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了我在追某部双男主大热剧。
接受了剧内设定之后,我去扫了一下原著,快进看了动漫,还听了部分广播剧,最后,深深的被这俩男主演私底下的互动给萌到了。
这俩男孩儿给人的印象其实也不是很鲜明,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可爱,果然还是社交中的人最有魅力(我女友说过一句话:再讨厌的男人一旦结了婚,也显得没那么恶心了)。
而这俩明星呢,一个就是家境优渥颜值逆天不管到哪都会是校草的那种可爱哥哥,一个是有点2有点轴四肢发达大脑简单其实还挺善良胆小的HIPHOP弟弟,虽然俩人都有点幼稚,但谁能说幼稚不是一种魅力呢?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中年妇女心态的少女来说。毕竟我的理想型是翔太啊。
我为了他俩,甚至还加了超话,买了芭莎电子刊,细心研究了一下饭圈各种缩写的意思。
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到了哥哥胖胖的照片,我整个人都惊了,这完全不是古装剧里仙风道骨的绝美哥哥,这就是街上一个好看的胖子啊!
后来他说自己那时候也才150斤,而且完全没觉得自己胖,按说183的男孩子150斤也确实不算胖吧,但是镜头就是这么严苛同学们,瘦,才有出路!
瘦下来的哥哥马上从徐璐变成了古力娜扎,怎么拍都好看!
两个男演员火了之后,粉丝一下子变多了,这两天开始不断有他俩坐电梯被骂、做直播被骂、接剧被骂的视频出来,看到以前这么多莫名其妙诋毁他们的人,粉丝心疼死了:哎呀以前哥哥弟弟这么可怜的吗,这些满嘴喷粪的人就应该死全家啊。
不过其实现在回头去看这些争议已经变得没啥意义了,他们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还爬上了坡。
其实演员最怕的是接不到好的剧,好的角色,而好的角色只要你接得到,然后演得不是特别烂,等到剧播了基本上都是反转:当初有异议的人最终都会把人物代入成为你的脸,然后大喊真香。
而且哪个明星没有点苦哈哈的事情讲呢,北漂不易,谋生不易,求个角色不易,这些都不是最辛酸的,最辛酸的只有一个:你如今仍然落魄。
低谷或屈辱这件事是这样的:想不想有一天笑着把这事儿讲出来?那奋斗吧,回过头你会发现这点儿点屁都不是,还很好笑。
3,不要把明星公仔化了。
我认识的一个经纪人曾经跟我说:现在一个经纪公司如果没在网上被骂得狗血淋头,说明旗下根本没有真正火的艺人。
有出名艺人的公司,不仅是公司被骂,文案、策划、宣发、造型师统统都要在网上追着被骂,更厉害的还有网友直接开号每天盯着你骂,人家起一微博名就叫“XXXX今天死了吗?”“XXX你妈死了”(X代表公司名或经纪人名)。
“我们哥哥都这么努力了,全毁在破公司手里,公司还天天打压我们,妈的太气了。”
那个经纪人跟我感慨说,妈的当明星真好啊,反正你只要笑笑跳跳就可以了,什么锅都可以由经纪公司来背。
但是明星真的就是个公仔吗?经纪公司真的就是瞎的吗?就是无赖或无能吗?明明你这么大一颗明珠,但公司就是运作不好,或者说我就是要雪藏你!
错啊同学们,明星一个个的,在经纪公司眼里就是一棵棵的摇钱树啊!哪一棵摇起来响,哪个多浇点水就能长得又粗又壮来年变成聚宝盆,他们心里没数吗?白雪公主和奥若拉公主哪个值得他们出周边拍大电影,他们心里没数吗?
真的大明珠是不可能被淹没的,你们现在看到的,也只不过是资本运作的大浪之下冲上岸的那几颗小珠子而已,真正又好又努力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资本有限,不可能一把都给你们捧起来啊。
这就跟职员在公司里得不到重用是一样的道理,总有内因,有啥可抱怨的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一个成年人真的跟一个垃圾得只想赚快钱的公司签了卖身契约,只要不涉及合同欺诈,那也是个自我管理不善的问题,它仍然没啥好埋怨的。
不要把自家爱豆人偶化了,搞得他们好像永远没有思想,没有发声能力,任人摆布,永远都只是一个无辜受害者似的。
几乎每个明星,都被CUE过“没文化”:念错音,没文化,写错字,你没文化,口语不能讲得跟外国人似的,你没文化!
中国人对于“有文化”的执念真的非常深,不推崇医学,不推崇法学,不讲究哲学,不在乎体能,也不CARE艺术涵养,但谁认的字多谁就是老大。
要真的讲究实用,那理科鄙视人文才是最理所当然的,什么文化啊,文化可以当饭吃吗。
而且我作为一个接触过不少文化大咖的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他们根本不care这种世俗的低端标准,该瞎造词照样瞎造词,该写错别字照样写错别字。
多认几个字就是有文化了吗?简直是好笑。我中学时代语文考试第三题基础题从不出错,到了工作和同事一起出去旅游大家看到石头上不认识的字仍然会叫我过来帮忙认,但是我有文化吗?我简直是自己圈内文化水平最低看过名著最少对国内外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知识面最窄的一个人。
而反观徐志摩同学就是错别字大王,编辑每次编他的稿子诗都想掐死他,但是你敢舞到他面前去说他没文化吗?
我们以前说过“容蠢度”的问题(点蓝字看),套用到这里也一样合适,你会发现那些动辄爱嘲别人没文化的,一般自己文化水平都不行。
况且人家一个明星,从小就跑片场或者封闭受训,体能运动细胞感应情绪和生活的能力不知道有多牛逼你怎么不看呢,就盯着人家一个字儿不会写一个音没念对能怼上半天。
我一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官方一直强调从制片到演员都是90后,我还没在意,后来才知道总制片人+总编剧+艺术总监是一个94年的姑娘。
16年晋江在给自己炒原著的时候,她刷微博看到了,就把版权买下来了。
具体的成交金额不明,估计在1000万以下。而且她当时也应该不是以个人身份下单的,是以传媒公司内容总监的身份去买的(她是公司创始人之一),但是!!能有这个魄力去合伙开公司,拍板买版权,然后参与到拉赞助、磨剧本、搞视效上去,仍然还是优秀得上了天啊,同学们,22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大家已经买了大热IP的电视剧版权然后拉队伍干活了!
连我这种自诩工作早运气好赚钱容易的投资金手指也不敢比,真的。
同龄人比同龄人气死人,请大家的眼睛永远看着浪潮之巅,这样就能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了。
更可怕的是,拉开这部剧的演员表一看,大家的年龄从91年到98年不等,年纪最大的两个大哥也是89年的,而看剧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40岁了。
真的岁月催人老,一刻也蹉跎不得,现在不努力,你很快将失去被喊大叔和小姐姐的资格,转而成为大妈和师傅。
不过,这次年龄冲击事件中,我还不是最心塞的,我至少还和男主演是一年的。我把这张演员表的图发给了我一个86年的姐们儿,然后对她说:嘿你看呀,连温晁和聂大哥都比你年纪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