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颜值身高,没有显赫家世,没有过人口才。从西北一个偏远省份的找矿技术员,到正国级,留下45个封皮陈旧的笔记本。他的进阶之路启示我们,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
01 话不多,总是安静地看书
1968年,他研究生毕业。告别父母,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挤上驶往西北的列车。
刚到单位,安排到后勤烧水,早起生火,晚上封火。拉煤、倒煤灰。
到公社劳动锻炼,与一位技术员住在老饲养员家,三人睡在一个炕上。数九寒天,天不亮就起床。在一人深的沟里,一锹一锹将土甩上沟边;几十斤的大石块背在后背,连走带跑几十米不觉得累。
“他话不多,说话彬彬有礼。别人休息玩闹时,他总是安静地看书”。这是同事对他的第一印象。
第一年,做淘沙员。将取自河滩的的砂样,用砂盘在水中淘洗,去掉轻砂,留下含有矿物的重砂,晒干装入标准纸袋,送实验室鉴定。
祁连山的河水是冰川融水所化,透骨凉。手在砂盘中浸泡,过几天大拇指开裂,每个伤口都用胶布缠着,手好像戴了一副白手套。
每次上山,常在没有人烟的地方。他一边走一边唱,把从小学会的歌曲都唱上一遍。空旷的山野,只有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1970年,参加工作两年。5月18日,他日记写道:现在,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
翻山、过河,从祁连山南坡到北坡。那几年下来,走过的路有上万公里。
03 有时为了记忆,就抄书
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
西北,最不缺就是风沙。有时,突然碰到刮大风,只有急忙敲水壶,招呼大家蹲在骆驼旁躲避沙暴。每顿饭,饭盒底总有不少沙子。
1974年,他32岁,在深山找矿已6年。
5月1日。他写道:我和往日一样,总是看书。手头的书不够,就反复读几遍。鲁迅的《呐喊》已经读了三、四遍了。有时为了记忆,就抄书。
机遇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04 无论多大压力,不要中断学习
通往真理和成功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勇敢者。
1979年,他37岁。他的日记中,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充满惊险和奋争。回顾半生,准备后三十年对生活仍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无论多大的压力,不要中断学习和工作。
4月10日下午五时骤然间狂风大作,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第二地质队5人迷路,一人丧命,1人下落不明;五十四次列车出轨翻车。
6月14日。开始早锻炼,五时半起床,跑步半点钟,六点至七点半读英语。
05 45岁以前攻克英语
立大业必须有大志,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极顽强的毅力。
1982年,40岁,在甘肃走过15年,调任地矿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刚到政研室,对工作环境和人头都不熟悉,更不谙待人接物之道,甚至连学都学不会。“我就像看见生人就怕,躲在角落里不说不笑的孩子。”但是,必须坚强地走下去。
他在日记里写下感想:自不惑之年起,要有个新的开始,不贪一得之功,不存一孔之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求有真知灼见。
他立下奋斗目标:要刻苦攻读外语,三五年内,亦即在45岁以前攻破英语;我将为祖国奋斗一生,并将此精神留给我的儿女。
他中学即读了大量政治、历史和哲学书记,马克思“为世界工作”的名言一直激励着他。大学时多次要求到西藏工作,并两次为此写血书。
到甘肃工作后别人下棋打扑克,夜晚成了读书和思考的最好时光。《资治通鉴》《贞观政要》《二十四史》,大量的积累为以后的道路扫除了障碍。
曾在荒原放歌,曾在深夜苦读。西北大漠15年,回首往事,“还是那颗倔强的头颅,还是那颗赤诚的心”。
不管你是刚走出校门还是年近不惑,要想有所成就,要像这位长者这样,一定要有热血,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
而对于出生于平民阶层的人,最大的奋斗也许就是读书,读到倦;学习,学到疼。这是你唯一可以用得上力的地方。
另外,记住,即便年纪大了,也不要说什么心如死灰。如果说高房价让这位老人一人背锅,太不公平,他的任内,中国经济每年增长超过10%,一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有多少既得利益者从房价获得花不完的财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是非成败自有 后人评说 !
转载自 公众号 单位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推荐 北大未名湖
未名湖边读诗书
博雅塔下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