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正见的重要性
修学佛道首要之务在正知正见。所谓:「入无为国,初信要正。初信既失,万善俱退。」以穿衣为喻,扣错第一个扣孔者,必不能扣完全部的扣子。
正信必须伴随正确认识,盲信非仅无助于悟道,甚且反生障碍。若不具正知见,恐好心为道反招恶,故祖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何以破戒可忏,破见则不能忏悔?盖因前者系个人行为(衍 + 心)尤,可忏悔改过。后者却为根本见地偏差,谬误邪见,欲成就无上菩提则转加悬远。
前已揭示正知正见为主导修行方向之关键,抉择枢要就在般若智慧,故《大智度论》云:「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为盲。」是以般若为成佛之因。唯有智慧的耳朵,方能听出超越的真理。当智慧在内心苏醒时,不论往何处看,皆会看见真理。
何谓正法
学佛须具正知见,开悟更须正知见。欲得正知见,理应依法修行。何者为法?法是佛陀的发现和教导;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胜义谛的经验。
真理不能创造,因为其本来即存在。释迦世尊发现世间宇宙、人生的真理,发现缘起性空、三法印的真理,体悟到众生皆有如如不动之清净本性,皆有成佛之可能,为令具缚沈溺看破世间假相,了幻非实,远离妄执,乃不辞辛劳,慈悲宣说。每一个时空皆是缘起性空,法就存在于每一个动点、每一角度,行住坐卧皆是法的展现。眼见耳闻,于一切生灭无所住着,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
小乘破我执,证我空。大乘破法执,证法空。胜义谛(第一义谛)乃是究竟义,谓空空,即是边空的观念亦破除。若不起心动念,则无染污,切勿知见立知,便可见本来面目。修学之始,以守住、保任、观照为用功初阶,日久工深,自可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一切相皆属缘起性空,见一切相即是佛性之影现。
弘一大师言:「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恶行,而与以正行;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与以正觉。」世间义理甚浅,行之却很复杂;出世义理极深,行之却很简单。人生在世若未逢正法,当可谓福薄障重。何以故?无因缘了生死故。今所谓正法,举凡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念处、五停心观、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皆属之。万法回归自性,名为正法。若离体说法,即名相说。离现前一念清净本性,即是外道。《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生邪道,不能见如来。」盖五蕴本空,若以见闻觉知求法,乃是求见闻觉知而非求法。唯有放下妄想,不被相黏住(盖相乃因缘聚合,当体即空),方可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究竟而言,本来无一物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盲龟值浮木。听闻无上大法,自当信受奉行。是以成就佛道之七圣财,以「信财」为首;净土三资粮,亦以「信」为先决条件,可知「信」乃生死长夜之明灯,当以法为船筏,心领神会,信解行证,直达涅槃(于生死当下见涅槃)。然值此末法,邪说横流,异端并起,谈说怪,不一而足。欲修道者,当以三法印、一实相印,为界定正法之准绳,审慎拣择。倘能掌握佛陀教法之真正精神——三法印、一实相印,即得正法之精髓。
三法印系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印者,认可、验证之意。 藉此三者根本教理,得以判别印证法之正邪,故称「三法印」。