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心理上一种切实的对自我的掌控。
幼稚是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成熟是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中必须要经历的,因为这预示着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
成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在岁月的磨砺中,才能慢慢走向成熟。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从来不是看年龄和长相,而是身上是否拥有这4个标志。
01
一个朋友说:
年轻的时候,每次化完妆走在街上,自己都信心百倍,认为自己是这条街上最美的女人,觉得所有人都在看自己,时时刻刻都要注意保持完美的状态。
几年过去了,才发现那都是小姑娘心态,街上人来人往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谁会有心去注意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呢?
的确,年轻人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穿衣打扮要符合当下潮流,否则会被人嘲笑跟不上时代。
出了一点小失误就要尴尬一整天,脑海中一直想着别人会在心里如何嘲笑自己。
席慕蓉说过:人的一生应给我自己而活,应该喜欢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样看我,或者别人怎样想我。
你自己的生活不应由别人决定,你也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不懂你的生活,不知道你自己的想法,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反而让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02
小时候,我们在父母身上寻求安全感,后来,我们在老师身上寻求安全感,长大后,我们在伴侣身上寻求安全感。
但实际上,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能依靠的人越来越少,永远不要想着在别人身上寻求安全感,因为真正我们真正能依靠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亲密的亲人,也会有离开的时候,再要好的朋友,也不能一直陪在你身边,所有的人都会消失,即使是最爱你的父母。
没有人能够爱一直帮你,一直让你依靠,你也没有理由把安全感都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些你可以去奋斗的、努力的、朝着它奔跑的方向,正是因为你强大到可以越过障碍,才能去追逐。
记得刘同曾说:
任何事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否则唯一的结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
放下你对别人的期望,才能让真正的自信回归到你身上,你才能真正给自己安全感。
03
三毛曾说,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地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无知的人,总是在抱怨:
抱怨天气不好,大雨淋湿了自己新买的衣服,抱怨工作太多,抱怨工资太低,抱怨生活无趣,抱怨伴侣不完美。
对于这个世界,他们总是有太多抱怨,总是看到不好的那一面,从来看不到积极向上的那一面。
面对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人生百态,抱怨是最无济于事的,因为无论你怎样抱怨,事情的结果和后果都不能改变,或许你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如果心存美好,一切都会美好,如果心存抱怨,只会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灰暗。
而成熟,是心态好,是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
不抱怨命运,不惧怕压力,享受生活所赋予的一切。对每一朵花的盛开感到惊奇,对每一颗树的姿态保持崇拜……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04
余秋雨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待人接物能让人感到舒服,不尖锐的对待他人,不给人难堪,而不是处处想要更胜一筹,不肯吃一点亏。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成熟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年轻时不知道温柔是何物,任性而为,在青春里暴走,读的书多了,看的世界多了,经历了最深的孤独,就会慢慢成熟,慢慢会变得温柔,明白了温柔其实是残酷生活给予我们的礼物。
温柔的过程,可以让你触摸到人心柔软处的温暖和坚强,帮你将坚持的东西慢慢实现,成熟是成长的驿站,路或许还有很长,温柔的你却已经拥有了一往直前的力量。
很多时候,低头不是无能,温柔更不是软弱,笑着低头,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大格局。
越长大越明白,一个人的成熟不是自己西装革履;不是自己呼朋唤友在城市的夜场指点江山;也不是渐渐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游刃有余。
成熟是温暖自己,不刺伤别人,看到世界的温柔,也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