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孩子们大多是喜欢上学的,因为有朋友可以一起玩,但是说到学习,就有的欢喜,有的愁了。
同学是小学老师,谈起孩子们的各方面情况,她说,到了三四年级往后,各方面差距明显拉大了,而孩子的表现如何,其实和家长关系很大。
有些家长,完全指望学校把孩子管好教好,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样样都等着老师教;
还有些家长,则是主意太过,忽视学校教育,认为老师教的不如自己;
学校的教育里,每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符合绝大部分孩子的认知规律,除了主课之外,还有体育、美术、音乐等从各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老师基本上都很负责任,有的甚至是比较严格,相对来说很公平,不会对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孩子放任自流,会监督和督促孩子学习。
但这并不代表就足够了,否则,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孩子,上了两三年学以后,成绩和表现会有天壤之别呢?
学校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家长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有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为学校的教育做补充,这样,才能将孩子的教育升级,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家长如何在家里,为学校的教育做补充呢?
No.1
有些孩子缺少对学习的兴趣,上学就像是为了家长在学,成绩也上不去,很容易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小毛病,不要过度管教,动不动就发火,如果孩子总是紧张,精神压力大,就会排斥学习。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来看,学习是终生的,只有孩子对学习始终有兴趣,有热情,他就有内驱力,有上进心。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家长也可以经常为孩子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源,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No.2
很多家长一回家,就是抱着手机看不停,问孩子就三句话:
“今天听讲没有?”
“今天作业做了没有?”
“今天在学校惹事儿没有?”
哪个孩子会愿意和这种家长交流?你敷衍孩子,孩子自然就会敷衍你,不但敷衍你,以后还会撒谎骗你。
如果家长每天所做的只是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去了解他在学校的学习、交友、上课情况等等,就等于说根本不了解孩子。
当孩子有成绩跟不上、厌学、心理方面的问题,家长也就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下手去教育和引导孩子。
家长要时不时和老师联系,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课有没有听讲,有没有讲话,孩子和哪些孩子走的近,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和建议,全面去了解孩子。
再者,和孩子做做朋友,平等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保持和孩子的亲密度,当问题产生的时候,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帮助他。
毕竟,虽然孩子都比较听老师的话,但内心里,孩子依赖和信任的人仍然是爸爸妈妈。
No.3
帮助孩子,保持孩子的信心
朋友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家哭,一边哭一边说“我可能是个笨蛋”。
孩子们没有不想学好的,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很有荣誉感,很重视老师的评价,也特别希望自己成绩好。
但是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或者很努力却不得法,结果不如意的时候,孩子会受到挫折,甚至怀疑自己,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情况。
家长不要怕夸孩子,更不要怕孩子被夸的骄傲了。孩子喜欢被夸奖,是在寻求一种认可和肯定,家长要真心的去观察和了解孩子,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和夸奖。
一个自信的、不怕受挫折的孩子,相信他一定能走得更远。
No.4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这样的孩子,即便是低年级还能跟上课程的进度,等到小学中高年级,成绩就会掉下来。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就是放任孩子自己学习不管不问。
孩子在低年级,年龄尚小,没有太多的自觉性,家长的陪伴和纠正对于培养孩子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一定要放下手机,希望孩子学得好,自己却舍不得放下手机,怎么可能教的好孩子?很多家长就是败在这一步,自己爱玩,缺乏自律。
比如计划每天都要读一本英语绘本,那么首先家长就要坚持,不要因为觉得累了,天太热太冷了,孩子喊累了,孩子想玩一玩,就轻易的中断计划,结果就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都学不好,学不扎实。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要坚持的,每天坚持,才能完成计划和达到目标,这就是端正的学习态度。
No.5
安全教育
我同学说,上学期就有俩孩子打闹,其中一人还胳膊骨折了,其他的孩子更是小事儿不断。
虽然学校会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但是家长在家里,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一定要用各种方法,从各个方面加深孩子的安全意识。
只有孩子是安全的,身心健康的,学习成绩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