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武汉·东湖
一颗埋了5年的种子,在那一天终于破土。
这颗种子始于2015年的后湖,那是工作室成立2年之后。那时候的后湖已经没什么湖了,年复一年的城市建设已经把湖填埋干净,就好像日复一日现实性的重负压得人们无力去顾及心灵的空间。
付老师和曾老师带着沈娟、张聪、徐倩,这个5人初创团队,在当时后湖的工作室里,思考着如何让心理咨询可以为更多的人造福。
5年,经历了各种曲折婉转,人事变迁,也经历了各类资源的耗散与凝聚,UM心理终于诞生,5人初创团队已经升级为成熟师资,时机已到,UM心理服务计划破土而出。
经过2个月筹备,第一批18位服务师在地面集结。这些服务师,多数是和工作室一起走了好多年的学员,他们从初级班开始,爬椅子、洗灰灰、唤醒式养育、中级班、深耕计划……我们的路延伸到哪里,哪里就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欢迎仪式上,付老师、沈娟、徐倩、张聪四位带教老师连同项目负责人李煜玮一起,向大家讲述了项目的来源,以及各自的期望。沈娟提到过去的历史,付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这几句话差点让她“老泪纵横”。
为了这次培训,四位老师反复磨课,准备教材。用服务师刘鹏的话说,他感到四位老师真的是:“掏心掏肺”。沈娟戏称自己的PPT是死亡版,因为在开课的头一天晚上3点,她还在极力改进自己的PPT。
短暂的欢迎仪式过后,立即进入紧张烧脑的学习环节。整个3天的培训,由团体+理论+实操3个部分构成。培训的第一个环节,是付老师带领的社会性团体—团体梦场。
这是一个用梦来连接的社会团体,成员把个人的梦带入团体,如同为团体生产一个礼物。而其他的成员在此投入自己的理解和心理活动,将之变成团体的梦。
通过对梦本身的理解,大家能够一起去探寻服务师团体的职业和个人发展。
三天的团体,最令人惊异之处就在于,不同的成员所带来的不同的梦,竟然在潜意识层面上形成了一个连贯的脉络。整个团体从第一天的不安及探索,到第二天的扬帆起航入海,到第三天的鱼跃转化,团体成为了一个容器,成员们从中发现和了解自己,体验到了团体的成长和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为个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在连续三天,上下午各一场的团体之外,是四位老师的理论实操部分。
被学员亲切称为“聪妈”的张聪老师,以“心理评估”和“心理服务中的聚焦”成为理论培训的第一棒。结合自己过去在心理医院的实习经历,张聪老师详细讲解了“人格发展评估”、“精神病学的四个方面”“抑郁及躁狂”“心理服务的伦理”等主题,并且对IPAF人际-情感焦点的治疗的几大模块进行了讲解。
心理评估—心理服务的龙骨
经过张聪的这轮内容,大家对于心理服务是什么、如何评估用户状况,如何合理选择焦点,使用何种技术都有了一幅清晰的地图。
烧脑大餐之后,还有晚间训练。张聪老师结合自己的案例视频进行了技术讲解,并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练习。
在通知第二批和第三批服务师受训时间时,我们也特意强调了:好好休息,学习需要好身体。
在第二天的培训中,徐倩老师和付丽娟老师也带来了两个主题。
徐倩老师带来的是《欲望与位置》,这对于服务师的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何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位置,不失焦,不丧失功能,是维持咨询以及维持个人身份发展的重要议题。
徐倩老师还带来了自己在婴儿观察中的经历和思考,以及她与志愿者工作的一段视频资料。
付老师则在下午,带来了一节极具启发性的内容—《共情式的倾听与理解》,可以说这个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师所必须具备也持续精进的能力。
在这个部分,付老师带领大家去理解和体会个人与系统的关系,内在与人际间的关系,言语和非语言,以及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内容。
虽然心理服务是一次性咨询,但它仍是维持在高度专业性和高度规范化的标准之内的心理工作。
第三天,沈娟老师带来了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的内容,像女将军一样利落潇洒的她,用4种生动的象征物,指明了在分离-个体化的四个次阶段内,人们在情感与关系上的表现,同时也探讨了共生阶段与分离-个体化阶段,来访者可能会有的各种表现及其原理。
同时,沈娟老师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录像—《一个喋喋不休的男人》,来帮助大家理解该理论的运用和意义。
第三天的下午,以付老师的《基于精神分析的表达与交流》作为理论和实操板块的结束。付老师在现场邀请了一位同学做访谈对象,展示了如何以精神分析的态度为基础,来进行咨询师的语言的编织。
在这三天的学习里,服务师们维持着朝9晚8的学习节奏,每天超过8小时的高密度学习,原本我们以为大家会非常疲惫,但是大家表现出的状态,和最后一次团体告别时的现场与线上反馈,却让我们非常感动和不舍。
大家说:
❶ 能感觉到老师们掏心掏肺地为了这次培训在准备,期望未来还能再有机会一起这样学习;
❷ 从工作室最早在后湖开始,就一直在关注,也去过102书房,马上还有UM心理研究所。包括这次的培训的场地,能够感觉到工作室的细致和用心,我在这里感受到的这个环境的美,可以带回去,内化进我的心里。感觉到工作室和服务师项目是个非常美好的容器;
❸ 最好的地方是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还有团体,非常立体地帮助我们在各个角色中获得体验。
❹ 最好的地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内容是比较精炼浓缩,能感受到老师们倾尽全力的教授自己几年经验中精华的部分;
❺ 节奏、环节设置感觉都非常好,虽然可能设置内容有点多,但3天课上下来,一点不累,人反而有特别通透的感觉。给老师们点大大的赞;
❻ 心理服务的龙骨有了,可以建一艘怎样的船,有自由;
❼ 老师们的态度,真实感觉到精神分析的态度就是,人可以被这样对待,这样的对待被感受到,内化到,传递出去;
祝福项目与自己!
我们也祝福这个项目和每一位与我们共同投入心血的服务师们,就像心理服务师的Slogan一样:用我们的陪伴,助人们穿过暗夜。也期望着我们共同创造的星火,可以给人们带去温暖和希望,并且生生不息。
作者:李煜玮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