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莱希特·阿尔特多费尔
[Albrecht Alt]
现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亚历山大的伊索斯之役》以极开阔的视野俯视着整座阿尔卑斯山,以及在此地进行的宏大战争场面。战争的气氛淹没在山势的壮观、地势的深远、天空的宏伟之中。
1528年,阿尔特多费尔拒绝了里根斯堡市长的职位,应巴伐利亚大公纪尧姆之约,全力投入了《亚历山大的伊索斯之役》的创作。这是画家生平的杰作,最全面地展现了画家惊人的才华,风景在他们的画中不再作为一种出现人物的自然空间来看待,而是作为灵魂状态的表现,其风景已经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除了画幅左面坐着战车的亚历山大大帝,头顶上方书写着“亚历山大刚刚打败大流士”的巨大嵌画反映着主题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的士兵形象都如微弱的剪影,行进的队形暗合着起伏的地势,这让我们隐隐感觉到,主宰画面的其实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天空、大地和海洋。
阿尔布莱西特·阿尔特多费尔(1482/1485—1538),是多瑙河画派的真正代表,并且一直决定着该 画派的方向。
多瑙河画派的一大风格是对风景和植物情有独钟的描绘。阿尔特多费尔的出生地不详,生于1482或者1485年。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表现力,枝蔓横生的繁茂森林直欲吞没微弱的人形。他画中的人物、建筑、悬崖都是用来衬托植物的手段。他将人物、地势和植物都表现的非常细致,又巧妙运用平行条纹统一画面。
1511年,是画家一个新艺术时期的开始,他开始创作大量的宗教题材绘画。这为他赢得了煊 赫的声名。不久他便创作出《里根斯堡的多瑙河》,这是自古以来西方绘画中,风景第一次成为了独立的主题,在艺术史上它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830年以后阿尔特多费尔的作品开始慢慢背离多瑙河画派的艺术理想,画家的关注点重新回到了“人”的身上。与丢勒一样阿尔特多费尔是古代德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但他比丢勒更具有主观性。他没有收过弟子,却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德国南部的画风。
本文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