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 21:21,叨姐伴你成长
1
但她作为已经出道10年+的明星,在公众的关注榜单上还能有超高点击,叨姐真的很佩服杨幂的人气。
昨天她和魏大勋的消息就霸占了热搜榜第一,很多人要叨姐聊一聊。
其实,杨幂和男星的“恋情”,传了一出又一出,事情本身真是没什么好说的。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
即便是“是”,之前在《“如果奶茶妹妹离婚了,你愿意接盘吗?”》这篇文章里,我们的也说过:离婚从来都不是一个污名,更不是物化、贬低女人的借口,即使人生有过错误选择,但也有资格、力量重头来过。
拥有高关注度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如此频繁的霸上热搜,坦白讲,有点腻了。
2
杨幂是长期的话题明星。
据网友统计,2017年杨幂共上热搜128次;2018年累计上了246次。
接连不断的微博、真人秀以及各种明星噱头,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度,某种程度上娱乐了粉丝,也折算成流量变成了商业利益。
2017年3月,杨幂登上嘉人杂志封面,内页标题醒目:流量时代,精准捕手。
距离杨幂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仙剑3》(7.8分)至今,已经有9年的时间。
《分手大师》(5.0),邓超饰演的心上人快要狗带了,她又心疼又无助——皱眉,嘴瘪,泪落。
《小时代》(4.7)里,心上人没了,她痛不欲生——皱眉,嘴瘪,泪落。
《宝贝儿》(5.2),ctrl c+ ctrl v——
我不是个黑子,只是觉得这样的表达方式,当网红拍照倒也没什么,可咱这是演戏啊。
留下更多的是什么?——和对戏的男星,是组闺蜜。
相比起辛辛苦苦靠演技去吸引,这样的“热搜话题”能博得的关注实在容易太多。
所以杨幂说:我不着急。
3
“杨幂,和越来越多的杨幂们”
同样是营销鬼才的,还有壹心娱乐的杨天真。
杨天真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帮艺人立人设,比如曾经的范冰冰,就靠着“范爷”的人设在娱乐圈混得顺风顺水,资源一抓一大把。
但杨天真的套路是:曝光率和话题高于一切,将粉丝经济的力量利用到极致,“黑红也是红”。
张艺兴在《极限挑战》时,粉丝们觉得他是积极向上好青年,在影视剧《老九门》、《好先生》中,口碑都还不错,可以说是在流量小生中难得的清流。
搜索张艺兴,关键词从最初的“小绵羊”“礼貌”“积极”变成了“人设崩塌”“装大佬”······
确实,曝光和热搜是变多了,但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口碑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连粉丝都担心,这样下去是不是该凉了?
同样的,还有在7月份住在热搜里的李现,过于频繁的热搜也开始惹来部分网友的不满:“李现的热搜越来越越尴尬了”。
杨女士的营销手段让网友在感叹李现走红的同时也多了几份质疑甚至败坏好感。
客观地说,如今的流量时代里,杨天真的团队察觉到这个机遇并成为了弄潮儿之一,但这条路走下去,就真的万无一失吗?
4
前阵子,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扑街,即便他尽力想摆正自身的形象,也少有观众买账。
同样在《影》这部作品中,即使邓超非常认真,但都难以摆脱那种“假严肃”的观感,观众们表示:忍不住,看到他就想笑。
“他在综艺里的逗比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现在完全没办法看他演的正经剧。”
演戏之外曝光率高了戏就散了,又要热闹人气,又想要演员的质感,几乎是超高难度的,除非自控力和分寸感极强。
好演员是需要“养气”的啊。
不可否认的是,明星需要关注度,如果你没有商业性,就很难立足。
但你不能只有“热搜”,没有“实技”。
因穿着问题而上热搜的热依扎就明确表达:“如果不是因为演技才走到热搜,对一个演员来说又有什么可开心的呢?”
丹泽尔·华盛顿,继西德尼·波蒂埃后第二位奥斯卡黑人影帝,就说过:
“优秀才是演员的招牌,名气并不是。无论演什么,你得在乎你演得好不好,而不是在乎多少人会(在社交媒体上)给你点赞。”
事实上,在真正的演员眼里,所谓的绯闻、热搜,确实可以增加关注量。
所以我们有幸在《我不是药神》里看到王传君精湛的演技,但生活中却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同样,还有“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拍完戏后,远离媒体,回澳洲和丈夫一起悉心管理自家的悉尼戏剧公司。
其实,叨姐一直很佩服演员这个职业,它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演员要用自己的身体或灵魂,去传达给观众另一种人生体验。
所以,营销流量,可火一时,但用一张有生活质感的脸去演绎平凡人的美,或许才是演员的价值。
因私事过度占用媒体公共资源,日子久了难免令人排斥,希望我们——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能离优秀作品近一点,再近一点。
▽
穿吊带的女孩简直美到犯规,我服了。| 真实故事(强烈推荐▲▲▲)男朋友秀恩爱的朋友圈,仅你可见。“处男就不算男人吗?”“呵呵”“如果奶茶妹妹离婚了,你愿意接盘吗?”▽能毒舌不装逼,会剁手的老司机 明晚21:21,我在玩转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