁帆。
只匆匆一见,这个温和有礼的姑娘,便在杨振宁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19岁翁帆,同样在心底对这个平易近人的科学家暗暗产生了好感。
“那你又是在什么时候真正爱上他的呢?”
翁帆的答案是,不知不觉。
2004年12月24日,翁帆和杨振宁一前一后,走进了民政局的大门。
当时翁帆28岁,杨振宁82岁。
就在前两年,因为“遗产分配”的谣言,他们再一次冲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杨振宁付出13年的青春,最终只换来了一座房子的使用权,可怜!
清晨8点,晨曦的微光透过清华“归根居”别墅的窗户,照进卧室。
“,吃早餐啦!”
为了配合丈夫的生活节奏,翁帆改掉了自己熬夜喝咖啡的习惯,变得早睡早起。
像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般,他们把“”是当作对彼此的称呼,在外人面前也不避讳。
杨振宁总是嘴上说这不信这些,却也口嫌体正直的老老实实喝下妻子煲的汤。
一边仔细帮丈夫穿戴好,一边小声嘟囔:
“会冷的。”
一有空,杨振宁就会给翁帆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解闷儿,手舞足蹈,活脱脱一个老小孩儿。
关于他的一切,只要听过一遍,翁帆都牢牢记在心里。
以致于节目中杨澜问起杨振宁童年的绰号,她想也不想就笑着说了出来:
这算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游戏。
两人喜欢一起看碟,都爱看《人间四月天》和《达芬奇密码》,算得上志趣相投。
对那张小沙发,杨振宁充满了感情,“沙发刚好容我们两人一起坐下。”
有了翁帆,也有了沙发,家里也有了生气。
“这一张是我们在青海湖,当时油菜花开的很好。”
“这一张是在奥地利。”
每每向友人介绍起这些照片的出处,她总是不厌其烦,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些年,他们一起走过很多地方,讲座、访谈,更多的,只是普通旅游。
“她的目光,感觉像一束柔和的灯光打在自己的身上,安全而温暖。”
每次出行,两人也毕定十指相扣。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杨振宁一起身,翁帆的手就伸过去了,这已然成为她的习惯。
一次是在日本,病了的翁帆头晕,肚子疼,没法起床,杨振宁到楼下拿了一碗麦片,一勺一勺喂给她吃。
另一次是在三亚,夜里起来看书的杨振宁,不想开灯吵醒翁帆,竟独自躲到了卫生间阅读。
正在办理入住的两人低声私语,亲密依偎。
回忆自己十几年的婚姻道路,翁帆用了两个词:
“和他在一起时,就像是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一样,世界都纯净了。”
说这话时神态,不禁令人联想起清华园里匍匐在她脚下的,那只被收养的流浪猫。
沉浸在甜蜜中的她,从未试想过,如果这场幸福,会在某一天戛然而止……
杨振宁却无数次考虑过,自己离去,爱妻独自一人该如何面对这个风雨飘摇的人世。
翁帆嗔道:“你怎么可以讲这种话?”
既然选择了这条人迹罕至的路,认真而执拗的她,便会继续选择无畏洒脱的走下去。
15年之后,会不会再有15年,谁也不敢预测。
唯一能想见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的婚姻依然无法逃过流言的裹挟。
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它会将人世间的一切答案,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