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结束,老师们匆匆地从网上查阅试题的标准答案,上周五中午,上级下发了月考成绩及班级排名通知单,名次排在前面的老师好像喜鹊窝里砸了一石子,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名次靠后的那几个老师,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小杨,今天怎么啦,有心事?”我故意问了问杨老师。
“成绩不好,又怎么啦?”我说。
“啊?这难道?”小杨说着,突然哽住不语了。
“难道怎么啦?”我说着,目不转睛地盯住他。
此刻,小杨的心里不就在这么想:自己所带的学科,成绩不理想,校长一定不高兴,但,我的这一反常态的举动,使他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或不说什么才合适。
我看着她那疑惑而窘迫的样子,突然,微笑着说:“教学本来就不是一个数量词,而是一个质量词。”
“但,如果全面地分析,教学质量的彰显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分数上。”
“分数,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分数,就是大家急于看到的数字,或许,这个数字是真实的,也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而隐性的分数,则是学生真正学懂的东西,也是我们老师真正付出的,这种东西别人是一般体会不到的,可能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经过几年、几十年才被别人感觉到,这么多年,我们周围的教育没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不就是诸多教育主管领导和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注重了显性分数而急于得到认可的缘故吗?真正有作用的则是隐性分数,照此说来,我们只要真正付出了,没有违背良知,即使成绩是0,我们也问心无愧,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真正懂得:奖杯、职位提拔乃至于加薪这些都是虚无的,真正让我们心里快乐的就是有多少学生还在念叨着我们。”
小杨听我这么一说,只是摇摇头。
我突然也沉默了,让一个人理解认可你说的话,不要恫吓或者强迫他,沉默是最好的解药。
他默默地走了,而我却深深地沉思。
我逐一分析了这次各级月考成绩,又回想了每个教师平时的教学状况,他们为了获得一个好成绩,把心中的渴求、委屈乃至于莫名的压力,全部挤压到那些天真的孩子们身上,他们有人因为分数低而粗语连连,有人因为孩子的过于贪玩而动手动脚,这些过于残忍的做法源于一种多年以来我们教育世俗的错误——对分数的为名注重。
改变这种理念,我想首先应该从校长做起。一个校长是如何看待,教师也就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比如,我们学校的小杨老师不就是这次月考成绩不好的缘故吗,那么委屈,那么自卑,好像对我这个校长做了一件对不起的事,这样的老师,有责任,有良知,如果更好滴引导他,我想,将来他会做出不一样的教育。
在我所处的这个地区,教育基本上墨守成规,虽说最近几年倡导课改,但是,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今晚,我从新闻联播看到了重庆一所小学整合教材的报道,即把原来的十多门课整合成五门课,一节数学课上,穿插进舞蹈、弹琴、画画、表演,当初,好多学生的家长围攻学校,上访教育局,改革的确很艰难,但,真正好教学、好教育只要坚持下来,同样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
教学不是一个数量词,这个理念的认可很艰难,还需要一部分教师、教育领导的理解,把每一个教师从这种肤浅虚无的数字中解脱出来,用良知换取另外一种良知,这或许就是我们本地区教育教学的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