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最近是否也有这样的症状。
心慌,胸闷,气短。
2
最开始向我传递这个信息的是我高二的表妹,她像一只刚出笼子的大鹅般惊慌失措地说:七天假期快结束了。
我看了看手机,才5号,心里有些同情,00后还是不够稳重,太容易焦虑,也许走上社会后,她的阈值会有所提升。
一个多小时后,我眼睁睁地看着5号变成了6号。
我焦虑了。
和很多正在海外机场驻留久久不能起飞的朋友不同,我在家待了7天。
众所周知,家是永远嫌弃你的地方,按照与父母共处7天的难度来算,相当于度过了14天,而在这样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里,直到假期最后的3天,我才突然感受到放假的滋味。
睡了四天的床,在第五天躺下时,心头突然涌上一丝安逸。
连在卫生间眺望窗外都有些唏嘘,三天后,这么平静、从容、舒缓地上厕所,可能就是明年了。
要知道,七天假期之后,也就没什么长假了。(下一个长假是春节)
明明关于放假的悸动还留在心田,但美好的记忆却并没有回甘,一切事情都伴随十一假期的结束而显得愈发现实。
9月30号的时候,我转发了一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微博,内容是,人生太美好了,我好想再活500年。
如今回看,没想到仅过了7天,我就不这么想了。
3
我想起刚放假的时候,我还大喊大叫着要回北京。
每天吃,睡,上网冲浪。偶尔应酬亲戚,展现首都精神面貌,“在儿北儿京儿挺儿好儿的儿”。
随后一口气就过了四天,但这四天没有给我留下丝毫印象,可能是这种生活太过重复,于是时常晚上往床上一躺,两眼一闭,回首这一天,就开始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睁眼刷刷朋友圈里大家的精彩生活,心情就更为复杂,脑子里回荡着小学春游后班主任的名言,她说,“学,学不过人家,玩,你们还玩不过人家。”
而人,青年人,总是一憋坏了就想去远方。
节中不识愁滋味,在某个百无聊赖的晚上,我甚至觉得生活太过平淡,这日子过的,不如回去上班。
4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玩,周边短途旅行,online to offline,拥抱生活。
这份规划曾经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长假有所期待,但事实是,这段时间,因为熬夜,我没吃上过早餐,一天也不会睡10小时,没有朋友所以没怎么玩,吃了冰西瓜,然后得了肠胃炎。
这个事实令我诧异,诧异又有点安心,毕竟上一个假期,我也同样如此度过,一切驾轻就熟。
唯一让我有点困惑的是,既然如此,支撑我继续期待下一个长假的乐趣又是何在,面对这样一个平淡的假期,又为什么还会为假期结束而焦虑。
5
这个困惑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随着开工日期的逼近,很多事情变得清晰。
这意味着在这7天的时间里,你我可以有选择地远离拥挤的交通、昂贵的物价、小小的房间、棘手的工作。
有些时候,假期让人放松之处无关度过它的方式有多精彩,而在于你拥有了一个合理逃避一切烦心事的短暂窗口。
尽管总有事情显得假期被虚度,令人充满遗憾,但现在,开工的前夕,我们至少还是可以得到一个令人宽慰的事实。
还是不用工作的时间比较快乐。
但是想要一直快乐下去也不是没有办法策划:GQ实验室本来也没有假期的监制:Rocco关注是否会收到假期延长通知的撰文:小猪子假期一直放一直爽的视觉:a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