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交站台冷飕飕,两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看身形在70岁之外吧。你来我往,在互相推让雨伞。
一个说,我马就上车了,到站下车有人接,不需要伞,给你。
另一个说,这离我家不远,毛毛细雨不打紧。你那边,孩子未必有空接你,你身子弱,淋不得雨。
一个接过话,还是你拿伞走,我坐车真不需要,你家离这远着呢。等车一来,你慢慢回去,腿不好,急不得。
另一个作妥协状,那好,我不跟你争,伞给我。我身上的外套给你,你也不跟我争。
02
他先搬上一只半人高的皲裂的皮革箱子,放下,回头又急急地下车,车门口的地上堆着一只巨大的蛇皮袋和两个背包。
他是出城还是回家的务工人员?一车人大眼瞪小眼地看,东西太多,他显得手忙脚乱。
这时,坐在我身旁一直低头把玩手机的青年,冲到车门口,双手提上来两只袋,被急促追得有些狼狈的中年男人,一下子轻松地跨进门来。
看他,高档的手机和耳机,一身耐克运动服,耐克运动鞋,大概来自殷实的家庭。
几个站台过去,我看他几眼,他都理会不到,盯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我有些叹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富裕,予取予求。父母把路铺好,没有机会经受苦难,除了自己,还关心什么?
可是,就在刚刚,他没有顾忌一身名牌和整洁,自觉自愿地帮助窘迫的民工。
民工到达站点时,他仍然一句话不说,又帮着把鼓鼓囊囊的行李拎下去。
03
前排的中年妇女,随即站了起来。
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一手提着包裹,一手搀着的女孩,也就四、五岁大。
女孩顾此失彼,难免磨磨蹭蹭。车子又摇摇晃晃,妈妈和女孩有些站立不稳。
妈妈还在催促,旁边的乘客劝慰,等到达站点车子停稳后,再收拾下车,大家都能体谅你不容易。
司空见惯的是:公交车内,有语音提示下一站某某某,请做好下车准备。但是直到车子到站点稳稳停好后,车内并非老弱病残者才慢悠悠地起身,然后再慢悠悠地向车门口走去,枉顾一车人的等待。
而这样一位中年妈妈,不是依弱卖弱我弱我有理,而是克服一己不便,努力遵守公共规则,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04
下了火车,再转乘公交车,回乡下。
贴满卡通的书包放在膝盖上,是两个中学生,上午补课才结束的吧!
一个志向南京大学中文系,做一名作家,书写人间悲观离合和爱恨情仇。
另外一个努力争取首都医科大学,做救死扶伤的医生,治好像抚养她长大的奶奶一样的疑难杂症。
你一言我一语,你捶我一拳我拍你头一下,笑声清脆,像风铃,在窗外碧绿的稻穗上,一路向前翻滚。
因为有无限的可能,因为有取之不竭的想象,所以青春才会美得不可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