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既不是一味地休息,也不是让校外培训充斥孩子的生活,假期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需。
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人可能是误解了假期的真正含义。我们常说的学校,在中国不过才百年历史,从五四运动兴办新学开始。在这之前,学校都是官办,老百姓的孩子是没有受教育权的,一直到了春秋时代的孔子创办私塾,平民百姓的孩子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孔子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
现在,我们学校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就会不合时宜了,比如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网络发达的今天,网上的知识是海量的,上网一搜索就目不暇接;想学习什么技能,几乎都能找到想要的教学视频。但是,网上的知识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网络一度成为“网络游戏和黄色、暴力信息”的代名词,大家对上网视若洪水猛兽。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已经无法让孩子拒绝接触网络,我们的智慧就是教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变围追堵截,为正面疏导。所以说,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都应该让孩子“玩的有意义”,为了省事,花钱把时间都教给校外培训机构,并非明智之举。
盲目地参加校外培训之祸
孔子的私塾是要收费的,“束脩”就是缴费形式,真是穷人的孩子,也可以免费的。目前的校外机构,花样繁多琳琅满目,除了特长培训外,其它培训项目是要谨慎的。花钱不可怕,没有学到东西也不可怕,误入歧途和养成坏习惯就可怕了。教育永远是公益事业,唯利是图就不再是教育了,所以,根据个人需求,要擦亮眼睛仔细区分和辨别,不要人云亦云,或者跟风上。占满学生每天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盲目选择校外学习项目,有很多时候是“图省事”的心理在作怪,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网络游戏对于学生学习的启示
为什么孩子容易迷上游戏?我认为关键原因是,游戏有极强的吸引力,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的神经中枢形成强大的兴奋中心。它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门槛低,起点不高,一学就会,让人有获得感;二是激励方法繁多,等级,过关,装备,生命值……让人有成就感;三是变化多端,内容新奇,形式新颖,情境感强……满足人的好奇心;四是仿真度高,虚拟世界,想象丰富,容易把虚幻当成现实……满足人的存在感。
其设计原理,充分利用了“赌徒心理”(赢的还想接着赢,输的盼望下一次翻盘)。我们在设计学习项目的时候,也要充分借鉴游戏的这些特点。
假期生活的“三要三不要”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假期的。孩子的学习,每时每刻都应该发生,学习没有校内校外和课上课下。
一定要有假期生活规划和安排,不要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只是,这个安排不能光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要和孩子协商,并约定,必要时写出那么几条来。这个规划,主要是时间规划和任务安排,要具体明确,不要含糊。请记住,没有规划的假期是无意义的,不会规划和安排生活的人,一辈子问题很多。规划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是一个人的关键能力和习惯。
一定要有阅读计划,不要忽视阅读的重要性。老师们都推荐了阅读书目,其实网上有很多建议可以选择。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养成记录阅读笔记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有问题就要检索资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二是,要重视精读和背诵,只是翻翻书,简单摘录几个词,严格起来讲,这样的读书没有意义,精读和背诵的方法有很多,要摸索和积累适合自己的方法;三是,贵在坚持,每天的计划要完成,因事耽误的尽可能补上,而且要养成记录这些生活点滴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可视化”。
一定要有家长的参与,家长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我欣喜地听说,有家长主动把孩子组织起来一起读书。这是太值得赞美的事情了!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当然,研学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本地,外地都行,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要有学习计划,一个家庭和几个家庭都可以,研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家庭的节日庆祝和家政劳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足不出户也大有作为,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有意义。所有活动,都要养成记录这些生活点滴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可视化”。
最后说明两点,一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不做,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学生假期生活安排,开学后给老师提供相应材料就行,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关键是学有收获,谁布置任务不是重要的;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写好“我们自己的故事”,篇数不限,字数不限,可以是假期中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过去的事,感人的、难忘的、有纪念意义的,写出来就是在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是孩子一生成长的财富,是家风和家教的活教材。开学之后,我校将编辑校刊,择优选登大家讲述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