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语点绿色小喇叭收听文章语音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佛陀的中心思想,与印度所传说的‘业’,两者之间的差异”。近一、两百年来,许多人认为“业”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实则上, 释迦牟尼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而不是“业”。那么因缘跟“业”有什么不同呢?“业”对许多人来讲,是一个很浪漫的宗教理论。譬如一只鸽子死了以后,可能会变成你的女朋友,你的女朋友死了以后,可能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兔。这就是“业”让人觉得浪漫、迷人的地方。在佛教之前,印度有几种特别的信仰,其中包括婆罗门教——这是雅利安人的信仰。雅利安人在印度是征服者的角色,征服了印度的土著。他们认为人间的祸福吉凶都是由神来决定的,认为神创造了一切,特别是让有雅利安血统的人能够再生。他们的理论是:雅利安人从神那里得到了灵魂,所以雅利安人死了以后,可以再生。而印度土著则没有从神那里得到灵魂,所以死了以后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婆罗门教的信仰,对于被征服的土著来说,是没什么宗教利益可说的。这种宗教信仰,印度土著是不能接受的。为了反对婆罗门教,于是有了另外一种新的信仰、一种新的宗教思维的形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业”这个思想的形成。“业”思想的完成,大概在公元前八世纪到九世纪,这是由印度土著所推动出来的新的宗教思维,而不是雅利安人的。他们把神的人格整个抽离掉,否定了神的存在与主宰性,并提出:这个世界、宇宙是永恒的,世界就像大海一样,如果这个大海是咸的,那么每滴海水也是咸的;如果这个宇宙是永恒的,那么这个宇宙的任何一部分也具有永恒的特质。所以,生命有一个永恒的“本性”,称为“神我”,神我不是灵魂的意思,也并没有灵魂的含义。这“神我”是永恒的、自有的,它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属性,而不是由神赐予的。印度人为什么提出这个思想呢?第一、他们反对婆罗门教的信仰。第二、他们要为印度人争取宗教上自主的地位。根据婆罗门教的教义,死后再生必须要有灵魂,而灵魂又必须由神来赐予,因此,那些不是雅利安血统的人,因为没有灵魂,所以,死后是不能再生的。而“神我”,因为不是由神所赐予,它是本来就有的,是永恒的,也就成为了印度人死后可以再生的一个根据。藉由“神我”思想的提出,印度人得到了宗教地位;虽然神我不是灵魂,但却有着像灵魂一样的功能。婆罗门教提倡种姓阶级的思想,而新的奥义书思想,则认为生命都是平等的。另外,婆罗门教认为人间形形色色的差别是由神来决定的,所以善恶行为的意义不大,主要是看神的意思与安排。因此在婆罗门教的信仰里,向神祷告,向神祭祀,是宗教上主要的重点。但奥义书的思想则完全不一样,它提出“业”的思想,认为世间种种的不同,不是由神决定,而是由“业”决定。那么,“业”是什么呢?“业”指的就是我们过去所做的行为——我们曾经做过什么,就会形成一个决定的力量,决定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因此,我们的面貌为什么会长成这样,遭遇为什么会是这样……,这都不是由神来决定,而是由“业”来决定。从宗教思想的比较来说,“业”的思想是比较合乎逻辑一点,因为在“业”的思想里,重点不是向神祷告,而是自己的善恶行为。因此,善恶的作为对于自己的现在与将来,都有它的意义。雅利安人的许多行为是腐败的,可是婆罗门教的信仰却不问善恶,一律赐给雅利安人很好的生命地位。因此,印度人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信仰,而提出宗教改革的新思想。他们从“神我”的思想,进而提出了“生命是平等的”,也提出了“业”的思想——由自己的善恶行为来决定将来,而不是由神的意思来决定。“业”的思想的的确确是比“神决定一切”来的更合乎逻辑,也更合乎善恶的要求。但是“业”的思想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未完待续)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支持我们请点右下方“在看”哦~文章选自第33期《正法之光》第13~14页,由纽约书记组记录 随佛禅师 2013 年 4 月 21 日于麻州波士顿东北大学演讲的部分内容。
除特别说明外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
欢迎将 原始佛教 公众号
设为星标
支持我们请点右下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