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副联语
8月31日中午1点到达北京城。安顿好后,便与大哥、侄儿一道,从宾馆出来,沿一条叫宏园的胡同,边走边看。见一四合院大门的两扇门扇的正中,嵌着一副对联: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联语普通,字体漂亮。意蕴深厚,耐人寻味。“忠厚传家久”,是教家人做人要忠厚;以忠厚之风传家,家运才能长久;“忠”是忠心;替人办事尽心尽力,不推诿,不耍猾;“厚”是厚道,宽容;以诚待人,总把人往好里想,不刻薄,不苛求。这是中国传统儒家提倡的处事做人之道。“诗书继世长”,意思是让子孙读诗书,使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家族世世代代才能永葆昌盛;无论贫富,都不丢掉诗书,才会使家运绵远悠长。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以诗书传家,两千多年来家族的人脉与文脉不断,每代都出读书人;孔子传至今已历70多代,每一代都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因而后代中出了不少的名人、学者;如今有些名气的北大教授孔庆东先生,就是孔子第73代孙。
这副联语,大约是这户人家的祖训吧。嵌于门上,是想让家中人每日进出时,都能看看这两句话,随时提醒自己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吧?
(二)华表下的石狮
两根华表,静静地立于天安门前。几百年的风雨苍桑,华表已显得斑驳与苍白。那呈方形围在华表基座四角的小石狮子,在经历过几百年风雨的冲涮、血与火的洗礼后,已少了几分昔日雕塑师傅赋予的玩皮,多了几分岁月带来的凝重。
每根华表下的四只小石狮虽表情各异,但给人的总体感觉一样:“四狮”都恰如四十岁后的中年人般。在经历了无情的岁月风雨打磨之后,当初体现青春与活力的外貌,只留下了依稀的影子;那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神,也逐渐变淡;神情中已多了几分对往事的回忆与沉思,少了几分对未来岁月的展望与憧憬。
这是四狮的悲哀,也是四狮必经的历程,是造狮之日起就埋藏下了的宿命。四狮知道无法摆脱这命运,便在那坦然地承受着风雨,聆听着过往行人或悠闲或匆忙的脚步;观眼前花开花落,看天边云卷云舒。
(三)听雨桥边
傍晚时分,到天安门附近的中山公园内游玩,看过社稷坛,青莲石,感觉累,便在一小丘顶上的亭子里小坐。天傍黑时,便往园外走;过一石桥,桥下有一池水,水面上隐约可见荷叶荷花。沿岸垂柳依依。傍桥的岸边,坐着几位钓者;桥下的水面上,有几粒银色的夜光在晃动。
想不到,这与天安门仅一墙之隔的中山公园内,居然藏着这样一个钓鱼的好去处。心想,这几位爷真是好福气。待老夫退休时,也来这池边坐坐,学回姜子牙。也享受享受这份闹市中的雅静与雅趣。
临回来的那天上午,我与大哥又专程到中山公园内去寻这去处。不一会即找到:远远望去,有座小石桥,桥侧中间的白色大理石面上,有三个红色的一尺见方的行书体繁体字。走近细看,方认出是“听雨桥”三字。很巧的是,这时天空突然落下细雨。密密的雨点,打在岸边的垂柳上,水中的荷叶上。站在这细密的雨中,放下尘俗事务,凝神静听天籁雨声,心,立刻与天地自然混然溶为一体。在这听雨桥边,巧遇落雨,得享听雨之乐,也人生一大幸事也。
忽然想起苏东坡写听雨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此景此心情,似乎与这几句词所描绘的意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